本文目录一览:
- 1、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 2、孩子马上就要十岁了,现在有点小叛逆,谁知道如何对男孩进行心理教育呢?
- 3、教育部应该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 4、家长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本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解决好哪里问题
- 5、怎么培养未成年人的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质?
- 6、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内容是什么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建议1:
开展开学复课衔接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
对于入学后学生可能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学校要提前预判,在教学安排上预留调整适应期,可提前发布开学后的教学计划安排和作息时间表,让学生早知情、早安心、早准备。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迎接开学的行动准备,通过准备返校物品、制定复学计划等方式提升对新学期的期待和信心。上好“复学第一课”,平稳度过开学第一周,通过开展疫情防控、生命安全、卫生健康等主题班会,积极引导学生分享、总结居家学习生活期间学习体会和成长感悟。课堂教学可延续线上教学时的一些有效方法,帮助学生实现从在线学习到课堂的平稳过渡。对于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给予个别化指导和帮助,引导其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建议2:
做好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学校在开学前后要及时进行师生身心健康状况摸底,根据师生的反馈信息,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开学前通过在线调查和线上沟通,充分了解全体师生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开学后通过师生自我报告、日常观察、专业心理评估等方式,掌握困扰师生的具体压力来源和情绪行为问题。同时,要关注疫情对师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可能存在长期性和隐蔽性,有些心理应激症状会延迟出现,国外疫情形势发展也可能给师生带来心理困扰,进行师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时要注意定期、多次、全面掌握。
建议3:
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
针对疫情期间学生可能的心理困扰(如过度焦虑、紧张、恐惧、心情低落、挫败感、失眠少觉等)和行为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作息不规律、长时间玩游戏等)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健康教育课、同伴互助、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简便有效、容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与个性差异开展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用游戏的方式表达,学会识别情绪并加以调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鼓励他们加强人际交往,通过沟通表达情绪、情感,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采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在疫情中出现的先进事迹,进行生命教育和生涯教育。
建议4:
针对心理困扰较大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个体心理辅导
关注和重视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对其提供充足的情感、生活和学业支持,开展有效心理辅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应对、及时上报。特别关注在疫情前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追踪评估,结合以往辅导记录,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协助其维持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关注来自重点疫区或身边有亲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对此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学生,提供支持性心理辅导,积极改善其周边人际环境,减少可能的排斥和歧视。特别关注在疫情期间出现明显情绪问题、沉迷电子产品或行为偏差等情况的学生,提供干预性心理辅导,开展行为矫正,协助其回归正常学习生活。特别关注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提供陪伴性心理辅导,建立同伴互助小组,协助其接纳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促进其转变认知、优化心态。
孩子马上就要十岁了,现在有点小叛逆,谁知道如何对男孩进行心理教育呢?
关于“10岁男孩的心理教育方法”,10岁的孩子一般处于青春期初期,会有些叛逆,内心也会有些偏激。 他们正处于两极分化的阶段,但10岁的孩子也逐渐变得懂事了。 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沟通,积极引导。 尊重孩子 父母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弱点,更不要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较。 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量找到孩子的优点,鼓励他们减少对父母的抵触情绪。
首先,10岁男孩的心理特征:意识的提高:10岁男孩的前额叶皮层发育比较完整,爱玩的天性开始消退,胆量变大。 更加注意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 这一时期也是思维能力发展的转折点。 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开始形成。 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学习事物的能力也显着提高。
其次,能力不足:10岁的男孩虽然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仍然极其有限,处于两极分化的阶段。 缺乏社交经验的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不安的情绪。 家长、老师等长辈的正确引导,可以让男孩平安度过不安的时期,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快速提升。
再次,10岁男孩的教育方法:学会理解。 10岁的男孩特别想独立,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比较幼稚,所以了解孩子这个发展阶段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叛逆的孩子,我们也要学会尊重他们。 我们不能说父母把我当父母,什么都听我的。 这完全剥夺了孩子的自由空间。 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他们走自己的路。
