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1 --6 年级 数学 都学些啥呢?人教版的 给资料 谢谢
《小学1-6年级数学学霸笔记(含资料汇编)》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提取码:1fxs
小学1-6年级数学学霸笔记(含资料汇编)|人教版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2】小学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合集(各年级上册)|【1】小学1-6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数学】一年级十大趣味数学2.pdf|【数学】一年级十大趣味数学.pdf|【数学】学而思网校内部奥数习题集.中年级.docx|【数学】学而思网校内部奥数习题集.高年级.doc|【数学】学而思网校内部奥数习题集.低年级.docx|【数学】小升初总复习数学归类讲解及训练中(含答案).doc|【数学】第十八届华杯赛初赛试卷_小学中年级组解析.pdf|【数学】第十八届华杯赛初赛试卷_小学中年级组.pdf|【数学】第十八届华杯赛初赛试卷_小学高年级组解析.pdf|【数学】第十八届华杯赛初赛试卷_小学高年级组.pdf|苏教版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帮我出一些小升初数学题(上海)要有答案及过程,最好要有理由
第八届“希望杯”六年级一试详解
作者: | 查看: 167次
1、原题:
解析:和“培训百题”给出的计算题比较起来,这应该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用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循环小数化分数,把循环节为“1”的这个无限循环小数化成分数九分之一,这道题应该就能算出正确答案。
2、原题:
解析:这道题是把“培训百题”中的第9题,稍作改动而来的。
那么,解答方法自然一样。通过题中给出的条件,可以得到如下等式:
3a+2=4b+3=5c+3
由:4b+3=5c+3,且它们都是小于10的自然数,
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出。b=5,c=4,并进一步得出, a=7
所以:(2a+b)/c=(2*7+5)/4=4.75
3、原题:若用“*”表示一种运算,且满足如下关系:
(1)1*1=1; (2)(n+1)*1=3×(n*1).
则,5*1-2*1= 。
解析:这是一道“定义新运算”问题。是“培训百题”上的第21题变动数字后出来的。
做这类题的方法,就是严格按照题中给出的运算规则,一步步代入后进行计算即可。
具体到这道题就是:
5*1-2*1
=3×(4*1)-3×(1*1)
=3×3×(3*1)-3
=3×3×3×(2*1)-3
=3×3×3×3(1*1)-3
=3×3×3×3×1-3
=81-3
=78
4、原题:一个分数,分子减1后等于2/3,分子减2后等于1/2,则这个分数是 。
解析:这道题在“培训百题”上没有它的影子,但是在小升初数学中却是一道频点很高的题。题本身不难,即使没学过小学奥数的同学,在课本的同步练习也应见到过这道题。即使没有找到方法,试算出是可以试算出来的。答案是:5/6
5、原题:将2、3、4、5、6、7、8、9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下面的八个格内(不能重复),可以组成许多不同的减法算式,要使计算结果最小,并且是自然数,则这个计算结果是:
□□□□-□□□□
解析:这是一道最值问题。在很多资料上都有这道题的原形,
“把1、2、3、4、5、6、7、8这八个一位数各用一次,组成两个四位数,要使这两个四位的差最小,那么这两个四位数各是多少,它们的差是多少?”
