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怎么联系黑客,黑客联系方式,顶级黑客在线接单网站,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传统行业如何搭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的步骤有哪些)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无数职场人士渴望通过汲取知识,实现自我提升,以便解决问题。很多知识分享平台就在利用人们抄捷径的心理,一茬一茬的收割着焦虑者们的“韭菜”。但是快餐式的知识吸收,是否真的让职场中的你提升自我和技能吗?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职场人士应该如何构建职场上的一些知识体系。

前些年腾讯博客流传过这样一张图(原作者: hsiang),描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低效的知识管理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张表就反应了现代人用手机学习知识的样子——每天热衷于各类知识的收集,比如看到跟自己职业相关的技能型文章总是阅后收藏,潜意识又不愿花时间在知识的消化上,认为看过就了解懂了。最终在知识的海洋中迷失自我,更找不到前进的道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如何学习,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让我们更全面、更快速、更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更高效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呢?收获君这里为您搜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让大脑成为一座图书馆

本质是在自己的大脑里构建一套知识体系,如同一座存放着职场人士对专业或技能方面知识的图书馆,任何新进来的信息都要与之前存放的知识体系发生化学反应,这相当于对知识体系的一次更新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

只有搞清楚自己知识体系的方向,找到自己最愿意学习的部分,才能更有动力去学习。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可以帮助你迅速理清脉络,剔除无效信息,可以在无关的内容上不浪费自己的时间及精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3.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明确了“知识体系”的主题和内容后,接下来就要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常见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书籍;课堂;互联网;还有随时留意生活中的知识获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

4.知识的整理和分类

这一点是“知识体系”建立的重中之重。有了前面所说的主题和途径,你就可以按照逻辑和层次,分出尽量详细的项目类别了。

你可以用手写笔记的形式整理,也可以利用网络管理资源,像有道云笔记等笔记类软件进行整理。建立一些专项“笔记本”,用你的“知识项目”来命名,然后把你的知识点(文字、图片、其他媒体)按照名称,作为笔记归纳到你的知识体系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5.把握学术动态,更新知识体系

一个好的“知识体系”的形成,绝对缺少不了及时有效的更新,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整可靠。

所以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大脑僵化,要不断打破原来的体系对新的事物进行接受,这才能实现我们职场及个人进阶的最终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就是收获君为您整理的个人知识体系搭建方法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

不妨在评论区留言

转发本条更有惊喜好礼

版权信息 I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

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谢谢

知识体系如何构建

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纠正“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2、 纠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建立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 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前,务必要明确自己体系的主题和目标,提醒自己我的知识体系是什么,它的用途是什么,我又为什么要建立它?”

2、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可以通过书本、课堂、网络等途径来获取知识。

3、知识的整理与分类。按照逻辑和层次,分出尽量详细的项目类别。

4、 知识的输出与运用。当输入了大量的知识后,在认真地整理成体系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输出。

5、把握学术动态,更新知识体系。一个好的“知识体系”的形成,绝对缺少不了及时有效的更新,可以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其进行补充,使之更加完整可靠。

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做很多事,其实是不需要体系的。

比如我们不必把所有食物尝一遍,才决定吃什么东西;去一个新的城市,也不必把整个城市规划理解清楚才上街。

但是为什么,喜欢看书的人,就都渴望建立知识体系呢?

这个问题我整整想了两天,总结出来是这四个字——「复杂定位」。

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问题,是可以通过「简单定位」来决定的。

比如你路过一个路边水果摊卖樱桃,买or不买,那尝一个就知道了。“好吃”→“买”,“不好吃”→“不买”,这就是简单定位。看到哪家餐馆顺眼,就走进去吃东西,这也是简单定位。

生活中的事,为什么多数都是「简单定位」?

