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桑根达来的自然地理
- 2、有没有人知道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和科尔沁右翼前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啊?有急用
- 3、谁知道正蓝旗有什么旅游景点么?
- 4、正蓝旗是谁的后代
- 5、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油田有多大
- 6、内蒙古正蓝旗旅游怎么样。
桑根达来的自然地理
正蓝旗桑根达来镇位于锡林郭勒盟南部,正蓝旗中部,地处浑善达克沙地腹地,海拔高度1325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平均无霜期为105天,桑根达来镇地形、地貌趋同性一致,主要是沙地特点,沙丘间分布有大面积的河谷盆地和塔拉草场,年日照数为3200小时,年平均风速4.2米/秒,年降水量在320毫米左右。
桑根达来镇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
--地处高原,南高北低。本镇地处锡林郭勒高原南部,平均海拔1300多米。地势由南向北略有倾斜,南部和东南部为起伏不匀的低山丘陵,经过清盆洼地和沙地间平原塔拉逐渐过渡到中北部的沙地。沙地,东部为条垄状沙丘为主导,西部是以岗阜状沙丘为主;90%的沙丘为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占很小比重,但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等原因活化面积扩展起来。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植被覆盖较好,一向作为沙地牧场来使用。
--气候干旱。本镇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冷空气频繁,多大风沙暴;夏季较温热,年降水的大部在这个季节,风力最小;秋季短促,降水锐减,气温下降,风力加大;冬季寒冷漫长,常有风雪交加和持续低温天气。主要气候特征可概括为:日照长,光能充足;气温变化剧烈,温差大;降大分布不均,春季最少;大风日多,热量不足。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345.6mm,平均气温1.1℃,无霜期105天。
--草原面积大,植被退化严重。桑根达来镇草原总面积242.1万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8.83%;可利用草场面积213.7万亩。草原大部土壤为风沙土,极为脆弱;沙丘间塔拉上分布有暗栗钙土,东南部低山丘陵为栗钙土,湖盆洼地分布有小片草甸土。草地植被盖度低,沙丘植被覆盖约10-20%,好的可达30-50%。全镇一类草场26.2万亩,二类草场101.4万亩,三类草场86.0万亩,一般年景下全镇草场可年产青干草3037.43万公斤,冷季适宜载畜量102486只羊单位以内,暖季适宜载畜量164469只羊单位以内。草场沙化退化趋势严重,现有草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场沙化率达78%以上。
--湖泊比较多,地下水资源分布普遍,水量比较丰富。境内湖泊分布比较多,水的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潜流补给,是牧业供水的一个主要来源。湖泊有两种,一种是矿化度高的湖泊,因受降雨年变率的影响,干旱年份有湖泊就干涸,这样的湖泊矿化度较高,多为咸水湖,常年有水的也有矿化度较高的;另一种就是淡水湖,直接可用于牧业供水,少数还可用于水产养殖或利用其芦苇。境内地下水分布很广,且水量较丰富,水质也比较好,一般埋藏都不算深,特别是沙区水位较高,易于开采,单井日出水量一般达100吨以上。
草场还零星分布有散生榆树、黄柳以及小叶锦鸡儿等乔灌木。
有没有人知道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和科尔沁右翼前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啊?有急用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为709.1万公顷,森林面积1866.6万公顷,草原总面积8 66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3%;淡水总面积85.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状况看,林牧用地是全区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两者占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可利用耕地709.1万公顷,人均占有0.36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动植物:各类植物2351余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野生动物众多,共有兽类117种,鸟类362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9种,珍贵、稀有动物10多种。
水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水资源总蓄量903亿立米,其中地表水为675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近千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大小湖泊千余个,其中水面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8个。此外,全区还有不少含有多种治疗功能矿物质的矿泉水和温泉。全区共有水面98.43万公顷。其中可利用淡水水面65.5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淡水水面的10.68%。
森林草原耕地:耕地面积722.4万公顷,占全国的6.11%;草原面积8666.7万公顷,占全国的73.3%;森林面积1866.7万公顷,占全国的15.8%。
矿产: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20多种。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5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65种。其中,稀土资源储量8459万吨,占世界的80%,占全国的90%以上;已探明煤炭储量2247.5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金属矿产以及化工原料、工业辅料等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储量十分可观,已探明13个大型油气田,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总量为10000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储量(不含石油、天然气)潜在价值达13万亿元,占全国的10%以上,居第三位。
旅游资源: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草原风光,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黄河景观,神奇的响沙湾,众多湖泊和温泉,还有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百灵庙,东汉壁画墓群等古迹。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自治区很大一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一直比较恶劣,近几十年来,温室效应、非科学的开发利用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干旱少雨,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全区荒漠化或潜在荒漠化土地已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0%,并仍以每年约67万公顷的速度扩展。