要想让这两个四位数的差最小,那么就要让这两个四位数最大限度地接近。
首先,最高位的数相差不应该超过“1”,就是说只能是“1”
其次,大的数后面的三位数要取最小值,而小的数后面三位则要取最大值。
具体到本题就是:6234-5987=247
而原形题的答案则是:5123-4876=247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试一试:
9234-8765=
8234-7965=
7234-6985=
5236-4987=
4256-3987=
6、原题:一个箱子里有若干个小球,王老师第一次从箱子中取出半数的球,再放进去1个球,第二次仍从箱子中取出半数的球,再放进去1个球,......如此下去,一共操作了2010次,最后箱子里还有两个球。则未取出球之前,箱子里有小球 个。
解析:这是一道很老的题了。在很多有关儿童智力培训开发的书籍、资料经常出现。
我们可以用倒推法来看一看这道题是怎样的。
最后箱子里有两个球。这两个球中,有一个是刚放进去的。如果不放这个球,那就是只有一个球;而这一个球,是拿走一半后剩下的另一半。如果那一半不拿走的话,应该有两个球。而两个球中,有一个是拿出一半后放进来的,如此反得而已。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未取出球以前,箱子里有2个小球。
7、原题:过年了,同学们要亲手做一些工艺品送给敬老院的老人。开始时艺术小组的同学们先做一天,随后增加15位同学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天,恰好完成。假设每位同学的工作效率相同,且一们同学单独完成需要60天,那么,艺术小组的同学有 位。
解析:这是“培训百题”上的第74题,只不过是把说法变了一下而已。
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同学一天的时间只能做一件工艺品,那么就是要做60件工艺品。
因为增加的15位同学做了两天,那么,这15位同学就是完成了15*2=30(件)工艺品,那么另外的30件工艺品就都是艺术小组的同学完成了,又知道艺术小组的同学前后共做了3天,可以知道艺术小组1天能完成10件,所以艺术小组的人数就10位。
8、原题:某超市平均每小时有60人排队付款,每一个收银台每小时能应付80人,某天某时段内,该超市只有一个收银台工作,付款开始4小时就没有顾客排队了。如果当时有两个收银台工作,那么付款开始 小时就没有人排队了。
解析:“培训百题”上的第78题原样抄过来的。
显然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我们可以先转变成“牛吃草”模型。即:某草地上的草均速生长着,每周增长60份草,一头牛一周能吃80份草;如果让一头牛在这块草地上吃的话,能吃4周的时间,如果让两头牛来吃,能吃几周?
草地原有草量是:4*80-4*60=80(份)
两头牛在一个周的时间里,对付完新生长出的60份草后,还有2*80-60=100(份)的力量来对付原有的草量,就是说,这两头牛专门用来对付原有草量的工效是100份/周。
80/100=0.8(周)
具体到本题,就是0.8小时了。
这道题解到这里,我突然想起第六届“希望杯”六年级二试的最后一道题,还有前几天华杯赛初试(小学组)的最后一题。大家想一想,这几道题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9、原题:下面四个图形都是由六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其中,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解析:这道题可以看成是一道送分的题了。答案是“A”。
这道题“培训百题”中的64题的翻版。
10、原题:如下图所示的四个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依次用S1、S2、S3、S4表示,则S1、S2、S3、S4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解析:在本套试卷中,这道题应该算是一道比较难的题了。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还都把这道题答对了。当然在这对里面,“懵”是起了很大作用的。如果真要进行严格论证和推理的话,恐怕就没几个人能真正答上来了。好在这道题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这分自然是要给的。在这里我把自己对这道题的理解谈一下。
既然要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那么就要准确求出各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图(1)、图(2)、图(3)的面积都好求,分别是0.57、0.215、0.5,而图(4)的面积就不那么好求了。利用小学的知识,显然是做不到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百题培训”上的第60题,那也是一道比较面积大小的问题。在那道题给出的条件中,直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不可能的。但题中给出的答案却很巧妙地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把问题给轻易解决了。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也采用割补的方法,来把这道题解决掉。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上、下两个红色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绿色部分的面积与黄色部分面积不相等。如果把绿色部分面积割补到黄色区域,可以看出,代表阴影面积的部分小于图1中两个红色三角形的面积,即,原阴影部分面积小于0.5,但又比较接近于0.5。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S2S4S3S1.
补充:关于第10题的第四个图形,通过割补的方法,其阴影部分可以拼成如下图中红色与青色部分之和。
红色部分的面积是0.215,刚好和第二个图开的面积相等,而青色部分正好是第四个图形比第二个图形多出的那部分,所以 S4面积大于S2面积。
11、原题是“百题培训”中的第72题,一字未改。在这里就不抄原题了。
解析:这道题的解题关键是,两根铁棒在水中的长度是相等的。由此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两根棒的长度之比是5:6,进一步得出两棒的长度之差是3厘米。
这道题80%以的同学都做对了,可以看成是一道送分题吧。
另外还想说一句的是,在前一天的华杯赛初试中的第二题,和这道题大致相仿,莫非是一个老师在出题?