其实是因为你身后的社会秩序帮你解决了大部分“不确定性”。你不用担心餐馆会突然遭受恐怖袭击,也不会担心卖樱桃的小贩会骗你。

但如果我们去探索陌生领域。比如你如何创业?如何去开始写作?如何规划自己升职?如何去寻找人生意义?

这些问题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需要你自己解决。

比如创业,你需要关心产品定位、如何营销、团队管理、市场竞争等等因素吧,甚至你会担心员工哪天心情不好,导致工作滞后。所有这些因素组合起来才能决定你的创业路径。这就是「复杂定位」,这时你就需要一个体系。

喜欢读书的人,始终都是那些想去解决更大问题的人。如果把知识体系比作地图,普通人在城市穿梭不需要地图的。而少数人就像是在丛林探险,那肯定就需要一张详细的求生地图。

那么,我们该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呢?核心有三个,缺一不可。

| 广泛收集「启发性知识」

知识体系的建立路径,应该是一条“微笑曲线”。如图,刚开始从广度去摄入知识,中途从某一个纵深去建立框架,最后又根据框架填充和丰富整棵知识树。

为什么第一步需要从广度去摄入知识呢?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知识体系是一张网,没有足够的知识点,是很难形成网状的。

二是知识点需要不断验证,必须通过大量输入。相互之间才有连接和验证。

比如你想搞清楚什么是情商,只看戈尔曼的理论可能不够,你可以从更丰富的心理学,认知神经学去了解。

在第一步中,你主要的任务就是收集「启发性知识」,就是你看到一个知识,有一种“原来是这样啊”的感觉。

比如“人为什么会有情绪呢”,《罗辑思维》有一期就解释了:

其实情绪是人脑系统的“快捷方式”。比如我们爱吃甜食,吃到甜食会愉悦,那是因为甜食的热量高,能帮我们补充能量。再比如恐惧,看到老虎,转身就跑,是为了躲避危险。原始丛林中如此复杂,我们必须要产生许多人脑“快捷方式”来帮我们迅速作出反应。

再比如你去理解“故事”的重要性,你就可以看看犹太人是怎么说:

“真理”来到村里,一丝不挂,所有人都很害怕它,不敢直视。

后来,智慧老人把“真理”请回家里,给它披上衣服。这个时候,真理就化名“故事”。

“故事”走到村里,所有人都很喜欢它。

你在收集一个个「启发性知识」时,你会非常享受其中。

一般来说,一个「启发性知识」是由两部分构成,即「理论」+「案例」。有些知识的理论部分更有启发,比如“情绪是人脑的快捷方式”。而有些知识的案例部分更好,比如上面提到的犹太人讲“真理”和“故事”的差别。

搜集「启发性知识」最重要的,是今后可以搜索和随意调用出来。尤其当你有几千上万条信息时,你得思考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

比如我的办法只有两步,就足以保证我可以想起其中任何一条信息:

1、一句话理论陈述。比如刚刚说到的“情绪是人脑的快捷方式”。这让我知道这是在讲什么的。

2、贴上标签。上面的标签肯定就是“情绪”,以后我在写所有关于“情绪”相关的话题时,一搜索就可以看到它了。

实际上,当启发性知识越来越多时,你的大脑都不自主去把各种知识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的第二步了。

| 深度建立一个「知识框架」

第二个步骤是“微笑曲线”的最下端,就是当你知识有一定积累后,你就需要在某一个领域,深度建立一个框架。

比如我一直对哲学、心理学等认知类学科很感兴趣,之前也搜集了很多诸如“依恋机制”、“潜意识”、“斯多葛学派”、“人格理论”等知识点。现在我就需要努把力,大致建立一个个心理学的框架起来。

还是强调,先有知识点,后建立框架。这个过程就像你听一首歌,反反复复对句子都很熟悉了,有一天想全部把歌词记下来就很容易。

「知识框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其实需要你用到最简原则。即“奥坎姆剃刀原则”——如果你在同一个问题上遇到多个不同版本的解释,选择最简单实用的那一个。

