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怎么联系黑客,黑客联系方式,顶级黑客在线接单网站,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初一科学下册知识点华师版(初一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本文目录一览:

初一下科学知识点

您好!(这个绝对管用,考试题目里面绝对有)

教学内容:

各章节之间的知识内容相互有联系,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六章着重涉及的是物质的性质、用途和结构等内容,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四章均涉及了环境污染方面的知识等。

1. 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微观构成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物质的宏观性质决定了物质在生产生活的用途。

性质 用途

冰熔化会吸热 冷藏食物

酒精蒸发会吸热 降温致冷

水能溶解许多物质 溶剂

水能电解 工业上制取氢气和氧气

氢气能燃烧放热 高能燃料

带火星的木条遇氧气会复燃 实验室检验氧气

硫酸铜、氯化钴遇水会变色 检验水的存在

过氧化氢能分解 实验室制氧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 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 灭火

2. 环境污染

包括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

(1)产生污染的原因: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数量过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2)危害: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3. 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动物的“脸” 使动物视野更开阔有利于捕获猎物、逃避敌害

颈 扩大头部器官从外界捕获信息的范围

红血细胞的形状是圆盘形 增加细胞表面积,有利于和外界交换气体

洋葱表皮细胞排列紧密,长方体形 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细胞壁 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

 

4. 基本实验操作

(1)天平的使用

(2)量筒的使用

(3)固体药品的取用

(4)装置的连接

(5)气密性检查

(6)气体的收集

(7)显微镜的使用

(8)装片的制作

5. 基本计算

(1)密度的计算

(2)光速的计算

(3)单位的换算

6. 控制变量法、对照(比)实验

由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共同组成,两者除一个变量控制不同外,其余变量均控制相同,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8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淡水资源中储量最多而又难以利用的是( )

A. 深层地下水 B. 冰川水 C. 海洋水 D. 淡水湖

2. 取一块状固体药品,通常是使用( )

A. 镊子 B. 药匙 C. 纸槽 D. 用手拿

3. 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这一种现象是水的( )

A. 汽化 B. 升华 C. 熔化 D. 凝固

4. 下列哪种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A. 氧气 B. 氢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5. 大气成分中,体积百分比最大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氢气 C. 二氧化碳 D. 氮气

6. 火灾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家庭厨房中的油锅不慎着火,最简便的灭火方法是( )

A. 浇水 B. 盖严锅盖 C. 把油倒入水槽 D. 用灭火器

7. 下列不属于光源的物体是( )

A. 闪闪发光的萤火虫 B. 皎洁的月亮

C. 发光的灯泡 D. 燃烧的蜡烛

8.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体球,它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的能量称为( )

A. 光能 B. 电能 C. 热能 D. 辐射能

9. 光在下列介质中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 真空 B. 空气 C. 玻璃 D. 水

10. 土壤的成分包括( )

A. 矿物质、腐殖质 B. 矿物质、腐殖质、水分

C. 矿物质、腐殖质、水分、空气 D. 矿物质、腐殖质、空气

11. 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 )

A. 砂土 B. 壤土 C. 粘土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12. 一般土壤肥力较大的土壤具有较多的( )

A. 矿物质 B. 腐殖质 C. 水分 D. 空气

13.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 B. 系统 C. 组织 D. 器官

14. 下列不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的是( )

A. 花 B. 根 C. 叶 D. 茎

15. 人的身体可以分为( )

A. 头和躯干 B. 头、躯干和四肢

C. 头、颈、躯干和四肢 D. 头、颈、躯干和尾

16. 下列元素符号表示钠元素的是( )

A. N B. Ne C. Na D. Mg

17. 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切割玻璃的是( )

A. 大理石 B. 石墨 C. 铝 D. 金刚石

18. 新华社报道,继通过食盐补碘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后,我国又将启动一项涉及千家万户营养健康问题的“补铁工程”。卫生部已批准以酱油为食物载体,逐步开展补铁工程。这里的碘、铁指的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元素 D. 单质

19. 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

A. 是否透明 B. 形状是否规则

C. 是否具有固定的熔点 D. 熔化后的溶液是否透明

20. 在阳光下大多数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因为( )

A. 植物的生长依赖于绿色光

B. 促使叶绿素的形成主要依靠吸收绿光

C. 叶绿素形成后不吸收绿光

D. 植物的叶子能够吸收绿光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21. 当条件不改变时,蔗糖溶液放置时间稍长,溶质( )

A. 会沉淀出来 B. 会浮在上面

C. 可能会分离出来 D. 不会分离出来

22. 物质在溶于水的过程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温度会下降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硝酸铵 C. 生石灰 D. 食盐