12、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去钓鱼。他们将钓得的鱼话一个鱼篓中,就原地躺下休息。结果都睡着了。甲先醒来,他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三份,发现还多一条,就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的一份回家了。乙醒来后,他将鱼篓中现有的鱼平均分成三份,发现还多一条,也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的一份回家了。丙最后醒来,他也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三份,这时也多一条鱼。问这三人至少钓到 条鱼。
解析:这道题可以倒推试算的方法来求出结果。
既然是求最小值,那就假设丙醒来后,只剩4条鱼了,由此可以知道,乙醒来后看到的应该是7条鱼,与现实不符,因为甲把一条鱼扔回河中,说明甲在分鱼时,是按条数分的。也就是剩下的两份加起来应该是偶数。而7不是偶数;
那么我们就再假设丙醒来后看到的是7条鱼,有上面的例子,自然也与现实不符。
如果丙醒来看到的是10条鱼,则乙看到的则是16条鱼,而甲在分鱼前就是25条鱼,所以答案是25。
13、过冬了,小白兔只储存了180只胡萝卜,小灰兔只储存了120棵大白菜。为了冬天里有胡萝卜吃,小灰兔用十几棵大白菜换了小白兔的一些胡萝卜,这时他们储存的食物数量相等。则一棵大白菜可以换 只胡萝卜。
解析:这道题首先要从总体上考虑。它们的食物总数是180+120=300(只、棵),那么当它们数量相等时,每兔拥有的数量就应该是300/2=150(只、棵)。
小灰兔原有120,通过交换变为150,增加了30。
也就是,小灰兔拿出了十几个,后又换回了比这十几个还多30的一个数。
我们可以推算一下,可能的情况是:
小灰兔拿出11棵白菜,换回了41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2棵白菜,换回了42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3棵白菜,换回了43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4棵白菜,换回了44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5棵白菜,换回了45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6棵白菜,换回了46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7棵白菜,换回了47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8棵白菜,换回了48个胡萝卜;
小灰兔拿出19棵白菜,换回了49个胡萝卜;
在这9种情况中,相比之下,最能符合题意答案的是“ 小灰兔拿出15棵白菜,换回了45个胡萝卜;”
所以,我们给出的答案是“3”只。
在这道题中,有的同学给出的答案是“4”,可能是把十棵也当成了十几棵来看待,刚好拿出了10棵,换回了40只,数量正好增加30。但没进一步深算,其实15棵是一个更好的、合理的数字。
14、王宇玩射击气球的游戏,游戏有两关,两关气球数量相同。若王宇第一关射中的气球数比没射中的气球数的4倍多2个;第二关射中的气球数比第一关增加了8个,正好是没射中的气球数的6倍,则游戏中每一关的气球有 个。
解析:这道题和“培训百题”中的第43题一致,只是把情景和数量变了一下,本质上是一样的。
用方程来解这道题比较容易。
设第一关没射中的球数为X,则第一关射中的气球数就是4X+2;
第二关没射中的球数为X-8,第二关射中的气球数就是4X+2+8
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则有:(X-8)*6=4X+2+8
解得:X=29
所以,每关的气球数就是29*(4+1)+2=147(只)
15、原题:已知小明的爸爸和妈妈的年龄不同,且相差不超过10岁,如果去年、今年和明年,爸爸和妈妈的年龄都是小明年龄的整数倍,那么小明今年 岁。
解析:这道题是从“培训百题”中的第41题演变而来的。
因为年龄都是以整数计的,那么去年、今年和明年就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而且在这三个连续自然数中,一定有一个数是3的倍数。
因为两位家长的连续三年的年龄数是小明年龄的整数倍,可以想见,小明的年龄不会超过4岁。
又知道爸爸与妈妈的年龄差不超过10,条件限制进一步缩小,可知小明的这三年的年龄只能是1、2、3岁。
而其父母对应的年龄数则只能是:父:31、32、33;母:25、26、27。
或:父:37、38、39,母:31、32、33
如果该题没有父母年龄差这个限制,
则小明的年龄也有可能是2、3、4岁,
而爸爸的年龄则对应于:38、39、40,
妈妈的年龄则对应于:26、27、28。
16、观察图1所示的减法算式发现,得数175和被减数571的数字顺序相反。那么,减去396后,使得数与被减数的数字顺序相反的三位数共有 个。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数与数位”的问题。是希望杯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属必考题型。“培训百题”的第80题已对这道题进行过详细的解答。在这里我们用数字谜语的方法来对该题进行解析。
我们来看图2,这是一个减法算式,三位数减三位数,得数还是一个三位数。说明A和C肯定不是零。
再看十位上的数。B减9,得数的中又出现B,说明B在减9时有过借位。
再看百位上,A被借去“1”后,减3得“C”,即说明A是一个比C大4的数。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A、C可能是:
5,1;
6,2;
7,3;
8,4;
9,5,共有5组情况成立。
而当B是任何一个一位数(包括0)时,共有10种情况,
图2所列的算式都能成立。5*10=50(个)
17、原题:甲、乙两服装厂生产同一种服装,甲厂每月生产服装2700套,生产上衣与裤子的时间比是2:1;乙厂每月生产服装3600套,生产上衣和裤子的时间比是3:2,若两个厂合作一个月,最多可生产服装 套。
由已知条件得可,甲厂每天专门生产上衣可生产135件,每天专门生产裤子可生产270条;
乙厂每天专门生产上衣可生产200件,每天专门生产裤子可生产300条;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在生产上衣的工效上,乙厂远远高于甲厂,而在生产裤子上,则两厂相差不是很多。
因为生产上衣比较费事,所以我们安排在这方面最有优势的乙厂用全部时间来生产上衣;
那么乙厂在一个月(30天)的时间里,能生产上衣200*30=6000(件);