比如你每天在地铁站,或电梯间里看到各式各样的海报,觉得复杂吧。曾经一个读者向我透露想去做平面设计师,但是看很多理论解释都觉得太复杂。

然而无印良品首席设计师原研哉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就可以让你一下就看懂平面设计。

原研哉说,“无论多么复杂的平面广告设计,都靠三层建立:背景层,图形层,信息层。好的设计作品,一定在三层中有其所长。”

例如,原研哉亲自设计的2005日本世博会的海报,背景层使用了浅灰色,图形层创作了兔子,森林与形状的组合图形,信息层创作了一个接近金色的文字组合。这三层以下、中、上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了一幅大作。

你接下来用“背景层,图形层,信息层”的概念去看你身边的海报,就会发现自己对平面设计一下就入门了。

所以你会发现,在「知识框架」建立的时候,是需要建立在大量知识储备和理解基础上的。

这一步的核心原则是对大量知识点不断组合和拆分,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玩乐高积木的过程。你可以参考别人的结构图,但尽量需要你亲自拼接一遍。

比如上一篇文章《与人交流时,如何能做到对答如流》中,其中探讨该如何自我介绍呢?我就把“角色”、“经历”和“价值观”拼接成一个自我介绍的框架。

拼接的结构可以是简单并列,也可以按一定逻辑,其中的关系按具体知识点的不同来建立。

| 形成「知识体系」

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

第一个步骤收集「启发性知识」,其实是你在收集各式各样的乐高积木块;

第二个步骤建立「知识框架」,则是用积木块搭建一个一个小的结构,比如小房子、一座桥等。

第三个步骤形成「知识体系」,则是在各种结构和知识点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巨大的乐高城市。

第三个步骤又回到广度了,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体系才算真正形成。但乐高城市的扩张最好基于之前建立的「知识框架」。这个过程也很像一棵树,在树干基础上开枝散叶。所以很多人,比如埃隆·马斯克把自己的知识体系称为「知识树」。

一个“乐高城市”或一棵“知识树”该形成什么样子,这是随机演化出来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这个过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形成「输出」。

我见过很多讲学习效率的文章,都会把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搬出来。也就是「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效率,学习知识,如果能够输出,大致可以对原知识掌握90%以上。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叶倩倩,公众号小猫倩倩,专注学习方法论

从真学渣变成伪学霸的过程中我做了很多努力,在本系列第二篇文章中也分享过一些心得。其中“构建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时给出了“构建知识树”与“推导公式”的小例子,但很多同学反馈说这些对于实际操作来说远远不够。于是喵就把这部分内容拿来单独写一篇。

当我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时,那些建立在数学和物理这两个基础学科上的专业课仿佛活了一般,脱掉了枯燥的外衣,变得灵动起来。就像一颗树种生根发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我学习的深入、知识的丰富,这棵树的枝叶也越来越茂盛,每一个知识点都牢不可拆——直到如今工作,我依然能用到的时候回忆起那些专业知识。

这是喵关于学习策略的第四篇文章。

在第一篇讲了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及时获得学习中的正反馈有没有一种让人很爽的学习方法?- 知乎;第二篇讲了如何克服困难,高效完成自己不喜欢、觉得困难但又不得做的学习任务如何才能高效率地完成不喜欢的工作/ 学习任务?- 知乎。第三篇讲了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知乎

上一次,在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知乎中,我们把学习划分为两种类型——“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是以通过考试或者科学研究为目的,主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解题。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主要强调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类似地,我们也将“知识体系”分为两种类型——“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顾名思义,第一种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掌握专业知识,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相对应。构建这种类型的知识体系,可以帮助你理解消化教科书与课堂所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第二种知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解决问题,与“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相对应,可以教会你如何主动获取信息并把信息转化为知识,如何将碎片“聚沙成塔”,如何学会思考不被微信鸡汤鸡血文洗脑,如何批判性地接受新的观点,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应用知识”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本身就是一个体系,只是由于你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是间断的,所以这些知识看起来才显得杂乱无章;而后者本身就是一些碎片,加上你接收这些信息的过程是片面的,于是碎片看起来就更凌乱了。对于前者,我们需要做的是“理解——归纳整理——记忆”,当有新知识点进入体系时要“吸纳接收”;而对于后者,我们需要“重组——添加——重组”。

