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河流的更多知识?
河流的地理知识专题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河流流速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河流流速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3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量(流量大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②汛期:出现的时间、长短与河流流经的气候区有关。如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的长短与雨季的长短有关;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如塔里木河)汛期的长短与气温有关;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没有明显的汛期。
③结冰期:是否有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河流流经地区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时有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取决于温度低于0℃时间的长短。
④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⑤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4.河流与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冲积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我国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
1、由于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都是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故而含沙量也很大;而且河流也是东西走向为主,这就使得我国河流容易出现上下游同时降水的情况,增加洪峰流量。
2、从补给类型来看,我国河流以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3、我国河流水系分支繁多,多为树枝状和羽状水系。
4、我国多外流河,且流量巨大,如长江和黄河。
我国的主要河流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是中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多、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经青海、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11个省、区、市,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千米。
金沙江:蜿蜒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全长2300余千米。
黑龙江: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北源为石勒喀河,南源为额尔古纳河,两源汇合后才称黑龙江。以后流经中苏边境,到同江附近汇合了黑龙江最大支流松花江,折向东北,到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城)与南来的乌苏里江汇合,流入苏联境内,在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附近流入鄂霍茨克海的鞑靼海峡。全长4485千米。
珠江:中国南方的大动脉。珠江没有的统一的发源地,没有统一的河道,也没有共同的出海水道。它是由西江、北江和东江三条河流“拼”起来的,这在世界各大河流中还是很奇怪的。
淮河: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由于黄河决口,淤积了淮河的出海口,从此,本来一条有自己单独人海口的独立河流,变成了长江的支流。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向东经过安徽省,到江苏省注入洪泽湖。然后大部分出洪泽湖南端的三河闸,注入长江;另外一小部分从洪泽湖北端的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河。淮河在洪泽湖以上的河道大约长800千米,入长江和入黄河的距离大致相等,所以淮河的全长大约为1.000千米。
《黄河》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
1、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
2、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
3、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
4、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
5、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黄河水利资源丰富,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6、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扩展资料: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人民网》载:约752443平方公里,水利部网站《黄河网》则记为: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初中地理《河流与湖泊》说课稿范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
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