23. 市场上买来的无水酒精是否含有水,可以用下列哪种物质来检验( )

A. 水合硫酸铜 B. 白色硫酸铜 C. 水合氯化钴 D. 以上都可以

24. 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 )

A. 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B. 扇来的风是凉的

C. 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

D. 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25. 碳酸钙是下列哪种物质的主要成分( )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石灰水 D. 石灰石

26. 在两片玻璃间滴入一些水,挤压两片玻璃,让水布满后很难将它们分开,这主要是因为( )

A. 两片玻璃间有吸引力 B. 水有粘性,把它们粘住

C. 外面大气压将它们压在一起 D. 水有压强,将两片玻璃压在一起

27. 从空气中分离氮气和氧气,利用了它们的( )

A. 颜色不同 B. 密度不同 C. 凝固点不同 D. 沸点不同

28. 下列对氧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急救病人常常需要供给氧气

B. 液态氧可用作宇宙火箭的高能燃料

C. 制液氧炸药

D. 在钢铁冶炼中用添加了氧气的空气进行鼓风,以提高炉温

29. 下列属于红外线作用的是( )

A. 杀菌 B. 诱捕昆虫 C. 热作用 D. 荧光物质发光

30. 欲鉴别分别装在三个集气瓶中的氧气、氮气、空气,可以采用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分别伸入燃烧的木条 B. 分别测量它们的密度

C. 分别测量它们的溶解度 D. 分别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3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 )

A. 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B. 眼睛发出的光是不能够射到大的物体上的

C. 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D.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32. 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将纸板对准太阳,那么透过小孔,在地面上将出现( )

A. 三角形的亮斑 B. 三角形的黑斑

C. 圆形的黑斑 D. 圆形的亮斑

33. 下列事例中,没有用到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是( )

A. 小球沿直线从楼上掉下来 B. 木工用眼看木料是否直的方法

C. 射击瞄准要领“三点成一线” D. 阳光下竿子的影子的形成

34. 酒精溶液的溶剂是( )

A. 酒 B. 水 C. 酒精 D. 酒精溶液

35. 从结构和功能上分析,西瓜籽属于哪个水平层次结构?( )

A. 系统 B. 器官 C. 组织 D. 细胞

36.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的通电分解 B. 电灯的通电发光

C. 双手摩擦生热 D. 矿石的粉碎变小

37.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过滤方法直接分离的是( )

A. 白酒中的水和酒精 B. 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C. 黄河水中的泥沙和水 D. 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

38. 长江和黄河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两大“悬河”,泥沙量很大,治理长江和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 减少水土流失 B. 用挖沙机挖沙,使河床降低

C. 把河道改直,使泥沙不会淤积 D. 多筑拦河大坝,拦截泥沙

39. 下列不能用分子无规则运动来解释的是( )

A. 防衣服霉变的樟脑丸变小了 B. 香袋散发出阵阵的花香味

C. 建筑工地上尘土飞扬 D. 汽油泄漏时车厢内充满汽油味

40. 下面关于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③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④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的

⑤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⑦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⑧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A. ③⑤⑥⑦ B. ①③⑤⑧ C. ①⑥⑦⑧ D. ①⑤⑦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41. 从下图中选择相关的适合仪器,将其编号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1)取氧化铜粉末可以用____________;

(2)量取20ml水可以用____________。

42. 经测定,纯水在4℃时的密度为____________千克/米3,它表示的含义是在4℃时____________。

43.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下图回答:

(1)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溶解度增大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

(2)A物质和B物质在____________℃时溶解度相等。

44. 在水电解的实验中,阳极上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km/s,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要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6. 如图所示,将一束白光投向三棱镜,白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在光屏上出现一条彩色光带,从A到B,各种色光的颜色依次是___________,这个现象叫做光的___________现象。

47. 气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和气体一样也具有流动性,如图所示,我们在装满水的封闭管子的A端加热,那么管子里的水会怎样流动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实验室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____________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写出有关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碘酸钾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单质”)。

②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____________。

50. 在探究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是:

①在同等倾斜度的条件下,____________(填“草地”或“裸地”)的水土流失情况较小;

②同样的草地,如果倾斜度不同,那么倾斜度大的,水土的流失现象就较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51. 如图为显微镜下看到的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各结构的名称:

3的名称是___________;5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②根据细胞的结构,估计该生物可能是____________。(填“动物”或“植物”)