然后,使用积极和鼓励的语言。 父母应该使用更多积极和鼓励的语言,而不是消极和禁止的语言。 如果水掉到地上,一般家长会说:“别踩,会弄得一团糟。” 有经验的家长会说:“水掉到地上了,我们用拖把擦干吧!” 孩子会很乐意去做。不要恐吓儿童。 恐吓会导致胆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恐吓的话是假的,只是用来吓唬他的,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最后,学会信任孩子。 生活的压力,学校的压力,父母对孩子的压力等等。对于孩子,他不了解或者不了解的很多方面。 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完全信任他。 在理解和信任之后,他才能尊重父母,尊重父母。 老师,有兴趣学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孩子。
教育部应该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未成年人因心理健康而产生的问题也很多。因此,教育部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一,设立相关政策以推动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太过注重学生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而学校是未成年人主要与人交流和生活的地方,因此只有学校对这个问题重视起来,我们才能很好解决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教育部应设立相关政策与学校一同将心理健康看为学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当在学校可以学习到相关知识,并且可以获得心理健康帮助。
第二,鼓励并监督民间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未成年人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就必须得到专业人士的干涉和帮助。这一点,仅仅凭学校恐怕很难做到。因此,我们必须借助心理辅导机构帮助,只有专业进行辅导和帮助,未成年人也才可以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但同时,教育部也必须对这些机构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不能让不专业的机构进入市场,这样反而不利于解决问题。因此,教育部应当合理地进行民间辅导机构建设和管理。
第三,应当向社会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呼吁人们以一种良好心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我国民众对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很少,同时也并不注重心理健康。甚至,当身边的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我们不仅察觉不到甚至选择忽略。这也让一部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未成年人感到绝望,从而走向错误的道路。因此,只有全社会形成一种良好心态和足够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时,我们才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家长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本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解决好哪里问题
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家长的工作,更是政府的重要重点项目。注重未成年的心理健康。以下是三明市的关于此的报告。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着眼长远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工程,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根据省、市文明委今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精神,结合新形势新任务,2007年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建设和谐文化,落实工作措施,完善长效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把中央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到实处,推动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向前迈进。
一、进一步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整个民族特别是未成年人奋发向上、健康成长的精神纽带。适时举办全市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竞赛。二要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创建和谐校园。以学校安全工作为重点,加强学校管理,弘扬校园正气,努力把每一所中小学建设成为平安、卫生、文明、和谐的校园。创建和谐家庭。以夫妻互敬、尊老爱幼为主题,广泛开展“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长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成为进行和谐理念教育的第一场所。创建和谐社区。充分发挥驻区单位及各类组织的积极作用,广泛开展面向未成年人的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以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主题,拟举办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摄影展。三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网络,依托卫生部门和学校,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站,加强对未成年人教育疏导,及时消除可能产生的不健康心理和可能发生的偏激言行。重视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培育,纳入教育体系, 培育未成年人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经验好做法, 充分发挥媒体对未成年人心态的培育和引导作用,培育未成年人的乐观、豁达、宽容精神,引导未成年人用健康的心态和理性的方式对待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特别注重树立“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理念,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和未成年人成长规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考核评价体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回信精神,增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意识,扎实开展“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征文活动,表彰一批“以德育人”的优秀教师,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开展“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活动,在一些学校开展民俗活动试点工作,办好“校园科技节”。要以开展中华民族史、世界文明史的知识竞赛与实践传承活动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宣传推介古今中外优秀思想道德楷模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先进典型,激励未成年人见贤思齐,继往开来。
三、进一步改善社会文化环境