而让甲厂一开始也专门生产裤子,来和乙厂生产的上衣进行配套。而甲生产6000条裤子只需要6000/270=200/9(天)的时间;
甲厂还有30-200/9=70/9(天)时间,按比例既生产上衣也生产裤子;
在这70/9天的时间里,甲厂还可以成套生产服装:(70/9)/(30*2700)=700(套)
加上开始合作生产的6000套,最多能生产:6000+700=6700(套)
18、原题:一收银员下班前查账时发现:现金比账面记录少了153元。她知道实际收钱不会错,只能是记账时有一个数点错了小数点。那么记错的那笔账实际收到的现金是 元。
解析:作为收银员,每天下班前都要核对所收现金与所打收据是否相符。
即然“实际收钱不会错,而现金与账面记录少了153元”,说明是记账时出了问题,
“有一个数点错了小数点”而且是多记了,说明是小数点往或移了一位,使原数扩大了10倍,也就是比原数多记了9倍,让这多出来的153元,除以9,就是实际收到的那笔现金。153/9=17(元)。
这道题考查学生关于小数点的知识,虽然是四年级的知识点,但在小升初考试中,出现的频点很高,而且这类问题的解答也很简单,只要让住:小数点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即可。
19、现有5吨的A零件4个,4吨的B零件6个,3吨的C零件11个,1吨的D零件7个。如果要将所有零件一次运走,至少需要载重为6吨的汽车 辆。
解析:这是一道统筹类问题。即使出现在二年级小学生的考卷上,也不能算是超纲。但现在却出现在了六年级的竞赛卷上,而且占据的位置还很特别。一般情况下,这个位置上出现的都是压轴题。这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看到了统卷老师的高明。因为在判卷中我们发现,竞然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这道上丢了分。这是不是更有点不可思议。
其实这道题很简单,先把画在草稿纸上,在一起拼一拼就行了。
5 1 5 1 5 1 5 1
4 4 4 4 4 1 1 411
3 3 3 3 3 3 3 3 3 3 3
看看有几组,就安排几辆车好了。
20、原题: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20%,乙的速度提高1/3,这样当甲到过B地时,乙离A地还有41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 千米。
解析:“无鱼不成席”,行程问题历来是所有小学阶段综合性考卷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重头菜。但把这道题放在了这里,似乎不是来压轴的,倒像是来凑数。其实这是一道很精彩的题,它来自于“培训百题”中的第52题,虽只改动了两个数字,却成了点睛之做,以致于让许多同学“看着很简单、很熟悉,就是没做对”。
画线段图是解行程问题最常见也最实用的工具。因时间关系,这里我们就不画了。
因为他们同时、相向而行,甲、乙的速度之比是3:2,那么相遇时他们所走过的行程之比必然是3:2,也就是说,甲走了全程的五分之三,乙走了全程的五分之二;
相遇后,他们分别提速,此时的速度比由3:2变成了27:20
甲走的还是快,而且到B地只有全程的五分之二,而乙还是相对慢,到A地还有全程的五分之三,所以当甲到达B地时,乙一定还在奔向A的途中;
根据他们的速度比,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求出,在相同的时间里,当甲走完剩下的全程的五分之二时,乙相应地能走全程的几分之几。即当甲到达B地时,乙走了全程的8/27;
那么,此时,乙距A地还有全长的3/5-8/27=41/135,在这里我们会看到一个让我们眼前一亮的数“41”,因为它刚好和“乙离A地还有41千米”相对应,所以,我们很容易地得到A、B两地相距135千米。
总体来看这套试卷,出的很有水平。而且大多题型都来自于“培训百题”,给了参赛同学更多的“希望”。
建议进行二试的同学,还是要多在“培训百题”上下些功夫。因为我们发现,在“培训百题”中的很多有份量的题,在这套卷都没有出现,应该是给二试留着要用的。
大家要注意在计数、图论、组合、数论上多下些功夫。
去年五、六年级二试最后的那两道题,我们仍记忆犹心,那才是真正显示我们水平的地方。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总结
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奥数题目往往从结构到解法都充满着艺术的魅力,易于小学生积极探索解法,而在探索解法的过程中,小学生又亲身体验到数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创造力,因此会产生进一步对学习数学的向往感、入迷感。
其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审美感。数学的美在许多的奥数题目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让我们先来观察奥数题的—系列解题技巧:构造、对应、逆推、区分、染色、对称、配对、特殊化、一般化、优化、假设、辅助图表……令人眼花缭乱。这些解题技巧是一种高智力水平的艺术,能带给小学生—种独立于诗歌、音乐、绘画之外的另一种审美感受。
再次,奥数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奥数题的求解更要依赖的是整体全面的洞察力、敏锐的直觉和独创性的构思,这些正是创造力构成的主要元素,而这些创造力的主要元素也正是系统接受过奥数教学的小学生之所长。
一年级奥数:
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踏入小学。不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学习方法,都需要全面的培养和正确的引导,这就需要家长对整个六年的小学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规划。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巧算与速算的基本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计算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如果能够在看似无序的算式中寻找到一定的规律,化繁为简,那么学生一定能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计算与速算是各种后续问题学习的基础。学好数学,首先就要过计算这关。
2.认识并学会数各种基本图形:正方形、长方体、圆和立方体等是小学学习中最常见的图形。通过系统的指导,使一年级的学生能够计算出各种基本图形的个数;使学生建立起有序思维,为建立思维模式打下基础。
