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怎么样?
Ⅰ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内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考试目标
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
(一)教育基础
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
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2.了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3.了解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4.了解小学生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的相关知识。
5.掌握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生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7.能够根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和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8.能够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美育和心理辅导工作,促进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三)班级管理
1.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3.了解小学班队活动的基本类型。
4.了解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5. 掌握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6.掌握组织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7.能够针对班级实际和小学生特点,分析班级日常管理中的现象和问题。
8.能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组织有效的班队活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学科知识
1.了解小学有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学科发展的重大事件。
2.了解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掌握小学有关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领域所涵盖的核心知识及其关联。
4.能够针对小学生综合学习的要求,适当整合小学有关学科内容,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五)教学设计
1.了解小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依据和步骤。
2.了解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知识。
3.了解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基本认知特点;。
4.了解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5.理解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学习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影响。
6.掌握小学教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要求。
7.能够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六)教学实施
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七)教学评价
1.了解小学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
2.了解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类型和主要方法,以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3.能够针对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进行恰当评价。
Ⅱ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答简答题时。需要答小点吗。 还是是只答大点就行
需要,先答大点,之后小点展开叙述。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总共三题,每题10分,总分30分,占总卷面的的1/5。难度适中属于记忆性题型。具有以下特点:题目涉及广泛,答题知识点明确,较单一。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点记忆能力,因此,需要大家对于所学知识点能够熟练掌握。
简答题分析发现在以往试题中出现过的简答题基本不会出现。考试内容主要分布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几大模块;并且随着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
小学教育学知识与能力的简答题考查的知识点会在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越来越广范。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有所侧重点,合理复习。同时在作答时应该注意书面书写的作答规范要求:分条列点、条例清晰、字迹工整。
(2)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扩展阅读
复习方法:
编口诀、顺口溜
跟着上网课比较好的一点就是,老师会给总结口诀,编顺口溜,很长很难的简答题就会变得很简单,而且联想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很有趣,背起来压力就会小很多,记得又牢固,又不会很枯燥。
背练结合
要是老在那一直背一直背,脑子很容易浆糊,不一会就背串了,也会今天背了明天忘,特别麻烦。不过到后边我发现背过以后去练习这一章的真题,效果会好很多,不仅知识点背过了,题也可以写的很好,写完题后再整理错题,复习效果会好很多。
如果复习时间比较多,第二天再一次的去背这些内容记忆,就会再一次的加深,记忆会更深刻哦。
Ⅲ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题型解读
一、小学综合素质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写作题
二、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
三、小学综合素质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2)“五岳”是我国的五大名山,下列不属于“五岳”的一项是
A.泰山 B.华山 C.黄山 D.衡山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论语·为政》)
【注释】①罔:迷惑、糊涂。②殆:疑惑、危险。
(3)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
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
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
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2.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王林在学校因同学给他起外号,将同学的鼻子打出了血。班主任徐老师给王林的爸爸打电话,让他下午到学校来。放学时,王林的爸爸刚来到校门口,等在那里的徐老师当着众人的面,第一句话就是:“这么点儿大的孩子都管不好,还用我教你吗?”
问题: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徐老师的做法进行评价。
3.写作题
请以“我为什么要当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题型示例:
1.单项选择题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D.布鲁纳的《教育过程》
(2)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复习、做练习等活动,对照新内容,发
现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式称之为
A.直接导入 B.练习导入 C.事例导入 D.温故导入
2.简答题
(1)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有哪些?