草场的沙化、退化、碱化,使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发生;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涵养水源的功能衰退,成为松辽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生态根源;区内仅黄河和西辽河流域段每年流失土壤近3亿吨,相当于每年损失3万多公顷土地,同时,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河流断流。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大工程"之首的"生态建设工程"近年陆续启动,包括:农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牧区种草休牧工程、国家生态重点县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
生态建设目标:到2005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局面;到2010年,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2004年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7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6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65万公顷。年末全区环境保护系统拥有职工3883人,比上年末增长7.1%;年末全区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77个。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75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327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3.1%和26.7%;年内新建成烟尘控制区70个,新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60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31.9%。全区监测的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7个,达到三级标准的1个,未达到三级标准的3个。
科尔沁右翼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东与吉林省白城市、镇费县;兴安盟扎责特旗毗邻,南接吉林省批南市;兴安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北至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界,西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27752.4平方公里。中蒙边界线长126.084公里。全旗辖1个努图克(蒙古语,意为区)、5个镇、11个乡、8个苏木(蒙古语,意为乡)、243个村(嘎查)、717个自然屯。有蒙古、汉、满、回、朝鲜等13个民族,计403506人,其中蒙古族有154308人,占总人口的38.2%。
科尔沁右翼前旗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现行政区域系由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喜扎嘎尔旗合并而成。新石器时期,旗境就有原始人类栖息活动。春秋、战国、秦、汉、晋时期,本旗隶属辽东郡。唐总章元年(668年)九月,隶属室韦大都督府。辽神册四年(919年),为上京道泰州金山县。天庆六年(1116年),升为静州。金承安三年(1198年),为军镇,名武兴。元至元八年(1271年),隶属辽阳行中书省泰宁路。元贞元年(1295年),隶属肇州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泰宁卫。洪武二十年(1387年),隶属大宁都司。永乐七年(1409年),隶属奴儿干都司木塔里山卫指挥使。清崇德元年(1636年),定称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亦称和萨克图郡王旗、镇国公旗。民国6年(1917年)3月15日,设置索伦山设治局(后改称索伦县),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伪大同元年(1932年)7月,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分别改称西科前旗、西科后旗,隶属伪兴安南分省。翌年(1933年)2月1日,索伦县改称喜扎嘎尔旗,隶属伪兴安东分省。1946年2月15日,西科前旗、西科后旗、喜扎噶尔旗隶属兴安省。1948年2月6日,西科前旗复称科尔沁右翼前旗。同年11月22日,并喜扎嘎尔旗于前旗。1949年3月26日,西科后旗更称科尔沁右翼后旗。后于1952年8月12日并于前旗。1958年8月20日,并乌兰浩特市于前旗。1969年8月1日,本旗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1979年9月,划归呼伦贝尔盟。1980年7月26日,恢复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建制。本旗隶属兴安盟。旗府驻乌兰浩特市。
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旗境西北部为山区,面积占全旗1/4。群山叠蟑,千峰竞秀,沟壑纵横,绵延不断。高大伟岸的落叶松,形态俊美的樟子松、堰松和密郁苍翠的杨排等,一峰峰,一岭岭,千里覆盖,把兴安岭装点成碧绿苍茫的浩翰林海,森林覆盖率41.9%。林中有律鸡(飞龙)、丹顶鹤、盘羊、马鹿等珍禽异兽;艳丽夺目的草山花海,堪称“动物乐园”、“植物王国”。中部、西部、东部是低山、丘陵区,面积占全旗1/2,为水草丰腴的天然牧场和“粮仓”。东部边缘地带为平原区,面积约占全旗5%。
白阿铁路(白城~阿尔山)南北纵贯旗境。旗府所在地是呼乌民用航线(呼和浩特~乌兰浩特)的终点。
科尔沁右翼前旗中部、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旗南北相差两个纬路,由南往北海拔高度递升,呈现“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2579.7~2900/J。时,日照率为58一64%。其中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约占全年的60%。太阳辐射年总量133.71千卡/平方厘米。光能利用率为0.33%,最高达0.49%。年平均气温南部4.2℃,中部2.1℃,北部3.1℃,南北相差7~4℃。8月均温16.3—一25.6℃,7月均温22.6~16.6℃。无霜期南部127天,中部105天,北部51天,南北相差76天。气温温差之大,冬夏寒暑悬殊,就一个旗县范围而言,实属罕见。年降水量410一448毫米。旗境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167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是挑儿河、归流河、哈拉哈河。多年地表水资源平均总量16.6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9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1.6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5462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水量的2倍多。
旗境耕地面积为1097平方公里(合164.55万亩),土壤有10个土类、16个亚类、36个土属、93个土种。其中面积占第一位的为暗棕壤土。草原面积11032平方公里(合16548万亩),其中天然草场1841.47万亩。牧草资源丰富。常见植物有82科296属562种,其中饲用植物241属482种。各类型林地总面积11520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19725万立方米。野生动物资源有百余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珍禽有黑鹤、丹顶鹤;二类保护动物(禽)有盘羊、马鹿、驼鹿、驯鹿、鸳鸯、猪俐、魔、天鹅;三类保护动物(禽)有紫貂、棱鸡、野鸡、黄羊等12种。内蒙古自治区“区乌”——百灵鸟遍布全旗。鱼类有5大类,分属12科29种。已经探明的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7处,矿104处,矿化点116处。主要矿藏有大理石、萤石、花岗岩、硅石、铬铁、钥、蛇纹岩、玄武岩等30余种。
记得采用我的哦!我是最先回答的!