3.学习简单的枚举法:枚举法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在华数课本中,介绍这一难题时采用数数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孩子们理解。枚举法训练的重点在于有序的思维方式,学习之初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方式。
4.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关于数论的基础知识:数论问题是后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而这学期将要学到的:数字的奇与偶、不等与相等等无疑将会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把数论问题分解为各种类型逐一讲解,使华数学习更加系统。
二年级奥数:
二年级是开发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时期,学习奥数不仅能够极大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孩子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家长来说,激发孩子对华数的兴趣是最主要的。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要过关:对于二年级学生的奥数学习来说,最先碰到的问题就是计算问题,计算问题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校数学的学习情况,孩子还没有学习乘除法的列竖式,尤其是乘法的列竖式在二年级华数的学习中要求的比较多,比如华数课本下册第三讲速算与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应用题中也会有所应用。所以对于学习下册华数的学生,首先计算关一定要过。
2、枚举是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序思维和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对于问题,二年级的学生更多的愿意以凑数来尝试解答问题。而枚举法的问题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维,比如华数课本上册几枚硬币凑钱的方法,下册的整数拆分都属于枚举法的问题。这类问题不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时直观性不强,对于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难。建议家长可以比较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比如上面举到的汉堡和汽水的例子就更加形象。
3、应用题要接触:二年级华数课本下册中的后几讲已经接触到了应用题部分,对于倍数等概念也有学习,建议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三年级中的部分问题,但是难度不要像三年级华数课本中那样大。
三年级奥数:
三年级的奥数学习是小学奥数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年级奥数最基本的知识技巧,才能有效的促进今后的数学学习,最终在竞赛、以及小升初中有所斩获。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三年级属于奥数学习打基础阶段,孩子进入三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相比于一、二年级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所以能否把握住三年级这一黄金时段,关系到以后小升初的成与败。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三年级下学期学习的关键知识点。
1.运用运算定律及性质速算与巧算
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知识,也是学好奥数的基础。能否又快又准的算出答案,是历年数学竞赛考察的一个基本点。在三年级,主要学习了加法与乘法运算定律,其中应用乘法分配率是竞赛中考察巧算的一大重点;除此之外,竞赛中还时常考察带符号“搬家”与添括号/去括号这两种通过改变运算顺序进而简便运算的思路。例如:17×5+17×7+13×5+13×7
问题解析:由于四个加项没有公共的乘数,不能直接应用乘法分配率。可以考虑先分组应用乘法分配率,在观察的思路,原式=(17×5+17×7)+(13×5+13×7)=17×(5+7)+13×(5+7)=17×12+13×12=(17+13)×12=30×12=360
2.学习假设思想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源于我国1500年前左右的伟大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其中记载的31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说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问题解析:我们知道每只鸡2只脚,每只兔子4只脚,我们不妨假设笼子里面只有鸡,那么应该有只脚,而事实上有94只脚,原因就是我们把一部分兔子假设成了鸡。
我们知道,每只兔子比鸡多2只脚,那么一共应该有只兔子,剩下了35–12=23只鸡。
对于一般的鸡兔同笼问题,我们有鸡数=(兔的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兔数=(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头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3.平均数应用题
“平均数”这个数学概念在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用到。例如,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完试,可以计算全班同学的数学“平均成绩”,同学与爸爸妈妈三个人的“平均年龄”等等,都是我们经常碰到的求平均数的问题。根据我们所举的例子,可以总结出求平均数的一般公式:总数和÷人数(或个数)=平均数。比如说人大附小三年级(一)班第2小组5名同学上学期期末数学成绩分别是93,95,98,97,90,那么第2小组5名同学的数学平均分是多少呢?
