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给现代物流带来了哪些好处?在将来信息技术还将对现代物流有哪些影响?
物流行业在我国虽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是确属后起而勃发的一个行业。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关键在于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活动中开发和应用。将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物流运作的各个环节,以提升企业或整个物流行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水平,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整体利益的获得。
1.现代物流与物流信息化的概念
1.1现代物流之概念
现代物流是指由物资原材料到货物半成品再到所需产成品过程中相关信息的有效流动过程。现代物流是将原材料运输、存储到材料的加工整理,产成品的配送等方面的信息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信息链,为物流客户提供多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就其本质而言,主要包括实质流动、实质仓储、信息流动、协调管理四个部分。
1.2物流信息化含义
所谓物流信息化指的是在物资的生产、采购、存储、保管、运输、分发、服务等物流的全部环节和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凭借信息自动化设备对有关物流的信息进行采集、共享、分析、加工、处理,从而达到物资的提供方、存储方和购买方的有效沟通与协调,形成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地物流活动链条,最终达到物流资源合理配置,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的目标。
1.3现代物流信息核心技术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主要运用的核心信息技术主要有条形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应用于现代物流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将会更加广泛,能够更大程度上地促进现代物流的效率提升和效益提高。
2.物流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推进作用
2.1增强物流业务运作的及时性、优越性
环节层次多、信息量大是物流活动的重要特点。而物流信息的突出特点就是及时性和动态变化性。物流公司要高职高效地完成物流业务运作,形成自身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树立企业品牌,就必须对物流运作全过程的动态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掌握与控制。实时了解物流运作各个环节中的活动状况,解决物流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一些突发性事件。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全面性,能够覆盖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确保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和调配者观察物流业务运行状况,掌握供应方、需求方和仓储方的准确信息,合理调配优化物流运作过程,为客户提供高效率的物流服务。
2.2增强物流活动的有效性
信息流是保证物流运作的重要环节。一旦整个物流活动缺乏相应的可靠信息支撑,就可能出现物流运作中的不经济状况。当物流活动有充足完善的信息支撑和参考时,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优化。物流企业以最合理经济的方式对货物进行周转流通,降低物流过程的盲目性,降低物流成本,避免物流资源的浪费,从而大大地提升物流运作的有效性。
2.3提升物流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化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地应用和普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以及产品的消费活动都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消除了经济活动的地区、时间限制,而且也大大地拓展了现代物流的服务领域,相应的,物流客户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享受到更为满意优质的服务。
2.4保持物流能力的供需平衡
物流行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比较晚,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还不是十分全面和广泛。据我国物流行业的相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的物流中心整体平均空置率在一半以上。这种现象出现的关键原因在于物流能力的利用率低,物流供求信息的不通畅。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在现代物流行业内,将会为物流企业提供越来越充分和完整全面的物流信息,为物流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提高物流能力的资源配置,提高货运能力的利用率,消除物流能力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从而大大地提高物流资源和能力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实现最大化的利益价值。
3.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途径和建议
3.1政府部门的主导与调控作用
3.1.1政府相关部门要迅速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法规,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和政策支持,从而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已经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度。适当地加大物流信息技术和设备的投资力度,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运用范围和程度,为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优越的政策和技术环境,并适当地拉动市场物流需求。
3.1.2政府部门要适当地鼓励和帮助相关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大重点科研规划项目中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鼓励物流行业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物流管理和运营方式,对一些成功采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转型的进行适度的奖励;支持和帮助组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共享平台网络体系。
3.1.3政府部门要对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其他的物流企业进行示范,引导他们少走弯路,以最佳发展的方式科学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构建上下游企业间物流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平台的措施和方法,加快我国物流行业内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脚步。
3.2培养高素质物流信息技术人才
3.2.1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要具备前瞻性的思维,认识到实行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经营模式转变、技术革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进行合理地调整优化,组建技术、生产和物流合为一体的统一体系,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同时利用信息化优势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从业工作者素质的提升,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获得目标经营利润。