谁知道正蓝旗有什么旅游景点么?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举行的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新闻媒体和企业家代表100多人出席了发布会。正蓝旗人民政府旗长田永向大家介绍和展示正蓝旗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草原风光,并衷心希望通过媒体宣传正蓝旗悠久的蒙元历史文化、闻名遐迩的元上都遗址、美丽迷人的金莲川草原,以及蓬勃发展的正蓝旗经济。
正蓝旗位于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景色秀美,人杰地灵。正蓝旗曾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统治疆域最大的大元帝国的发祥地,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曾因一代草原名城——元上都的兴起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的中心,曾有从元世祖忽必烈等六位元朝皇帝在此登基。闻名于世的 “金莲川幕府”、“中西、蒙汉合壁的上都古建筑”至今被视为民族文化不朽的瑰宝,成为蒙元历史学家追源溯流的中心。
历史悠久负有盛名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诸多的军事家、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历史学家、画家等,其中代表性的有清代总督、将军、诗人松筠,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历史学家赛熙亚勒,歌唱家朝鲁,蒙古族近代画家阿格旺,内蒙古现代小说家钢普日布等。成吉思汗、忽必烈、马可·波罗等众多历史名人与正蓝旗的辉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蓝旗是察哈尔草原民族风情的典型代表地区, 其草原盛会那达慕、祭敖包、察哈尔婚礼、蒙古族服饰及民族歌舞等都别具地方特色。正蓝旗的奶食制作工艺独特,历史悠久,在国内外负有盛名。自大元帝国到清王朝,这里一直是皇 家奶食的供应基地,至今生产奶制品的技法仍然延续元代传统工艺,并被文化部确定为“奶食文化之乡”。
元上都遗址——唯一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文化遗产
历史上曾与大都北京共同构成元朝两都制,并通过《马可·波罗游记》传遍世界的、闻名遐迩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座落在正蓝旗金莲川草原上,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的历史古迹。元上都遗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的宝贵财富, 在830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文化遗产。为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几年来正蓝旗安排上千万元资金,不断加大元上都的保护力度。对元上都遗址全部进行了围封,修复了元朝部分皇城墙,修建了元上都遗址展示墙,在元上都遗址前建成忽必烈雕塑群,遗址内修建了750平米的赏花木楼道,有效提升了元上都遗址文化内涵。目前《元上都遗址保护规划》己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正在编制中,争取早日使古城遗址列为全人类共同保护的世界遗产。
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
正蓝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境内有207国道、308省道、呼海大通道与集通铁路,锡蓝铁路、蓝多铁路纵横交错,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正蓝旗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呈现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展现出草甸草原的美丽景象。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乌和尔沁敖包,自然景色一年四季变幻多趣。有山美水秀的黑风河风光,世称“天然公园”。有神奇的白音宝力格泉水,寒冬不结冰,酷暑不干涸,终年流动。有风景独特的高格斯台沙漠公园,沙漠、河流与树木交相辉映。有美丽迷人的金莲川草原,金莲花盛开满山遍野,金光灿烂,是观光旅游的圣地。
资源得天独厚 投资环境理想
正蓝旗资源得天独厚,投资环境理想,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现已发现各种矿种35种、96处,已探明有可开采利用价值的矿藏有7种22处,其中硅石1000万吨,煤65亿吨,天然碱6万吨,石英石721万吨,石灰石400万吨,有储量丰富的二氧化碳气田一处,特别是 2006年在正蓝旗境内发现了一处钛铁矿带,品位和成因在全国尚属首例,开发前景非常好。正蓝旗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既享受国家民族政策,又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一直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多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同时,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正蓝旗以“优化环境、加快发展”为目标,在客商投资、市场准人、税收信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安全宝地”,已经形成了浓厚的招商引商、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目前已有45 家企业入驻正蓝旗。
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近年来,正蓝旗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积极推进“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兴旗”四大工程,通过多方积极争取,使上都电厂、锡蓝铁路等一大批国家、自治区的重点项目落户正蓝旗,工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列入了自治区50个重点发展工业旗县之一和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旗县之一,正蓝旗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上都电厂、黑城子煤田等项目的运营生产,将正蓝旗打造成新型草原能源、工业基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全面实施,将正蓝旗打造成京北绿色生态防线;纯天然、无污染的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全面推进,将正蓝旗打造成锡盟南部地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大力兴起,将正蓝旗打造成全国民族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举办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