问题解析:根据我们总结的公式,首先可以求出第2小组5名同学数学的总分一共是93+95+98+97+92=475,所以他们的平均分是475÷5=95(分)。
4.和差倍应用题
和差倍问题是由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三类问题组成的。和倍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一般可应用公式:数量和÷对应的倍数和=“1”倍量;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差和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一般可应用公式:数量差÷对应的倍数差=“1”倍量;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的应用题一般可应用公式:大数=(数量和+数量差)÷2,小数=(数量和-数量差)÷2。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两种量彼此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以线段的相对长度来表示两种量间的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5.年龄问题
基本的年龄问题可以说是和差倍问题生活化的典型应用。同时,年龄问题也有其鲜明的特点: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保持不变。解决年龄问题,关键就是要抓住以上两点。例如:哥哥两年后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2倍,今年哥哥比弟弟大5岁,那么今年弟弟多少岁?
问题解析:由于两人之间的年龄差不变,在2年之后哥哥仍然比弟弟大5岁,那时哥哥是弟弟年龄的2倍,这就变成了一道差倍问题,也就是说弟弟的年龄在2年后是5÷(2-1)=5(岁),所以今年弟弟5-2=3(岁)。
四年级奥数:
四年级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有所增加,各种竞赛任务和招生考试的成绩重要性大大增加,不论自己的孩子是刚刚开始学习奥数,还是已经着手为竞赛、升学做准备,如何更好的完成四年级的学习计划,如何做好四年级和五年级的过渡,如何规划小升初之前的这两年时间是每个家长都要面对的问题。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计算:计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点,每个年级奥数的学习都以计算为基础,较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其它章节,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每个年级的计算有每个年级的特点,四年级的计算以加入了小数的计算为主,对于奥数基础扎实的同学并且希望在五年级取得一些成绩的同学还应该加入一些分数的计算。四年级计算应该掌握的重点题型有多位数的计算,小数的基本运算,小数的简便运算等。其中,多位数的计算主要以通过缩放讲多位数凑成各位数全是9的多位数,再利用乘法的分配率进行计算。小数的简便运算主要与等差数列求和、乘法的分配率和结合率、换元法等结合在一起,需要同学们对各种题型熟练的掌握,尤其是多位数的计算。最后,小数计算的重点还是最基础的小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在初学小数时由于小数点的原因计算经常出错,如果计算不准确,再好的方法和技巧都无从谈起。所以,四年级学习计算的重点在于以基础计算为主,掌握各种简便运算技巧,提高准确度和速度。
2、平均数问题:在学习平均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对平均数的概念有很好的理解。我们在授课过程中经常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在解平均数问题时经常犯一个错,尤其是在行程问题中的一道题,错误率最高。小明从学校到家速度为12,从家到学校速度为24,问往返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很多同学答案都是18,误以为平均数度就是速度的平均,这是不对的。在学习平均数问题的时候还要会利用基准数处理一大串数据的求和问题和求平均数的问题。很多复杂的平均数问题都是可以利用浓度三角的方法来解决的,尤其是思维导引中后面的一些复杂的平均数问题,同学们应该尝试用浓度三角的方法来解决平均数问题。平均数问题的学习对以后浓度问题的学习很有好处,因为大部分平均问题的题型和浓度问题的题型从本质上来讲是相同的
3、行程问题:四年级行程问题要掌握以下各类的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火车相遇问题、流水行船问题、多次相遇问题等。首先,我们要对基本的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有同学到六年级了对于追及问题中两个人所走的时间是否相等还经常容易出错。其次,我们要熟悉并掌握火车相遇问题和流水行船问题这两个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专题,对我们后面复杂行程问题的学习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最后,要掌握行程问题中解决复杂问题常用的技巧,划线段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简洁的解题习惯。画线段图的方法是解决很多复杂行程问题常用的方法,很多同学在画线段图的时候不够简洁,常常画出的线段图中多余的线段和条件太多,导致画出的线段图比题目本身还复杂,无法分析求解。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尽量模仿老师,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4、排列组合:排列组合是对上学期所学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两讲的一个升华。