本文的“知识体系”特指“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给出的建议与具体策略也是围绕怎样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理工类)、如何取得更高成绩展开的。下一次(学习系列第六篇文章)喵将给出第二种知识体系的构建方法。

文章结构图如下:

二、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1)两个工具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

思维导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中心图像用来捕捉主要内容——比如,如果你使用思维导图筹划一本书,那么你可能在中央放上这本书的图画

(2)分支从这幅图画向四周散射,首先被分成各大主题,附在中央图画上,然后此主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上一层分支上

(3)分支由一个关键图像或者印在线条上的关键词组成

注意,思维导图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关键词”,而不是“短语”或者“一句话”。思维导图适合自己给整本书或者教材做读书笔记,而不适合记录听课笔记——如果你无法从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中精确地找到这个关键词,最好用康奈尔笔记法或者传统笔记法进行记录。而且课堂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跟上老师的思路”,这里思维导图所倡导的“发散性思维”几乎没有用武之地。

思维导图适用范围是复习或者自学,而非课堂学习。

下面是东尼博赞在《思维导图》中给出的为教材做思维导图的步骤:

(1)快速浏览、翻阅全书或整篇文章,对其内容的组织得出一个初步的印象。

(2)编制一个时间方案,用以研究并确定在这段时间里必须涉及的材料内容和数量。

(3)给这个领域已经知道的内容画一幅思维导图,以建立联想性思维“抓钩”。

(4)用一个小型思维导图确立这个学习阶段希望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并完成一幅不同的思维导图,用来回答在次学习阶段必须回答的所有问题。

(5)再总览以下全书或这篇文章,看看目录、主要的标题、结果、结论、小结、主要的示意图或者图片,和其他一些映入你眼帘的重要内容。这个过程会给你为全书或这篇文章画的新思维导图一个中央图和主要分支(或者基本分类概念)。

(6)现在,转到预习阶段,看一看有没有材料还未包括在概览中,特别是每段、每节和每章开头和结尾,因为这些地方往往集中了最为重要的信息,然后把它们加入到思维导图中去。

(7)下一步是内查。这时,你可以解决大部分的学习难题,但仍会跳过一些主要的问题区域。对全书或文章的其他部分熟悉以后,你就会发现已经很容易理解各段落的意思,并快速地完成思维导图。

(8)最后是复习阶段,你可以回到一些早先跳过去的、比较困难的部分,回头看看全书或文章,以便回答剩下的问题,或者填完没有填的空。这时你可以完成思维导图的笔记。

有点类似于拼图游戏,把小块拼好最后再组装到一起。

看范例的话应该会更直观一些~

嘿~你还记得我刚刚说的话吗?思维导图适合一个人看书或者复习的时候用。那么,听课或者听讲座的时候该怎么记笔记呢?来看看康纳尔笔记法吧!

2.康奈尔笔记法

这个有很多文章推荐,这里就不再复述了,下面我们就可以动手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了。

2)建立知识体系的具体步骤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直接用自己的教科书进行演示吧,这样看起来会更直观一些。今天被我用来当栗子的是《电力电子技术》~~不是学电的同学看不懂具体内容也没关系,因为这种方法只需要你用眼睛观察就可以知道怎么操作。

1.确定哪些内容要加入体系

如果你面对一本教科书不知道该怎么入手的话,先看看它的目录吧。

这是《电力电子技术》的目录:

我们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目录第一章里面提到的“大功率二极管”、“大功率晶体管”与我们在那两门基础课中学到的“二极管”和“晶体管”有什么联系或者不同呢?直觉告诉你,它们之间一定有联系对不对!?如果没有联系的话,名字怎么会这么像呢?但是肯定不会完全相同,要不然就可以省去“大功率”三个字了。

看完目录再看一下第一章的小结:

嗯,看起来这些器件被分成了好几类,具体有哪些类别,我现在不需要记住它,只要有个印象就行了。老师讲到分类这里我要认真听下。

我们接着看目录后面的内容。第三章的标题是“交流- 直流变换”,第四章是“直流- 直流变换”,第五章是“直流- 交流变换”,第六章是“交流- 交流变换”。看出来了吗?就像是两个变量 A 和 B 之间的排列组合一样。我们知道,一本教科书通常会在前几章写一些基础性的内容作为铺垫(比如介绍大功率元件);中间的几个章节通常是考试的重点,是该学科的主要理论基础;最后几章一般是行业内新发展新技术应用之类的。

看完目录,我们知道占据了整本书巨大篇幅的重点就是中间的四个章节,学习时候重点要放在这里,而且从标题来看,这四种变换方式肯定是有联系的。具体有哪些联系,我们学到那个部分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

这些很重要、彼此有联系的知识,就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

2.搭建组块

要熟练地掌握理工科知识,就要创造一些概念组块——这是通过意义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合起来的过程。

1.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组块的信息上。

2.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时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

3.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是如何进行组块,还有何时何地使用它们。联系可以增加神经元网络的带宽,这样连接到组块的神经线路不仅稳固,而且它会成为多条痕迹路径上的一站。

听起来有点抽象,我来用具体的知识点解释一下:

敲黑板!!!下面的内容非常重要!!!

我要建立组块的知识点选自第三章“交流- 直流”变换。我们先学了一个知识点,叫做“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它长这样:

过了两天,我们又学了一个知识点,叫做“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它长这样:

又过了两天,我们学了第三个知识点,叫做“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它长这样:

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了吗?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由3 个“单项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共阴极并联而成的;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由一组共阴极与一组共阳极——2个“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串联而成的。

这就打包了3 个相关的知识点。

为了使我们自己记住这个了不起的发现,快把它画成一个小型的思维导图吧:

注意哦,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尽量用“词”而不是“句子”,所以上面对名称进行了简化。

这时候我们只需要记忆最基础的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图形,再记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一下子记住3 个电路图了。

但只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记住不同触发角时的波形形状,还要知道直流平均电压之类的物理量的计算公式,要把其他的知识点也加进去,让这个微型网络看起来更丰富:

比如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阻负载有一种加续流二极管的特殊情形,还要掌握晶闸管和续流二极管上电流的平均值;对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要知道触发角大于和小于30两种不同情形下直流平均电压;而对于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需要记住触发角大于和小于60两种不同情形下的直流平均电压……

让我们把这些内容也加入思维导图里:

对比可以发现,三相半波电路与三相桥式电路在触发角较小时的公式形式是一致的,只是数值不一致,对比记忆又可得:

为了保证我们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深刻、稳固,我们要搞清楚这些公式都是怎么来的,这时候要回到教科书,看大片的文字——那些是我们最不喜欢的原理,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公式。

以三相半波电路的直流平均电压 Ud 为例。看的过程中问问自己,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教科书上给了推导:

我们先看第一个公式。

为什么要计算直流端的负载电流与负载电压?因为“交流- 直流”整流电路的目的就是把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电压和电流是描述电的基本物理量,是衡量这个电路转换效果直观标准。

公式里的每个数值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我们可以具体看一下:先说公式本身,因为输出端是直流,所以计算的是“平均值”;如果输出端是交流的话,计算的就是有效值了。积分的意义是计算一个周期内的累计值,再除以周期长度,算出来的就是平均值了。看看这些数值都是什么含义呢:

为什么前面的因子是1/(2/3)?因为一个周期(2)内总共有3 相电压。

为什么积分下限从/6开始?为什么积分上限从5/6开始?这要从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波形图开始说起:

图中数字1,2,3是 A,B,C 三相电压波形,任意两相相交的点我们称之为自然换相点,我在图中用红色的圈标记出来了。在0 至180的范围内,可以看出第一个点的横坐标是30,第二个点的横坐标是150。这时在刚刚到达自然换相点时施加触发脉冲的情况。如果在这之后,在30之内,触发角有多大,相位就往后偏移多少,所以就有了上面那个积分公式。

大于30时,波形发生了很大改变——直流不再连续了。当一相电压小于0 时,晶闸管关断了,直到下一次触发脉冲到来的时候才能导通,这时候输出直流电压、电流都是0。对应的公式的积分上下限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我们就构建了一个关于“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完整组块,用关键词与图形相结合的方式覆盖了该部分所有的重要知识点。下次你只需要看一眼思维导图,就能够快速从大脑中回想起这些知识。

请注意,“自己搭建组块”最重要的是“自己搭建”。如果我直接丢给你上面的那张思维导图,你一定不会联想到那些公式的含义是什么,死记硬背之后没多久就会忘记它。而且万一考试的内容的是“绘制触发角为15时的输出电压波形”呢?如果你理解了它,一定不难画出来。

我刚刚演示的就是一次完整的搭建组块的过程。所有的组块互相交织,排成一张网络,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说,《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的知识体系:

试试看,把康奈尔笔记的内容(课堂知识)和教科书里的知识整合到同一张思维导图里吧~

3.及时复习

间隔性重复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一定要回想学过的知识,这非常重要!在课堂上讲过没有及时消化的内容,通过自学理解后也要及时回想。洗澡的时候、晚上躺在床上入睡前,努力回想当天学过的知识。让大脑提取关键概念,而非通过重复阅读被动地获取知识,将让你更加集中高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你越努力回想学习材料,它在记忆中植入得就越深入。别扔太久之后才去练习回想,那样你每次都得从头开始巩固概念。特别是对初次学到、还颇有挑战性的知识。学习任何新技能或者新学科的时候,你都需要在不同背景环境中进行大量的练习。

对于康奈尔笔记,应当尽可能频繁地复习笔记。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复习笔记的好习惯,而非考前抱佛脚。这将极大地提高你的记忆与理解。

每学完一个章节,回顾一下自己做过的思维导图。试试看,如果打开一张新的思维导图,凭记忆开始绘制。完成之后对比之前你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的思维导图和新的图有什么差别,哪些知识点遗漏了、哪些知识点记混淆了。

-

三、总结

这篇文章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操作写得比较详细,这里简单地总结一下吧:

如果把每一个知识点比作一个沙砾,没有体系的知识就是一盘散沙,有体系的知识却可以聚沙成塔。

“知识体系”分为两种类型——“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前者本身就是一个体系,而后者本身就是一些碎片,本文的适用边界是第一种知识体系。

本文提供了一种笔记工具——康纳尔笔记法,还有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二者配合使用,共同帮助我们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

知识体系是由组块整合而成的,要想建立知识体系,首先要学会确定要“整合”哪些内容,然后搭建组块。知识点构成组块,组块构成知识体系。讲了一个超级超级详细的例子,手把手教会你从零开始完成整个知识网络。

里面的几个图画起来都很麻烦,又从早到晚写了整整一天……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猫倩倩

知识体系如何构建?