③如果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物体的像位于左下角,为了使像移到视野的中心,应该将装片向____________方向移动。

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____________上。

52.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大气层是这个“家园”的保护伞。没有了它,人类将无法生存。请你设想一下,如果地球周围没有了大气层,哪些现象将不再发生(举两个例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 为美化城市,各地政府都加大投入,改造市容环境,采取的措施有:

(1)治理河道,修建污水处理厂;

(2)将水泥厂、化肥厂搬离城区,并对排放的尾气进行达标监测;

(3)开发清洁能源,减少劣煤的燃烧;

(4)植树造林,增加居民区绿化带。

以上措施中,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能减少空气中粉尘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54.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了,阳光中的紫外线也越来越强了。夏天防紫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事,请你举出2个例子说说在日常外出活动中人们是如何预防紫外线辐射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探究题(共10分)

55. 如图所示,将注射器针头穿透橡皮塞进入瓶中,然后用力抽出瓶中的空气。你会看到塑料瓶瓶壁向里面凹了进去,这是为什么?(3分)

56. 如图所示,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锥形瓶,其中甲瓶的外壁涂黑。在两个瓶中注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并在太阳底下暴晒相同的时间。描述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3分)

57. 水是生命之源,须臾不可或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面,水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免费商品,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我国世界上最贫水的13个国家之一,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面临缺水。专家指出,目前的缺水现象只是水资源危机的黄色信号,更大的水危机在后头。如果没有立竿见影的节水措施,25年以后,人们将面对河水断流、土地龟裂的景象。请你分析一下,造成人类用水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体会,你能为减缓城市缺水状况做点什么?(4分)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A 3. D 4. A 5. D

6. B 7. B 8. D 9. A 10. C

11. B 12. B 13. A 14. A 15. C

16. C 17. D 18. C 19. C 20. C

二、选择题

21. D 22. B 23. B 24. C 25. D

26. C 27. D 28. B 29. C 30. A

31. C 32. D 33. A 34. B 35. B

36. A 37. C 38. A 39. C 40. D

三、填空题

41. (1)g (2)a、d

42. 1000 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00千克

43. (1)A (2)t2

44. 氧气 水 氢气+氧气

45. 小

46. 紫、靛、蓝、绿、黄、橙、红、色散

47. A→O→C→B→A

48. 稀盐酸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49. ①纯净物 ②易分解

50. ①草地 ②大

51. ①细胞核、液泡 ②植物 ③左下 ④物镜

52. ①飞机无法飞行 ②流星不再出现等

53. 2、3、4 2、3、4

54. ①带防紫外线的遮阳伞 ②涂抹防晒霜

四、分析探究题

55. 瓶中空气被抽出后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壁向瓶内凹陷

56. 现象:甲中温度计示数升得高 解释:表面黑色的物体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热

57. 主要原因:①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仅占淡水资源的0.3%,仅占全球总水资源的0.0075% ②世界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量很少 ③人类的不合理的利用(污染、浪费等现象)

可做的①节约用水 ②保护水环境 ③作宣传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科学》第二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1、 感觉世界

① 人们感受周围世界的感官有:眼、耳、鼻、舌、皮肤,其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② 感受器有:皮肤中的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感受器。

③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对触觉最敏感的是指尖,对热觉最敏感的是手背,因为这些部位的相应神经末梢比较丰富。

④在皮肤的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痛觉。

⑤嗅觉:鼻的结构:鼻腔、 嗅觉神经末梢(内含嗅细胞和嗅觉神经)

⑥嗅觉的形成过程:气味 嗅觉细胞 嗅觉神经 大脑 产生嗅觉

⑦嗅觉的特点:(4点)

① 人的大脑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②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② 嗅觉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③ ④动物对不同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⑧味觉:舌的表面不满许多小突起(乳头),内藏味蕾,味蕾内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最敏感。

⑨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溶于唾液 味觉细胞 味觉神经 大脑 产生味觉

⑩四种基本的味觉是:酸、甜、苦、咸 综合味觉有:麻、辣、涩

⑾舌的不同部位对四种基本味觉的敏感程度不同:

甜味 舌尖 苦味 舌根 酸味 舌侧中部 咸味 舌侧前部

⑿说明:人的嗅觉与味觉相互联系,同时工作的,嗅觉受到损伤,会直接

影响到味觉。如:人感冒时,嗅觉灵敏度降低,吃东西没有味道了。

小孩在嗅柠檬时吃苹果,将产生什么味道。(苹果与柠檬的混合味道)

2、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

说明:有物体的振动,但不一定能发出声音,还需要介质传播。

②声音的传播:依靠介质(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传播的形式: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在太空要靠无线电波交流。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即将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液体能传声。

④声音传播的速度:

①与温度有关,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气温每升高1℃,传播的速度增加0.6米/秒。

②与介质有关,固体传声较快,气体最慢(物质越密传声越快,越疏传声越慢,为什么?)