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中大家对分步和分类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排列组合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更专业更有效解决计数问题的方法。在排列组合中首先要对排列组合的概念、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计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等有很好的理解,尤其是排列和组合的区分上,需要对一些经典例题的掌握从而来理解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同时,很多问题好需要结合分类分步方法和排列组合的原理来解题,并不是单纯的排解组合公式的应用。对于一些基础不好的同学,一定要在熟练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之后再来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对于一些排列组合常见的题型和常用的方法要做到信手拈来。
5、几何计数与周期性问题:几何计数和周期性问题相对于行程和排列组合来说是两个较小的专题,但是也是各大竞赛和入学考试常见题型,尤其是很多综合题同时包含数论和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知识点,是竞赛和备考的重中之重。几何级数的掌握要从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开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计数问题的步骤。而周期性问题常和等差数列、数论结合在一起,同学在做题题时经常容易出错,需要在这方面的加大做题量。
五年级奥数:
五年级下学期是小升初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这一关过好了,才可能在小升初的备考中游刃有余。所以这学期的奥数学习应该有更强的针对性,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班型。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五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孩子进入五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所以是否把握住五年级这个黄金时段,关系到以后小升初的成与败。那么在整个五年级阶段都有哪些重点知识呢?为了孩子更好的把握五年级的学习重点,下面就介绍一下五年级的关键知识点。
1.进入数学宝库的分析方法——递推方法: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奥数也是一样,对于复杂问题,我们不妨先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通过处理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规律或者诀窍,从而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是递推方法。比如说:平面上2008条直线最多有几个交点?同学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时,肯定会想画2008条直线相交然后再数交点个数,那该是多麻烦啊!其实我们可以先来解决简单点的情况,分别找到1条、2条、3条、4条……这些直线有多少个交点。
1条直线最多有0个交点0
2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1
3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1+2=3
4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1+2+3=6
5条直线最多有10个交点1+2+3+4=10
6条直线最多有15个交点1+2+3+4+5=15
……
所以2008条直线有1+2+3+4+5+…+2007=2015028个交点。
那么聪明的你,你能算出2008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几部分么?
2.变化无穷、形迹不定的行程问题:提到行程问题,同学们可能就感到头疼,的确不错,因为行程问题中各个物体的速度、时间、路程都在变化,而且各个物体都是在运动中,位置是随着时间在变化,所以分析起来就很麻烦,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行程问题进行了细分:基本行程(单个物体)、平均速度、相遇、追及、流水行船、火车过桥、火车错车、钟表问题、环形线路上行程。只要我们掌握这些每个小类型中的诀窍,形成一种分析思路,复杂的行程问题无非是这些类型的变形而已,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3.抽象而又杂乱的数论问题:数论是从五年级的核心知识,无论是在哪本教材里,都用了很多的章节来讲解数论,要想解决复杂的数论问题,我们首先得掌握数论的基本知识:数的奇偶性、约数(现在叫因数)、倍数、公约数及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整除、余数及同余等。这些基本知识点里又有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例题,只要能掌握好这些知识点,然后做一定量的数论综合习题,碰到难的数论问题我们就容易解决了。
4.有趣的抽屉原理: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说:把4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里,无论你怎么放,总有某个抽屉里至少有2个苹果,这就是抽屉原理。
对于抽屉原理我们只要找到苹果的个数a与抽屉的个数b,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若a÷b=r……q
当q=0时,我们就说总有某个抽屉里至少有r个苹果;
当q0时,我们就说总有某个抽屉里至少有(r+1)个苹果。
比如说把32个苹果放进8个抽屉里,因为32÷8=4,无论怎么放,总有某个抽屉里有4个苹果。如果把35个苹果放进8个抽屉里,因为35÷8=4……3,无论怎么放,总有某个抽屉里有4+1=5个苹果。