3.2.2物流企业要想全面实行现代化,就必须注重物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企业人才储备。一方面企业要提供一些有利地条件和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信息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要注重在职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整体信息化素质,建立一直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试述现代信息技术在水路运输中有哪些具体应用
(1)
水路运输是以船舶为运输工具、
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
以水域
(
海洋、
河、湖
)
为运输活动范围的客货运输方式。水路运输具有装载量大、成本低等优
势,
分为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大类,
后者又分为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两类。
信
息技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核心,
包括计算机、
卫星技术、传真、
电报和移动通讯
等多种基于网络的新一代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和传输的技术
[1]
。水
路运输的发展趋势在客运方面、货运方面、船舶方面、港口方面、航道方面、经
营管理方面都分别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而这些都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现
代信息技术密不可分的。
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岛国的水路客运仍将在现有水平上有
所发展;发达国家的水路客运将以旅游为主。
大宗货物的散装运输,件杂货的
集装箱运输,
将是水路货物运输发展的主要趋向。
世界各国对石油、
煤炭、
矿石、
粮食等大宗货物实行散装运输已很普遍,
对件杂货采用集装箱运输的比重日益增
加。
近年来,
一些国家开始研究对煤炭、
矿石实行浆化运输。
海洋运输船舶今后
仍将沿着专用和多用途并举的方向发展。
内河运输船舶则视航道条件、
货物种类
和批量大小,
发展分节驳顶推船队和机动货船,
在一些地区拖带船队将继续使用。
客运船舶除旅游客船外,高速的水翼客船和气垫客船将得到发展。
(2)
港口建设将同工业区的发展紧密结合,将建设大量深水专业化码头。装
卸设备和工艺将向高效率和专用化方向发展。
通过疏浚,
进出港航道和码头前沿
水深将获得改善,
将开辟较宽广的船舶调头区和锚泊地。
突堤码头将会拓宽,
以
保证有足够的仓库和堆场。
顺岸码头后方将辟出足够的陆域。
水陆联运、
水水联
运将得到发展,
以增大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在通航河流上应以航运为主,
结合发
电、灌溉、防洪、供水、渔业等方面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航运网的规划和建设
会受到充分重视。
将重视现场观测,
采用河道港口工程模型试验,
应用电子计算
机,
来确定航道疏浚和整治以及港口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船舶选型、
装卸工艺和
设备选型以及运输组织方案的确定,均将从全局出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
通过技术经济论证进行分析比较,
选出最优方案。
应用系统工程、
全面质量管理
等方法进行科学管理,用现代化管理手段
──
电子计算机收集、储存、处理水运
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信息,
进行水路运输计划的综合平衡和技术经济预测,
力求在
水路运输生产过程中以最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
在工业经济逐步迈向知识经济的过程中,作为知识经济重要标志的信息
技术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源动力,
并越来越显示出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
响力
[2]
。在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这一阶段,传统的运输方式、运输内
涵、
运输观念都在经历着深刻变革。
交通运输业曾在工业经济中扮演过助推器的
角色。
而知识经济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交通运
输有着什么样的作用是交通运输业界最关注的问题,
也在引起全世界入们的广泛
关注。信息技术对交通运输有着两方面的作用
[3]
:促进作用和替代作用,并在不
同的国家,
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两方面作用的强弱也不尽相同。
国内外大量的学
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信息流促进了现代物流的发展,提高了水路运输的效率,
保障了水路运输的安全,
提高了运输服务的质量并促进了水路运输的集约化发展。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水路交通运输产生局部的替代作用。
信息技术减少了人
们为了信息交换的出行,
同时信息传递还通过影响货物运输的距离,
促使水路货
物周转量降低及平均运距减少
[4]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普遍存
在于交通运输系统人与人之间、人与运输工具之间、运输工具与运输工具之间。
信息技术在组织交通运输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组织交通运输的过程,
实
质上就是信息流的流动过程。
从计划的制定,
运输过程中客货的装卸、
运行、
中
转、换乘、联运等无一不以各种信息来指导、调节运输工作而进行的。
⑷信息技术对水路交通运输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①信息的畅通、
通信技术的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水路运输的安全。
信息的畅通可以预先得知水路交
通运输的状况,
提前设定安全的运输路线,
即使在运输途中出现紧急情况也可以
通过信息技术的传递,
及时取得帮助和救援。
此外,
在水路运输系统中运用先进
的信息技术替代人工安全系统,
可以避免人工系统可能造成的疏忽,
由此提高了
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可靠性。
②信息技术提高了水路交通运输的管理和生产效率。
采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水路运输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
准确性与经济性,
避免了过去由于信息的无规律和重复性带来的浪费。
因为水路运输过程中所获得
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繁琐的,
靠人工的处理速度慢,
精确度差,
甚至产生无效劳
动,
而信息的现代化克服了人工处理的缺点,
可以大大提高交通运输业的劳动生
产率,
提高运输经济效益。
③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水路运输的集约化发展。
信
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水路运输生产信息的存储、传递和处理形式的变革,
由纸张文件表格、
单证形式向电信形式转变,
信息传递在新形式下进行速度更快,
手续更简单,使用更方便
[5]
。这种形式的变革促进了交通运输向快速,简单和集
约化方向发展。例如,
EDI
技术将商业文件标准化,使之与原材料采购、物资仓
储、
配载配送、
水路运输集散、
海关申报等物资流通从起点到终点各个业务环节
的综合分析与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设置在各交通枢纽的电子计算系统对港口、
船舶的生产活动进行协调,可使外贸货物通过枢纽的时间从
11.3
天缩短到
6.3
天;船舶装卸时间减少
5
%~
6
%。④信息技术促进水路运输工具向着智能化方
向发展。
信息技术在水路交通工具上的广泛应用,
进一步促进了智能交通工具的
研制、
生产、
驾驭和指挥,
同时信息技术又促进了智能交通工具性能的大幅度提
高。
运输船舶的智能化、
信息化则使船舶机舱临控、
船舶管理、
通信导航等条件
大大改善,
可进行自动航线选择,
大大提高了船舶航行的安全可靠性与营运经济
性。
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内容包括哪些?
物流信息化工作
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等。
物流信息化表现
