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故宫冷知识大放送,为啥它历200多次地震仍不倒?
- 2、古代的故宫有哪些历史文化冷知识?
- 3、故宫几个奇怪的屋顶,有什么作用?
- 4、故宫各类屋顶从数学角度看有什么发现?
- 5、故宫屋顶有哪些冷知识?不同颜色琉璃瓦寓意什么?雕像有何意义?
故宫冷知识大放送,为啥它历200多次地震仍不倒?
提到故宫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们国家明朝和清朝的皇家宫宇,更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浓缩精华。那么很多朋友就会好奇,当代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有的时候都经不住地震的侵袭和伤害,为什么木质结构的故宫却可以经历200多次地震而不倒呢,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或者神奇之处呢,接下来小编带你一起了解一下故宫的冷知识吧。
据说,专家们为了研究故宫建筑的神奇之处,特意以1:5的紫禁城模型来剖析它的建造原理,然后对它进行仿10级地震测试,结果大家看到虽然模型晃动幅度变大,里面的砖块也有掉落,但是房屋的结构和框架却始终屹立不倒。专家们发现故宫的房屋柱子在建造的时候并不深埋于地里,那么地下不扎根也就保证了房屋的灵活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当强烈地震来袭时,房屋不会因为柱子地上地下交接点的断裂而倒塌。
另外,故宫支撑屋顶的斗拱,结构非常灵巧也非常复杂,不用粘合剂也不用钉子就能承重,这样的斗拱与建筑物整体紧度密合,而且还有一定的灵活松动空间,而沉重的屋顶又能够作为整体房屋平衡的力量,使房屋的所有零件互相借力又互相抵消。可谓灵活相连又稳固相依,这就是紫禁城能够经历200多次地震而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只能说古人的建造理论真的非常高级,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真的让我们现代人叹为观止,有需要就会有追求,有追求就会有创造,我们应该学习老祖宗的智慧和创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妙。
古代的故宫有哪些历史文化冷知识?
在北京市中心,有一座辉煌壮丽的古建筑群,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宫殿,过去叫“紫禁城”,现在叫“故宫”。它有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辉煌与沧桑。
1、紫禁城修建时间
永乐四年,朱棣下诏书营建北京皇宫,直到清朝,都在不停地完善。修建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永乐开创:这时配合营建都城,将元大都的南城墙南拓,并完成北城墙的修建,确立了皇宫的规模与布局。1417年,紫禁城开始营建;1420年底,紫禁城的主体工程竣工。
英宗完成:明朝发展到此时,已经有比较充裕的财力、物力,京城个城门的瓮城、日、月、天、地坛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1441年,明英宗下令重新修建了乾清宫、坤宁宫以及外朝三大殿,并重申“定都北京”,故宫由此正式成为皇宫。
嘉靖扩建:1544年,嘉靖加筑外罗城,因工程庞大只筑成“包京城南面,转抱东、西角楼。”周围二十八里,共七门:左安门、右安门、永定门、广宁门、广渠门、东便门、西便门。
清朝修建:经历明末的战火,紫禁城已经破败不堪。清军定都北京后,在继承明代紫禁城的基础上,花了十四年时间将其修复、扩建。
2、故宫在明清时期为什么叫“紫禁城”?
紫禁城之名来源于紫微星座,依据中国古代的星象学说,紫微垣位于天空的正中央,是天帝所居,因此,紫微星被认为是帝座。天人对应,皇帝居住的地方也应该有一个“紫”。
同时,皇宫是皇家工作生活的地方,是一般人不得进入的禁区。所以,故宫被称为紫禁城。
3、故宫的设计中的古代文化特色
遵循儒家礼制:儒家礼制文化一直是中国古代宫殿设计的思想基础,依据身份制定出体现社会等级的建筑结构、规模、形式与色彩。
故宫一样依据礼制而建,中轴线对称,左边太庙,右边社稷坛。外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后三宫与东西六宫的布局,都符合中轴线对称原则。
象天法地:依据天象和地理方位营建宫殿。古人认为,天庭以紫薇垣为中心,其余星座有规律分布周围。依据天圆地方,地上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故宫的布局就是以天子听政的太和殿为中心,前为五门,后为寝宫,寝宫两边有东西六宫、乾东西五所护卫,布局皆以帝王为中心。
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土的方位为中,位于故宫中心三大殿的台基就是土字型,表示王者居中统治四方。
木属东方,色彩为绿,表示希望与成长。明代将太子居住的的宫殿建与故宫的东侧,乾隆年间修建的“阿哥所”也选址东部,屋顶都是绿色琉璃瓦。
火属南方,色彩为红,因此,南门、午门的色彩都是以红色为主。
水属北方,故宫北部供奉玄天大帝,殿后正门有一块栏板是双龙水纹。
金属西方,表示秋季,因此将太后居所安排于故宫西边。
4、故宫的布局
故宫是三重城墙包围之下的“城中之城”,外观规正,是正式城墙建筑。其整体呈矩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72万平方米,有“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
故宫的所有建筑,有前朝与内廷两部分构成。前朝就是故宫的前部,以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为中心,这是帝王治国理政、颁布政令、举行朝会大典的地方。三大殿的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文华殿、武英殿。内廷是故宫的后部,包括三宫和东西六宫。
故宫几个奇怪的屋顶,有什么作用?