3.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有一位班主任在介绍班风建设经验时谈到:“在我们学校,校长要求班主任在教室‘盯
班’,及时了解班级情况,适时处理突发事件。只要学生出教室门、宿
舍门都要排队,班主
任都要在场。同时还制定了‘班主任十到位制度’:学生上课要到;课前打了预备铃要到;学生听广播要到;学生做眼保健操要到;学生上室外
课要到;学生去宿舍要到;学生去餐厅吃饭要到;学生生病要到;学生看电视时要到;学生打扫卫生时要到。这一制度的施行,使班风、班纪大为好转。”
可是,有的教师却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问题:
请运用小学班级管理的有关理论分析“班主任十到位制度”。
(2)一位初任教师在进行《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要求学生归纳课文中描写猎人猎熊果敢的词句,但是,有一名学生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归纳,反而说猎人很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猎熊行为是违法的。
原本课文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位教师并没有因为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而气恼或回避,而是因势利导,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
问题:
请结合所选择的材料谈谈你对小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及其关系的理解。
4.教学设计题
材料一:“周长的认识”(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二: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具体教学内容略)。
材料三:(具体学科及其教学内容略)
问题: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入、讲授新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笔试已落下帷幕,许多考生由于复习不够充分,考试结果可能并不理想,而准备下半年参加考试的同学也想从本次考试中找到一些规律以便复习,那不妨跟我一起来分析一下今年的考试特点,为下半年参加考试作准备。
首先,本次考试从难度上来讲,与往年持平,没有出现偏、难的知识点,但考察的知识点比较细,复习不够细致的同学便有些抓狂了。知识点的分布从考试大纲的模块来看,教育基础知识46分;学生指导22分;教学设计48分,其中40分是与学科知识结合;教学实施24分;班级管理10分。而从题型分布来看,与大纲中试卷结构相符,选择题以教育基础和学生指导两大模块为主;简答题教育基础、学生指导、班级管理各一题;不同的是材料分析题一题属于教学实施模块,而另一题属于教育基础模块;教学设计题也同往年一样,语文、数学选做一题,相对来说,语文的教学设计题比数学的教学设计题简单一些,考生更容易回答。教学设计题一般必考的一问是拟定教学目标,考生可根据三维目标结合材料进行设计,对于学科知识的一问,需要考生对课程标准有了解,另一问一般为教学实施过程的某一步骤。
其次,就具体知识点来分析,选择题主要考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考查教育学的基础知识较多,主要包括个体身心发展、教育制度、教学等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心理发展及学习的相关知识。简答题没有固定的规律,很难预估,需要考生在复习时对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掌握。材料分析题近几年以德育、班级管理、教学、新课程改革这几部分知识为主,今年也不例外,一道是考察教育机智及课堂管理,一道是考察新课改的评价理念,只要考生重点复习了这几部分相关知识,拿下材料分析的40分也是比较容易的。教学设计题如果考生对课程标准不熟悉,可以选做语文的题目,对于课堂提问及板书设计,只要合情合理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审题要清楚,第三问要求设计板书,考生只需要将要呈现给学生的内容答上即可。
总之,既然笔试已经结束了,大家在对过答案之后,相信也对自己的分数有个大概的估计,如果认为通过无望,建议大家继续努力,重点内容重点复习,对于零散的知识点可以利用适合自己的,不同的复习方法加以识记;如果认为通过有望,建议大家学习有关面试的知识,面试理论作为指导,重点要多实践,多试讲,提高授课能力。
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什么题型什么内容
1.
根据考试大纲知,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①题型
单项选择题、专简答题属、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
②内容
主要包含教育知识与应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两大板块。
2.