1、确定领域

通常构建知识体系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领域,以限定知识体系的知识范围。确定领域,了解业务场景,思考知识体系能够解决哪些业务问题,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

2、借鉴

领域知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高度业务相关、极其复杂的工作。如果有可以第三方的知识体系可以借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尽可能的参考前人的工作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

3、罗列概念、属性以及关系

实际上这是一个和业务高度相关的工作,要罗列出来这份列表,需要对知识图谱要解决哪些问题、如何使用这个知识图谱有明确的认识。

4、确定知识体系结构

当罗列出来了所有的概念、属性以及关系列表之后,需要对概念进行层次结构的分类。确定分类层级通常由两种方法: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自顶向下就是从最抽象的概念开始,逐层扩展添加各层概念。自底向上则是相反的过程。

在面对结构化知识和非结构化知识时所采用的策略时不同的。

1、结构化知识的知识体系构建

面对结构化的知识,知识体系构建的任务其实就是提炼出来结构化语料中蕴含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结构化数据通常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上述任务通常就变成了分析数据表中的字段内容、主键以及外键之间的关系。

2、非结构化知识的知识体系构建

面对非结构化的知识,要自动化构建知识体系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首先,要基于语料进行领域内概念的抽取。然后,基于上述过程抽取到的概念进行概念体系的构建以及概念属性关系的抽取。

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谓知识体系,就是通过大量学习,把学到的一系列松散、零碎的知识结构化,建立知识与知识的连接。

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通常包括三个特征:知识架构、知识内容、内容之间有联系。

1、建立知识架构

知识架构说的是框架,就像一本书的目录一样,有一个清晰的脉络跟结构。构建知识体系的时候先选择一个架构,比如运用思维导图、结构图、重要知识点条列等等,然后进行归纳、梳理、整合即可。

2、丰富知识内容

知识内容说的是你的知识体系不能只是几个干条条,要有内容的支撑。这就需要你对要构建的这个知识、这个主题进行广泛且深入地阅读或学习了。

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为了提高效率 ,掌握快速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每天能抽出来读书学习的时间是很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大量阅读,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非常有必要。快速阅读的能力一方面需要通过不断的阅读来培养,另外也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训练,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掌握到一两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对于从各种途径学到的知识,可以通过文章、思维导图、结构图等方式进行梳理,然后把梳理出来的内容放到你的知识架构中。在具体内容上,建议用自己的语言对内容进行整合。如果你嫌麻烦,可以只列出关键内容,具体内容通过标注书籍页码、拍照等方式来进行。

3、建立内容之间的联系

内容之间有联系说的是,我们在梳理知识构建体系的时候,要多进行知识的关联。比如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联、知识与经验、案例的关联。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我们把知识掌握得更系统、更透彻。

当然,学无止境,在后续的学习中,可能还会学到这个知识的新东西,添加、完善进去就可以了。

4、检查自己的知识体系

检验自己对某个知识、某个主题,有没有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个基础方法是:看你能否以这个知识点为题,轻松架构出一篇有内容的文章、课程。

  • 评论列表:
  •  忿咬戈亓
     发布于 2022-07-15 08:54:34  回复该评论
  • 识」知识体系的建立路径,应该是一条“微笑曲线”。如图,刚开始从广度去摄入知识,中途从某一个纵深去建立框架,最后又根据框架填充和丰富整棵知识树。为什么第一步需要从广度去摄入知识呢?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知识体系是一张网,没有足够的知识点,是很难形成网状的。二是知识点需要不断
  •  只酷谨兮
     发布于 2022-07-14 23:55:15  回复该评论
  • 交的点我们称之为自然换相点,我在图中用红色的圈标记出来了。在0 至180的范围内,可以看出第一个点的横坐标是30,第二个点的横坐标是150。这时在刚刚到达自然换相点时施加触发脉冲的情况。如果在这之后,在30之内,触发角有多大,相位就往后偏移多少,所以就有了上面那个积分公式。大于30时,波
  •  忿咬卿绡
     发布于 2022-07-15 07:52:19  回复该评论
  • 放的知识体系发生化学反应,这相当于对知识体系的一次更新图片来源于网络2.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只有搞清楚自己知识体系的方向,找到自己最愿意学习的部分,才能更有动力去学习。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可以帮助你迅速理清脉络,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