故宫奇怪的屋顶是为了下雨时避雷,相当于古代时的避雷针。同时也能更好的赶走积水,避免房屋漏水。也是当时的统一审美。
故宫各类屋顶从数学角度看有什么发现?
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
故宫总体分为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寝”两部分。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上朝接受朝贺、接见群臣和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
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环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其中太和殿是故宫中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结构殿宇。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殿、皇极殿等,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与后妃、皇子和公主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由天安门、端门、午门的前序、太和门的过渡、到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高潮、再经过乾清门的过度到乾清宫的高潮,最后以御花园结尾几个部分组成,抑扬顿挫一气贯通。
“形体”,主要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72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现存房屋8700余间。四周环绕高约10米的城墙和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周各设城门一座,南面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故宫整个建筑空间变化丰富,体量雄伟,外观壮丽,有主有从,显示出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宏大气势。
“比例”,主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故宫整体建筑的比例和谐令人赞叹。以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屋顶形式为例,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的屋顶就各不相同。太和殿则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角攒尖顶,保和殿则是重檐歇山顶。不同屋顶形式的运用,除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外,也使这三座紧密相连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通过明显的对比而显得更加鲜明。尤其故宫的四座解楼,其屋顶结构更为复杂、奇巧,各部分比例谐调,檐角秀丽,造型玲珑别致,从而成为北京故宫的象征。
“均衡”,主要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肃庄重的感觉,增加崇高的美感。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的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的音乐”和“流动的建筑”。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曾经专门研究过故宫的廊柱,并从中发现了十分明显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就有着明显的节奏感,两旁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序列。
“色彩”,也常常构成建筑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还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黄色琉璃瓦顶金碧辉煌、朱红色的柱子与门窗、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青绿色略点金的建筑彩画,在白色台基的衬托下,使建筑物各部分轮廓更加鲜明,色彩别具一格,从而使建筑物更加富丽堂皇。在建筑上使用这些强烈的色彩而又能得到如此完美的艺术效果,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
“装饰”,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创造建筑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可以起到为建筑物增辉添彩的作用。故宫的建筑十分注意屋顶的装饰,不但在屋角处做出翘角飞檐,饰以各种雕刻彩绘,还常常在屋脊上增加华丽的走兽装饰。甚至故宫内各种门上九九排列的门钉,作为装饰也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
总之,正是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故宫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
故宫屋顶有哪些冷知识?不同颜色琉璃瓦寓意什么?雕像有何意义?
“红墙黄瓦”是故宫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站在景山上登高眺望,整个故宫笼罩在一片黄色琉璃瓦之下,显得威严壮观。不过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注意到,故宫屋顶除了黄瓦之外,还有绿瓦和黑瓦。
故宫绝大部分屋顶之所以采用黄瓦是因为按照五行上的说法,黄色属土,土居中,而帝王居天下之中,故而用黄色。同理,红色属火,火生土,所以在黄瓦覆盖之下就是红墙。
不过在故宫东边一个叫南三所的地方,这里屋顶用的却不是黄瓦,而是清一色的绿瓦。这又有什么说法呢?
原来在明朝时期,南三所的位置就是皇太子的东宫,原有端敬殿、端本宫、撷芳殿等建筑。东方属木,主青,主生。所以屋顶采用绿色琉璃瓦寓意生生不息。清朝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立太子,但南三所还是被用来作为年幼皇子们的居所。
神武门位于故宫最北端,北方属水,主黑。所以神武门内东西长房的屋顶一律是黑色琉璃瓦,其目的也是为了顺应五行相生相克之说。
故宫屋顶还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东西就是一排排不同的雕像,正式名称为:屋脊兽。
中国古建筑物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所以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种屋脊兽,合称“五脊六兽”。但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的皇宫,其建筑规格等级是最高的,所以屋脊兽数量也用得更多。比如作为故宫大殿之首的太和殿用了十个屋脊兽。乾清宫原本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因此用了九个。坤宁宫原本是皇后的寝宫,所以用了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了五个。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屋脊兽通常都是指歇山顶和重檐建筑屋顶中间的十个走兽。在它们的后面还有一个兽头形状的雕像,称为“戗兽”。在它们的最前面则是一个“骑凤仙人”雕像。
十个屋脊兽有各自不同的造型和名字,排名依次为:龙(万物之首)、凤(百鸟之王,吉祥和谐)、狮子(百兽之王,勇猛威严)、天马(日行千里,追风逐日)、海马(忠勇智慧,通天入海)、狻猊(骁勇善战)、狎鱼(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獬豸(刚正不阿,能辨曲直)、斗牛(吞云吐雾,逢凶化吉)、行什(雷震子的化身,防雷避灾)。
除了美观和吉祥美好的寓意之外,屋脊兽还具有建筑功能。因为屋脊的坡度会使脊瓦下滑,所以要在交梁上用铁钉固定。为了保护铁钉免受风雨腐蚀,屋脊兽就像帽子一样套在铁钉上面起到保护作用。
无论是喧嚣还是沉寂,故宫屋顶这些大大小小的角兽们永远是默默无语,守望着几百年的风雨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