为了宣传和弘扬蒙元文化,推进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着力把元上都打造成国际知名文化品牌,推动旗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旗委、政府决定于7月19日至20日在正蓝旗举办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 节”。此次文化旅游节的主要内容有苏鲁锭祭祀仪式,察哈尔奶食节,,金莲川赏花节,元上都草原自驾游暨元上都草原越野挑战赛,元上都摄影采风等活动。本次文化旅游节汇萃民族艺术精华,旨在尽显蒙元文化内涵,展示蓬勃发展的正蓝旗经济,同时将举办不同类型的招商引资经济洽谈。通过“以会促建设,以会促发展”,进一步提高元上都的知名度,促进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扩大正蓝旗对外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我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同时吸引更多人士来正蓝旗投资创业。热情好客的正蓝旗各族群众,诚恳地邀请各位朋友们,能到正蓝旗做客,也希望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美丽富饶的正蓝旗,宣传报道古老神奇的正蓝旗文化,宣传报导蓬勃发展的正蓝旗经济。
正蓝旗是谁的后代
正蓝旗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早在一二十万年前,正蓝旗范围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从春秋战国直到元代,这里是北方民族生产活动的场所。其中影响较大的民族有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女真在这里活动,绘制了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公元前相当长的时间到公元一世纪,这里是匈奴统治的区域,公元二世纪到三世纪是鲜卑人的属地。四世纪末柔然统治该地区,到五世纪中叶则由突厥人治理。六世纪到九世纪接受回纥人的统治,十世纪时使成为契 丹人的领地,是辽朝皇帝捺钵避暑的地方。十二世纪初,女真灭辽,建立金朝,在曷里浒川北岸建造桓州城,治理金朝西北边陲,是金朝西京路桓州府所在地,又是金朝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建帐之所。金国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将此地更名为"金莲川",说"莲者连也,取其金枝玉叶相连之义",经常率骑兵来此消夏围猎。金章宗完颜頫出生于此地的麻达葛山,便以"麻达葛"命其小字。金朝在原辽朝乌鲁古的基础上,在这里设置特满和忒恩群牧,为金朝畜牧战马。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金,"下金桓州,得其监马几百万匹,分属诸军,军势大振"。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命忽必烈总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驻帐于金莲川。在这里,忽必烈广召天下名士,组成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金莲川幕府的建立,对忽必烈治理汉地乃至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1259年城郭建成,命名为"开平府"。1260年3月,忽必烈在此登元朝皇帝之位,将开平府作为临时首都。1264年,改燕京(今北京城)为中都,后称大都,从而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1272年,上都开始大兴土木,不断扩建。元朝历代皇帝每年四月至八月,巡幸上都,避暑行猎,处理朝政大事。 元朝灭亡,元上都几经战乱的损毁,变成了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明朝曾经在这里设立开平卫指挥使司,屯田驻防。随着明朝势力的衰微,蒙古人重返故地,游牧生产,成为蒙古右翼诸部的领地。1675年,察哈尔林丹汗孙布尔尼举兵反清,兵败身死,清廷将察哈尔余部编入八旗序列,设总管治之。正蓝旗与镶黄旗遂成为察哈尔八旗的左翼,被安置在这片草原上,接受清朝的直接统治。民国时归察哈尔省管辖。1945年获得解放,第二年建立人民政权,1956年最终形成现有的行政区域。 正蓝旗名人荟萃,民族文化底蕴丰富独特。中国现代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当代蒙古族著名的历史学家赛熙亚勒、蒙古族著名歌手朝鲁、蒙古族近代画家阿格旺、蒙古族现代小说家钢·普日布等生长在这片沃土上。以正蓝旗察哈尔方言为代表的察哈尔语音作为中国蒙古语标准音,曾于1980年3月31日得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批准。察哈尔民俗、察哈尔奶食,名扬区内外。 正蓝旗拥有如此优美的自然条件、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备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正蓝旗旗委、旗政府制订了调整产业,振兴正蓝旗经济的近期和中远期的规划,提出了在发展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的同时,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其他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为此,请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为正蓝旗绘制了《正蓝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5)》,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 元上都是正蓝旗旅游业中的重点观光景点。正蓝旗拥有这座人类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努力保护的同时,正在配合自治区致力于将元上都申请加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工作。 元上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草原城市,更是元王朝的夏都,在世界及中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元上都遗址像座巨大的人类文明的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认识元上都,解读元上都,不仅能获得有关蒙元王朝历史文化的许多知识,更能了解蒙古民族会同其他兄弟民族创建元朝,为今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所做出的不朽历史贡献。