以净化网吧、网络、网游、荧屏为重点,推进社会文化环境整治工作。一要净化网络环境。以整治网吧、网站、网络游戏为重点,突出整治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集镇的违法违规网吧,严厉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现象,组织新闻单位、网吧监督员进行暗访,落实文化部提出的网吧监控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让未成年人远离经营性网吧,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社区和中小学创办“绿色网吧”。按照省里的部署和要求,着力抓好新建 “绿色网吧”工作。继续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强化行业自律,加强行业监管,聘请有责任心、有精力、有时间的“五老”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为网吧义务监督员,开展“文明网吧”评选活动,加强文明上网教育,研究出台网吧管理责任追究工作机制,标本兼治,为青少年创造绿色网络空间。二要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加强歌舞娱乐市场、音像市场、出版物市场等文化市场的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查处色情口袋书、黄色卡通画、暴力游戏软件、流氓玩具和制造传播反动、淫秽、邪教、迷信出版物及利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声讯台等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三要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投入,精心组织,创作、编辑、出版面向未成年人的优秀图书、电影、动画、广播、电视等,组织展播展演和展览活动,繁荣和发展少儿文化艺术,深化送电影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进一步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和教育部联合制定的《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整治,抓好落实,形成良好的校园周边秩序。一要强化治安管理。加强治安联防,落实治安巡逻措施,对校园及周边发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给予严厉打击。开展护学帮学活动,保障师生人身安全。二要强化交通管理。清理校园周边乱搭乱建,取缔占道经营摊点,学校门口和重点路段树立醒目警示标牌,上学放学期间加强交通疏导和保护工作。三要强化食品管理。各级教育、卫生、工商、质检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对学校及周边食品进行检查,学校要对校园内的小卖部、食堂严格管理,确保学校及周边食品质量安全。四要强化监督队伍。由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社区治保主任、治保积极分子组成监督队伍,在上、下学时段对学校周边和网吧进行巡逻,监督未成年人的行为,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问题,有效减少和预防侵害未成年人事件的发生。
五、进一步健全“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依托社区各种阵地和设施,发挥人才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着力解决好有活动场所、有人干事、有工作载体、有机制保障、有开展活动的问题。一要积极搭建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平台。整合社区人力、设施、活动资源,努力为未成年人校外活动提供良好条件。建立未成年人基本情况台帐、社区团队组织活动、教师挂钩社区服务等制度,发挥社区志愿者和“五老”作用,搞好教育队伍建设、形成教育工作机制。要从倡导现代家庭教育入手,以营造良好家风为内容,依托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社区组织,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工作。促进家庭教育观念更新,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方法,提高教育子女水平。二要完善体制机制。建立街道、社区、学校、单位、家庭共同参与的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机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社区未成年人教育活动。深化结对共建机制,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挂点社区活动,发挥职能优势。建立社区与学校、家庭工作协调机制,定期沟通情况,研究工作,组织活动,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三者之间的互动。建立“学生社区活动联系卡”,寒暑假期间学生持卡向社区报到,社区认真记录学生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定期反馈给学校,促进学校教育同社区教育的有效衔接。三要为未成年人办实事好事。加大社区志愿者与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孩”结对帮扶工作,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使他们健康成长。四要注重活动实效。选择未成年人感兴趣的活动和内容,从未成年人关心的事、喜欢的事入手设计活动项目,灵活机动地做出安排,要让未成年人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传统活动项目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传承着良好美德,体现着互助精神,可以对一些传统项目进行挖掘改进,在社区中大力推广。组建红领巾文明劝导队、红领巾环保队、青少年书画社、文艺社等,组织好学生放学后、家长下班前以及双休日、寒暑假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
六、进一步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
从实际出发,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切实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要努力实现每个市区、县城建有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按照省里的部署和内容较丰富、有管理规范、有一定规模、服务比较配套的要求,抓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要明确社区活动场所用房标准,适时组织开展一次统一的清理整顿活动,对现有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用房被挤占、挪用、租借的,应限期退还,服务对象和活动内容名不副实的应限期改正。继续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福建省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总体规划》,加大资金投入,逐步修复、改造、完善现有基地、场所的设施和内部陈列。积极改善投资方式,拓宽投资渠道,出台有利于吸纳民间资本参与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的优惠政策。积极创办社区青少年科技工作室。抓紧做好建宁、清流、将乐、尤溪、三元、梅列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工程建设。
七、进一步加强农村和特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要做好聘请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督导员试点工作,研究制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意见。要落实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地入学保障措施,做好“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志愿者和“五老”队伍的优势和作用,关心帮助未成年人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深化志愿者与“留守孩”结对帮扶活动,动员全社会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帮助失辍学未成年人重返校园。加强指导,做好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典型培育工作,适时召开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统筹城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发展。