3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就产生回声。

3、 耳和听觉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 外耳道:传递声波的通道

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鼓室:中耳中的空腔,与咽鼓管相通

耳的结构: 中耳 听小骨:把声音放大

咽鼓管:平衡鼓膜内外气压

前庭:

内耳 半规管:

耳蜗:有听觉感受器,接受声音,并传递给听觉神经。

听觉的形成:外界的声波 耳廓 外耳道 鼓膜振动 听小骨放大

耳蜗 听觉神经 听觉

人用两个耳朵听的好处:主要是能辨别声源的方向,其次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楚。

音调、响度、音色: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通常指的是声音的尖或低沉,主要与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频率:1秒钟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赫)),频率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一般儿童的声音比成人的尖,故儿童的音调比成人的高。同样道理,女人的音调比男人的高。音乐中的“1、2、3、4、5、6、7”以及“C”、“D”调等指的是音调。

②人的发生频率(85Hz-----1100Hz)与听音频率(20Hz-----20000Hz)是不同的,如果某物体发出的声音在人的听音频率范围内则能被听到,反之,不在人的听音范围内,高于2000Hz的声音(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波)叫次声(波),这些声音人听不到。

③响度:声音的大小,通常指声音太大,太响亮。主要与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大小)有关,其次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声学上常用分贝(dB)来表示,0dB表示人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注意了解几种环境中响度的分贝值。

④音色:声音的特色,是由音调、响度等综合在一起的一种混合感觉。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个人的音色还与年龄有关。

⑤噪声:凡是影响人的正常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声音都称为噪声。控制噪声的措施有: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途径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4、光和颜色:

①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太阳和所有的恒星都是光源。

②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直线传播的典型应用有:瞄准时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产生等。

③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的形成:小孔成像(太阳的像),与小孔的大小、形状无关,只与小孔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④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定、紫七种色光过程。

说明:在红光之外还有红外线,能使温度计温度上升。在紫光之外还有紫外线,能使胶卷感光,它也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消毒灭菌。

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来决定,即物体的颜色⑤物体的颜色 与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不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物体的颜色决定,即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⑥三原色:红、绿、蓝

5、光的反射:

①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来的物质中处,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②反射定律:(见图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一个平面,法线中间,角相等)

③说明:光的反射遵循光路可逆,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

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象,不能用光屏接收,像和物体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②说明: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象不能用光屏接收。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7、光的折射:

① 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② 光的折射遵循光的折射定律,也遵循光路可逆。

③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统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光疏物质)斜射入水(光密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则反。如果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也跟着增大。垂直界面入射,方向不变。

8、透镜:

①凸透镜:中央比边缘厚 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

②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体现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焦点),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范围比原来没有透镜时变窄。

③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体现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虚焦点),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范围比原来没有透镜时变大。

④凸透镜成像规律:

像的性质 应用

物距 像距 放大缩小 倒立正立 实象虚象 同侧异侧

u2f fv2f 缩小 倒立 实象 异侧 照相机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象 异侧

fu2f v2f 放大 倒立 实象 异侧 幻灯机

u=f / 不 成 像

uf uv 放大 正立 虚象 同侧 放大镜

说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被照景物与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胶片(光屏)的距离为像距(暗箱的长度)。拍近景时,相当于物距缩小,则像距要增大,而胶片是无法前后移动的,只有靠移动镜头的前伸来扩大像距。反之则反。

9、眼睛: 外膜:角膜、巩膜

眼球壁 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眼睛 内膜:视网膜

内溶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① 眼睛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相当于凸透镜,其中主要是晶状体)

② 晶状体的曲度由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曲度从而改变折光系统的焦距。使成像成在是决网膜上。

③成像部位: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然后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视觉。

④仔细观察自己的眼睛:白色的为巩膜,黑圆圈为虹膜,黑亮点为瞳孔,瞳孔的大小与光线的强弱有关,光线过强则瞳孔缩小,所以瞳孔主要是在虹膜控制下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