希望采纳
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油田有多大
旗南北直线约138千米,东西直线宽约122千米,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千米
正蓝旗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一个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草原东南边缘。
地理坐标东经115°00′-116°42′,北纬41°56′-43°11′。
东邻多伦县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接正镶白旗,南连太仆寺旗、河北省沽源县,北靠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和苏尼特左旗。
]距首都北京直线距离260千米,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辖4个苏木、3个镇、2个农牧场,127个行政嘎查村(社区、分场)。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旗常住人口为69908人(第七次人口普查),其中蒙古族人口占35%,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正蓝旗是蒙元文化发祥地、察哈尔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中国蒙古语标准音示范基地和“察干伊德”文化之乡,也是蒙古族现代文学奠基人纳·赛音朝克图的家乡。内蒙古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坐落于旗境内。
2018年7月27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旗。
2019年,正蓝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7.76亿元。
内蒙古正蓝旗旅游怎么样。
正蓝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锡林郭勒盟南部,东与多伦县、克什克腾旗交界,南与太仆寺旗、河北省沽源县连接,西与正镶白旗为临,北与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接壤。全旗总面积10,182平方公里,人口8万,辖3个镇8个苏木,旗人民政府驻地为上都镇。
正蓝旗历史悠久。早在一、二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从战国至元朝是北方少数民族割据活动的地方,旗内有历史名城――元上都遗址(位于旗所在地东20公里)金恒州城遗址。清康熙十四年,这里被编入八旗,因旗号为纯蓝色而得名正蓝旗。民国时属察哈尔省,现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过了盟。
美丽富饶的正蓝旗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水土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富足,畜牧资源、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开发前景十分开阔。全旗草场面积8,330平方公里,占全旗总面积的82%。矿产储量大,分布广,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铁、褐煤、硅石、天然碱、萤石、石英砂等20种,全旗水资源丰富,城内有大小河流21条、淖(湖泊)147个,水面积110平方公里。地下水源富足,水质优良、无污染,是引用、发展水产和水电事业的理想水源;历史文化古迹众多,人文资源得天独厚。旗内元上都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全旗自然景观和旅游景点众多,草原风情特色突出,每年都吸引大量中外游客。旅游业成为全旗新的经济增长点;正蓝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207国道纵贯全旗南北,直通北京(480公里),集通铁路和集赤公路横贯东西,桑蓝铁路即将开通,蓝张(丰)铁路已在筹划,交通优势越来越明显,将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1994年开通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7,000部,并开通移动电话和ETS无线接入业务;全旗苏木镇输通长电,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高,全旗“两基”达标通过了自治区政府验收;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农牧区三级医疗保健网覆盖率达到100%,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覆盖率达90%以上。
正蓝旗党委、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历史机遇,全面实施围封转移、工业化、城镇化三大战略,全力推进上都电厂、桑蓝铁路、完达山乳制品加工、蒙元文化生态旅游、硅铁矿、黑城子煤田开发及4×30万千瓦自备电厂、上都工业园区以及上都高载能园区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主要工业企业有赛虹毛绒有限责任公司、长虹乳制品公司、蒙古包厂、草原兴发肉制品厂等皮毛乳肉畜产品加工企业,部分产品远销海外。
全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根据你受益、我发展的原则,采取多渠道、全方位地进行广泛联合,实施最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
辽阔的正蓝旗草原,民风淳朴,资源丰富,日益完善的配套服务、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有识之士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勤劳纯朴,热情好客的正蓝旗各族人民,真诚欢迎各界朋友到正蓝旗合作、投资、开发建设、共同创造正蓝旗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