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物力信息管理的高技术化、物力信息的商品化等。
我国物流信息化市场的二元化结构
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少数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和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实现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这样的一个低端市场。
发展趋势: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企业的需求仍然以规范流程为主,而不是马上就会涉及到比较规范的、理想的现代物流理念,在物流系统的各个模块的需求里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突出的是库存管理,库存管理仍然是物流软件比较关键的环节 。
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与措施
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与措施精选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措施在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那么什么样的措施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与措施,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与措施1
一、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1.改善企业的经营状态。
在以往企业经营管理中,物流管理通常由单独一个部门负责,与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较少,致使管理上存在较大的孤立性,管理效率难以提升。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各部门联系起来,通过相互配合,能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同时,物流管理人员在其信息化管理中,需要以企业的整体利益为着手点,有利于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对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保持在最佳状态。
2.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节,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能有效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需要在通讯与交通网络建设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理与财力,从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完善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为了实现物流信息化,企业不得不加大科技研究力度,构建科学的物流管理信息化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也会获得较大提升,通过改进管理方法,来不断适应物流信息化的管理要求。
二、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解析
1.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淡薄。
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普遍缺乏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全面认知,忽视了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企业物流管理仍与传统模式为主。同时,在物流配置方面,以规模与配置齐全为主要追求,忽视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构建,致使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成本花费较大,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难以获得较大提升。
2.物流管理方法与设备较为落后。
物流管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前,大部分企业还未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其技术应用仅停留在日常事物的管理上,在物流决策方面,仍以人工化工作模式为主,信息化程度较低。另外,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企业必须高科技的.设备,能对物品进行自动化扫描、分拣等操作,但部分企业所配置的设备较为落后,并不具备这些功能,严重阻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
3.物流管理的信息资源系统化程度较低。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化的不足,也是当前大部分企业存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物流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信息共享程度非常低,物流管理方式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物流运行中的订单管理、库存查询、物品运输等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造成物流管理效率低下,物流服务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资源混乱是一项较为复杂且不易被察觉的问题,企业的领导者与相关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中,时常忽视这一问题,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4.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
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人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中,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人才的缺失成为制约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当前,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既要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能有效处理各项物流管理事宜,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信息化的物流管理任务,而在企业现有物流人才队伍中,大部分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并且计算机能力较低,学习能力有限,难以满足企业的信息化需求。
三、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1.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意识。对于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意识淡薄问题,应以转变企业领导观念为切入点,通过了解物流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让领导主动参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并加强与全体员工的沟通,共同配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企业内设置独立的物流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同时,企业还需注重对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经营需求,不断改进货物配送、资源整合方式,以推动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2.完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体系,积极引进新技术。