八、进一步培育和宣传推广典型
要广泛宣传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经验、好典型,充分展示新气象、新面貌,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发展。一是要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结合我市实际,选择和培育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先进典型。二是要善于总结和提炼典型经验。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从先进单位总结提炼经验,并将其上升到规律性的认识。三是要善于推广和运用典型经验。要加大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重视发挥各类新闻媒介的作用,组织引导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系统地宣传各地和基层创造的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用典型的示范作用推动工作,真正形成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以迎接党的十七大、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迎奥运为契机,大力开展符合未成年人特点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宣传教育活动,扩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影响。各部门要按照《目标责任分工》的要求,分别培育1至2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典型,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总结提炼有本地特色的典型经验。市里将适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好典型好经验。
九、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贵在坚持,重在持续,要着眼长效,形成合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要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各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事机构建设,落实专职人员配置和业务经费,建立健全工作协调会议制度、情况通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专题工作研讨制度等。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创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以及其他各项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加大其在考评中的分量,以利于形成融合与互动的效应。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形象好、素质高的工作队伍,包括德艺双馨的辅导员队伍、少儿文艺工作者队伍等。发挥志愿者、社会热心人士和“五老”的作用,聘请他们担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员、辅导员和督导员。积极组织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骨干参加省里举办的业务培训,提高专门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怎么培养未成年人的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质?
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应当是家庭、社会、学校多方面共同参与努力的。正在处于对世界认知阶段的未成年群体,还没有成熟的判断力和克制力,因此在其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深度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关系着他们未来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影响终生的,而整个未成年人群体的教育也是关乎整个国家的。
无论是心理素质还是道德品质方面,家庭教育一定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未成年人的第一课堂,原生家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家长的教育方式将最大程度上对孩子心理、道德方面造成决定性影响。例如家长一直以严厉、呵斥、发怒的方式来和未成年人沟通,这会使得孩子缺乏信心,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沟通的欲望和倾诉的想法,而且容易养成内向人格。在道德品质方面,家长的言传身教自然是影响颇大的,如果家教一直传达的是谦逊友善、知礼懂节,那么未成年的道德品质也不会差。一旦家庭传达的是溺爱、嚣张,孩子的骄纵、自私也将就此滋生。
而在学校层面上,对孩子的知识教育一定要全面。学校对于未成年来说是心理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定型期。如果学校没有对未成年引导好的话,他们将错过最佳时期。在学校里,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系统全面地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为家庭教育受家长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可能不能面面俱到。而学校在此时就要注重,要从理论、实践、交流沟通、课内外结合的方式来寓教于乐、寓教于趣、寓教于人。
在社会层面上,可以加强的通过媒体渠道传播法律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才能营造一个好的成长大环境。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内容是什么
、“三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一)伦理知识教育。对学龄前儿童主要是进行基本伦理道德常识、文明用语的启蒙教育;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基本言行,培养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思想信念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主要包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等。(二)心理知识教育。对学龄前儿童重点是进行良好行为、情绪和习惯的养成、思维能力的启发等方面的教育,促进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发展;对小学生,要加强情绪、行为和与同伴关系等方面的教育,尤其要加强自信心和性心理教育。对高中生,除继续安排对初中生的教育内容外,还要加强职业内容教育、青春期教育、早恋教育等。(三)生理知识教育。对学龄前儿童,主要是进行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预防接种教育、公共场所卫生教育、饮食卫生教育、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等;对小学生,要加强珍惜生命、健康体魄和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对中学生,要突出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对高中生,要突出青春期生理卫生和用眼卫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