教师资格考试科目具体考核可查看考试大纲了解。
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材料分析题怎么找答题点
一、小学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答题步骤:
1、阅读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
2、判断材料来源
可利用材料明显特征来判断,例如出现“班主任”“班会”等可分为班级管理;出现突发事件时,可归为课堂纪律;若出现教育材料当中有“班主任”此明显字眼,可以判断为班级管理类材料分析题;若是一个教育现象,一句名言,有家长等,可归为其他类。
3、回忆每类相关考点
但要时刻牢记,万能答题——新课改。
4、材料与考点相结合,寻找采分点
5、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注意写法格式,尽量做到总分总结构,并紧密联系材料。
二、小学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
总的来说,针对采分点,我们总结了以下三种方法来进行应对:
1、整体分析法
即对材料所说的事情进行整体把握,从整体出发,发散思维,找到题目的答题点。这种方法适合题目要求比较宽泛,答案相对主观的题目。
2.关键词句分析法
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语或语句,从这些重点词语或语句中分析出答题点。
3.逐一对应法,即逆推法
先在头脑当中对材料归属类型的所有考点进行复习,再结合材料,主意对应考点,可对应一条算一条,其他予以排除。
初中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干货分享
模块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简答题
1、广义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思
想品德的活动。
2、狭义教育的概念: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4、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内容:
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20世纪以后的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在生产的手段
8、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者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关系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特征):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差异性
10、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遗传因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环境因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是人身心发展的现实基础
环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人在接受环境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
人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更好
学校教育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12、学校在人身心发展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本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的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3、影响学制确立的因素:
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人口状况
14、义务教育的含义:
义务教育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制度的教育
15、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 普及型 公共性 免费性 基础性
16、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7、社会本位论的含义与优缺点:
含义: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教育评价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优点:社会本位论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缺点:否定个体的兴趣,心里规律和个性特征,对制定教育目的的作用,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
18、个人本位论的含义与优缺点:
含义:从个体本能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须要,注重教育对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使个人自我实现
优点:确立了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要,促使其个性的发展,否定了传统教育对儿童的压抑和灌输等弊端
不足:首先以人性代替对社会的理性分析,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这是不现实和行不通的。其次,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忽视了个人主观努力和社会影响的作用,导致自然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倾向
19、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0、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1、素质教育的含义与观点:
含义: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观点: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方面
22、简述美育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美育能够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23、劳动技术教育的含义与作用:
含义: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与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有利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增强体质
有利于完成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模块三 中学教学
简答题
1、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的健康水平
培养社会主义美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学过程的特点:
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
教学过程具有交往性
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
教学过程具有引导性
教学过程具有简捷性
3、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
领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巩固知识
运用知识
检查知识
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
学生以学生间接经验为主
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智力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视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不同步。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5、备课的要求:
一 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二 写好三个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课题计划 课时计划
6、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表达清晰 组织严密 气氛热烈 板书有序 态度从容
7、教学活动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各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量力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不用背)
8、直接性原则含义: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知认识,是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要求:
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要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9、教学方法能辨别出来: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练习法 实习作业法 自学指导法 实践活动法 欣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实验法 发现法的含义
10、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应该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和功能
依据学科特点和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依据现有的教学媒体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11、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缺点:教学活动多有教师做主,学会说呢过的主体地位或者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很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情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模块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简答题
1、注意的品质:
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
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个人的主观状态
注意转移的影响因素:
2、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新注意对象的吸引了
明确的信号提示
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3、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
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4、教师培养注意力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分散作斗争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稳定而广泛的兴趣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5、瞬时记忆的特点:
时间极短 容量较大 形象鲜明 信息原始
短时记忆的特点:
时间很短 容量有限 意识清晰 操作性强 易受干扰
长时记忆的特点:
容量无限 保存时间长久
遗忘的原因: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内容: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识记方法
时间因素
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防止遗忘的方法(如何有效的组织复习):
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这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来进行复习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做到分散与集中复习相结合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适当过度复习
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有目的才会有动力,才会有责任感和主动性
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简述系列位置效应:
发散思维的特点:
独创性 流畅性 变通性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是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
迁移
思维定式
功能固着
原型启发
动机的强度
如何改变功能固着: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训练思维变适性
进行思维训练
丰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18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质量和数量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9、动机重头的类型:
双驱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斗争
双重趋避冲突
20、意志的品质的内容:
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性
坚持性
学习的实质: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语言信息的学习
智慧技能的学习
认知策略的学习
态度的学习
动作技能的学习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
操作技能的培养的途径: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建立稳定清晰地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注意原型的独立性,完备性与概括性
根据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习动机简答题 也是模块四的
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并使行为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功能:激发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功能
调节功能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分类: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
耶克斯和多得森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得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就会导致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奥斯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的内容:
成败归因理论的六因素与三维度:
六因素为:能力 努力程度 工作难度 运气 身心状况 外界环境
三维度为:因素来源 稳定性 可控性
自我效能感的含义及作用: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人们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作用: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学生对学习困难的态度
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
学习动机的培养:
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须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正确运用竞赛,考试与评比
迁移理论的内容:
形式训练说
共同要素说
概括化理论
关系转换理论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学习策略的水平
学习策略的内容: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资源利用策略
人本主义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自我同一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美育原则 超越性原则 价值原则
模块七 中学德育
简答题
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与品德密切相关的概念是道德,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支持或驱使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品德则是社会道德准则和和规范在跟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
自我中心阶段 权威阶段 可逆性阶段 公正阶段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内容:
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应用时加以解说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并不表明发展的连续统一体的中断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道德水平
习俗道德水平
后习俗道德水平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自我意识增强 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滤: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外部因素:家庭 学校教育 社会因素 同伴群体
内部因素:认知失调 态度定式 道德认知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有效的说服
树立良好的榜样
利用群体约定
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价值辨析
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理想和传统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纪律和法制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生命教育 生活教育 生存教育 安全教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1,、德育的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疏导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的途径: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社会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
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班主任工作
各德育方法的含义及贯彻要求(品德评价法和个人修养法不用背)
说服教育法:(要求)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
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
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与艺术性
榜样示范法:(要求)选好学习的榜样
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指导实践法:(要求)坚持严格要求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注意检查和坚持
情感陶冶法:(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
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试题
1.在现代教育科学体系中,教育学是( )。
A.应用学科
B.新兴学科
C.基础学科
D.边缘学科
2.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3.教育实践中“陵节而施”现象违背了人发展的( )。
A.顺序性规律
B.互补性规律
C.不平衡性规律
D.个别差异性规律
4.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 )。
A.福勒
B.费斯勒
C.赫尔巴特
D.杜威
5.把教育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依据是学校( )。
A.教育的形成
B.教育的类别
C.教育的层次
D.教育的历史
6.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兴趣本位论
7.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8.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 )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9.美国心理学家盂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 )。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10.以下学校机构不属于行政性组织机构的是( )。
A.校长办公室
B.教务处
C.总务处
D.教育工会
11.下列哪个选项属于一般能力的范畴?( )
A.记忆能力
B.创造能力
C.运动能力
D.社交能力
12.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
D.集中性与紧张性
13.“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受人的下列哪种情绪影响所致?( )
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4.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力
D.分化概念
15.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称为( )。
A.从众
B.依从
C.服从
D.遵从
16.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 )。
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腾伯格
17.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18.下列哪种方法属于精神分析法?( )
A.系统脱敏法
B.支持疗法
C.宣泄疗法
D.认知作业法
19.皮亚杰所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11~15岁属于( )。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0.通过列提纲或利用图形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21.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恐怖症
D.抑郁症
22.教学技能属于( )。
A.交际技能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言语技能
23.维纳归因理论中内部且稳定的归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24.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 )。
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25.概念是用什么来表达的?( )
A.句子
B.词
C.言语命题
D.图式
26.明确地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分析的是古希腊哲学家(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多德
D.毕达哥拉斯
27.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_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属于( )。
A.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8.( )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如校园面积、校园布局、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等。
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29.以下哪一点不是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所具有的功能?( )
A.信息传递
B.信息反馈
C.控制
D.情感交流
30.“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思想体现的是哪种儿童发展观?(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发生认识论
二、辨析题(共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布卢姆。
2.功能固着是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之一。
3.品德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
4.焦虑总是对学生学业产生不利影响。
5.一般意义上的多媒体教学是狭义的。
6.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7.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9.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10.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三、简答题(共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促进迁移?
6.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上面这个案例。
2.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小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小聪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助小聪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