但是大部分的奥数题是没有告诉我们抽屉的个数的,那样我们就得自己构造抽屉,从而找出抽屉的个数。
5.图形面积计算:求图形的面积也是奥数中的一个难点,对于这类题我们首先要掌握好各种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记住一些重要的结论:比如说三角形的等积变形、直角三角形中30度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勾股定理、梯形中蝴蝶翅膀原理、相似三角形中边与面积的关系。在计算面积时的方法有:直接计算法、割补法、方程法等。在图形面积计算中,难题往往得添加辅助线,这个就是难点所在,因为添加辅助线非常灵活,这就要我们多做些这方面的题,多积累一些添加辅助线的技巧,做到心中有数。
六年级奥数:
现在正是小升初特别关键的一个时期,无论从信息还是自身的学习方面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想通过最近巨人组织的活动大家至少能够看到是有一批非常敬业的老师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尽量多的机会,后面还会陆续有活动,各位家长在信息和机会方面肯定不用担心。下面我主要说说当机会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把握住它,首先要明确一点,小升初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而只是为了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同学做题的时候审题不认真,经常把会做的题目做错,即使是最厉害的学生,如果把题目看错了,那也是不可能把题目做对的。这一点特别特别的重要,无论是小升初还是今后的中考高考,因为现在的衡量标准其实并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更认真,学习更扎实。从最近的一些学校的考试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趋势,就是题量大,时间段,对于单位时间内的做题效率有很高的要求,这个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就是速度和正确率。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1、分数百分数问题,比和比例:
这是六年级的重点内容,在历年各个学校测试中所占比例非常高,重点应该掌握好以下内容:
对单位1的正确理解,知道甲比乙多百分之几和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的区别;
求单位1的正确方法,用具体的量去除以对应的分率,找到对应关系是重点;
分数比和整数比的转化,了解正比和反比关系;
通过对“份数”的理解结合比例解决和倍(按比例分配)和差倍问题;
2、行程问题:
应用题里最重要的内容,因为综合考察了学生比例,方程的运用以及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所以常常作为压轴题出现,重点应该掌握以下内容:
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当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时间一定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很多题目中一定要先去找到这个“一定”的量;
当三个量均不相等时,学会通过其中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求第三个量的比;
学会用比例的方法分析解决一般的行程问题;
有了以上基础,进一步加强多次相遇追及问题及火车过桥流水行船等特殊行程问题的理解,重点是学会如何去分析一个复杂的题目,而不是一味的做题;
3、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是各个学校考察的重点内容,分为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两大块,具体的平面几何里分为直线形问题和圆与扇形;立体几何里分为表面积和体积两大部分内容。学生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等积变换及面积中比例的应用;
与圆和扇形的周长面积相关的几何问题,处理不规则图形问题的相关方法;
立体图形面积:染色问题、切面问题、投影法、切挖问题;
立体图形体积:简单体积求解、体积变换、浸泡问题;
4、数论问题:
常考内容,而且可以应用于策略问题,数字谜问题,计算问题等其他专题中,相当重要,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掌握被特殊整数整除的性质,如数字和能被9整除的整数一定是9的倍数等;
最好了解其中的道理,因为这个方法可以用在许多题目中,包括一些数字谜问题;
掌握约数倍数的性质,会用分解质因数法,短除法,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学会求约数个数的方法,为了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需了解这个方法的原理;
了解同余的概念,学会把余数问题转化成整除问题,下面的这个性质是非常有用的:两个数被第三个数去除,如果所得的余数相同,那么这两个数的差就能被这个数整除;
能够解决求一个多位数除以一个较小的自然数所得的余数问题,例如求1011121314…9899除以11的余数,以及求20082008除以13的余数这类问题;
5、计算问题:
计算问题通常在前几个题目中出现概率较高,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基本的四则运算能力,同时,一些速算巧算及裂项换元等技巧也经常成为考察的重点。我们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利用乘法分配率进行速算与巧算;
分小数互化及运算,繁分数运算;
估算与比较;
计算公式应用。如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公式等;
裂项,换元与通项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