企业要不断进步,就必须突破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限制。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需解决物品自动识别与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难题。物品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能让物流管理中声音、字符、视觉等方面的识别成为现实,有助于企业更高效地完成物流管理任务。其中,要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开展科学的信息化研究。同时,不断引进国外先进信息化管理理论与技术,将其有效应用到本企业的物流管理中去,通过对管理技术及方式的不断改进,使之符合现代化企业的物流管理需求。加强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研究,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加大物流资源开发力度,充分挖掘信息的利用价值。
为了改变物流管理中的信息混乱局面,企业必须将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纳入管理工作范畴内,积极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实际管理中采集真实的信息,并以规范化与标准化作为信息采集目标,将所收集的物流信息按一定分类传输至物流管理系统中,为后期的管理决策提供完整的参考依据。同时,在物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还需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共享体制,以充分挖掘物流信息中存在的价值,让其投资效益得到最大发挥。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正确认识物流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作用,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并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物流管理工作,确保其工作的高效、稳定运行。
4.加强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需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人才招聘标准,认真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确保所选用的人才既具备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又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充分适应信息化的物流管理要求。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并营造和谐的企业管理氛围,增加人才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其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企业还要加强对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丰富人员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有效提升物流人员的整体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与措施2
物流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储运物流阶段、系统优化物流阶段和物流信息化阶段,现代物流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传统储运物流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物流业务,并将仓储和运输看成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把商品库存看成是调节供需的主 要手段,因而物流功能简单、系统性差、整体效益低。系统化物流阶段是将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物流活动中,把物流活动的各环节看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有机的整体,管理上寻求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以提高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阶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已不再是原来仅指储存和运输的概念,而是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在内的物流系统。物流信息化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要标志,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收集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物流信息化虽然使物流系统反应敏捷、效率提高、整体效益明显,但由于信息管理对象的局限性,难以实现物流系统智能化的目标,使得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知识管理阶段。
一、信息化物流功能得到整合
物流系统是由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加工、配送等多个作业环节(或称为物流功能)构成的,这些环节相互联系形成物流系统整体。在物流信息化之前,即使从观念上考虑了系统整体优化,但由于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慢、准确性差,而且缺乏共享性,使得各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协调或相互脱节。运输规模与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配送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中转运输与装卸搬运之间的矛盾等,都是现代物流系统经常需要平衡的问题,电子通信论文《现代物流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上述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联合运输、共同配送、延迟物流、加工配送一体化等都是物流功能整合的有效形式。
二、信息化使供应链各环节之间协调运行
物流信息化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处在销售终端的零售商直接面对消费者,他们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能详尽地纪录客户的信息,制造商与分销商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几乎可以同时共享零售商所获取的市场信息以及零售商的经营状况,从而迅速调整各自的生产和运营计划。同样,物流信息网络也使制造商的产品调整和销售政策能及时被其他物流成员了解,也有利于他们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这种物流信息实时反应的网络条件下,物流各环节成员能够相互支持,互相配合,以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牛鞭效应就是由于缺乏集中控制的信息所致,使得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通过信息的集中控制和信息共享,可以减少随机性和缩短提前期,从而减少牛鞭效应。
三、信息化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
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是物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时间效应指通过商品库存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时间上的矛盾,使生产与消耗在时间空间上达到一致;空间效应指通过运输、配送等活动消除商品生产与消耗在空间位置上的矛盾,达到生产与消耗位置空间上的一致。物流信息化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生产厂商和物流提供商能随时掌握商品需求者的需求状况,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减少到最低程度,供应商与生产厂商或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