⑤人眼视觉上的限制:①人眼能看到字的最近距离叫近点(大约10cm处),②人眼具有分辨力的最远距离,大约为2.5米左右。(上述主要原因是晶状体的曲度调节是有限度的)③人的盲点: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地方,一般在近鼻侧。

10、近视:能够看清近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物体。

①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而是物象模糊。

②矫正办法:配戴凹透镜。

11、远视:能够看请远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物体。

①原因:晶状体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弹性变小。

②矫正办法:戴凸透镜。

12、爱护眼睛应做到:二要二不要。(具体见课本)

13、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①人认识信息的过程:

外界事物 感觉器官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②信息技术: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③错觉和错误: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受器所接受的信息通过神经中枢后有时会产生误差,从而产生错觉或错误的反应。

④现代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X射线在医学上用来诊断疾病,Y射线能杀死肿瘤细胞,在治疗肿瘤病人时有很大的好处。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第二章复习提纲

1、运动和能的形式 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

机械运动: 机械能 势能 被举高

声运动 声能 发生形变

①运动的多种形式 光运动 光能 能的形式

热运动 热能

电运动 电能 各种燃料中

生命运动 化学能 食物中

②说明:一个物体有时可能具有多种形式的能,如:高空的飞机(有动能和势能),雷电(含有声能、光能、电能、热等能量)

2、机械运动

①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②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③说明: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曲线运动

④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 直线运动

(按快慢分)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

⑤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

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

⑥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可见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说明:定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量)

⑦速度的计算公式: 单位:国际:米/秒(m/s) 常用: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 m/s=3.6 km/h 可见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⑨说明:速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运动,只不过,路程用某段的总距离,时间是指在这段路程中所花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的时间。

3、力的存在

②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速度大小改变(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的改变)

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运动方向的改变

静止

③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

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现在:

一个物体在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时候,如此同时,另一个物体也给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说明:①在这两个力中,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②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③接触的物体不一定能产生力的作用 ④不接触的物体有可 能产生力的作用 ⑤力是普遍的,不是只有人才会有力。

④弹力: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在弹性形变内,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⑤力的存在:

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称。

力的单位:牛顿(N) 简称“牛”

说明:在用弹簧称测量力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是否满足要求,然后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测量前一定要先调零。

4、力的图示:

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用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表示

②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示意图:只需要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不必强求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5、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质量大则重力也大。G=mg 其中g=9.8N/kg

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6、摩擦的利与弊:

①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有时摩擦力也能推动物体的运动,如人走路,汽车的行使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固体之间存在摩擦力,液体和气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②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光滑),加润滑油,变滑动为滚动,气垫法。

7、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由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①小车从同一高度处滑下的原因:使小车在水平面开始运动的初速度相等。

②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的原因: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摩擦力大,运动的距离就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快,运动的时间就越短。反之则反。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滑下来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的性质。换句话说即: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说明: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的任何因素都无关。不要把惯性与惯性定律混为一团。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要学会用精练的语言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例:为什么人从行使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按照下列发模式填空)

答:开始时人与车是一起向前运动的,当人从车上跳下来时,人的脚由于受地面的摩擦力而静止,而人的上身却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故人就会朝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8、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②二力平衡的条件:(5条)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它们保持平衡,即①一个物体 ②两个力 ③大小相等④方向相反⑤一条直线

几点说明:

①物体平衡时所处的状态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不要认为只有静止状态才叫平衡。

②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在受到外力时是否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呢?答:不一定。若物体受外力,但外力如果是平衡力(如二力平衡)则它仍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若物体受的外力不是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③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句话的理解:

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含义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静止。当然这句话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牛顿第一定律说,物体在不受外力时还有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是: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则必须受到力的作用,不受力的作用则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这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证明。但是,物体受到外力时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例:若物体受到的外力是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不变。只有受到的外力不是平衡力时则一定改变。

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初一科学知识点归纳如下:

1、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2、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3、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4、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5、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注意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量液体时量筒应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仰视导致:偏小,俯视导致:偏大。

  • 评论列表:
  •  南殷九龄
     发布于 2022-10-26 21:07:26  回复该评论
  • ⑦速度的计算公式: 单位:国际:米/秒(m/s) 常用:千米/时(km/h)换算关系:1 m/s=3.6 km/h 可见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⑨说明:速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
  •  舔夺叹倦
     发布于 2022-10-26 13:09:17  回复该评论
  • 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⑤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综合
  •  断渊铃予
     发布于 2022-10-26 20:23:05  回复该评论
  • 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用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表示②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示意图:只需要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不必强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