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是什么?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是根据时间顺序依次为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银本位的历史要早于金本位。银本位制的运行原理类似于金本位制,主要不同点在于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银本位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
复本位制指一国同时规定金和银为本位币。在复本位制下金与银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银本位制下一样,可以自由买卖,自由铸造与熔化,自由输出输入。
纸币本位:将纸币本位制又称作信用本位制,概由于从国家法律而论,纸币已经无须以金属货币作为发行准备。纸币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的是纸币和银行存款。纸币给政府通过调节货币数量影响经济活动创造了条件。
拓展资料:
货币制度构成要素:
1、货币材料
货币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要有确定的币材。世界上许多国家曾经长期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确定用什么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就成为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具体选择什么金属做货币材料受到客观经济发展条件以及资源禀赋的制约。
2、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也是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具体的政权背景下,货币单位表现为国家规定的货币名称。在货币金属条件下,需要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
规定了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有了统一的价格标准,从而使货币更准确地发挥计价流通的作用。当代,世界范围流通的都是信用货币,货币单位的值的确定,就同如何维持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有直接关系。
金银复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金、银两种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中对金银这两种贵金属的需求都增加了,白银主要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买卖,形成了白银和黄金都作为主币流通的局面。 此时,金银铸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三种形式:
(1)“平行本位制”,即金、银两种货币各自按其实际价值流通的制度;
(2)“双本位制”,即金、银两种货币各自按国家规定的比价进行流通的制度;
(3)“跛行本位制”,即金银复本位制向金币本位制过渡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首先,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因为衡量价值的尺度只能有一个,金银同时为价值尺度与货币的本性是相矛盾的;其次,在复本位制度下,一种商品会出现两种价格,而且这两种价格又必然会随着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引起价格紊乱,为了改变这种混乱局面,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比价,但当国家法律制度的规定与价值规律的引发作用发生矛盾时,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就是“格雷欣法则”。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典型的货币制度包括货币材料与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等内容。
1、货币材料:货币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要有确定的币材。世界上许多国家曾经长期以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确定用什么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就成为建立货币制度的首要步骤。
2、货币单位:货币单位也是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之一,在具体的政权背景下,货币单位表现为国家规定的货币名称。世界范围流通的都是信用货币,货币单位的值的确定,就同如何维持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有直接关系。
3、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
①将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通货)可以区分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亦称主币。辅币是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②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国家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允许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的国家,对于流通中磨损超过重量公差的本位币,不准投入流通使用,但可以向政府指定的机构兑换新币,即超差兑换。
③辅币一般用贱金属铸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但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在当代纸币条件下,辅币与贱金属铸造的主币经常标示国家名称或者可以体现国家权威,但与历史上金属货币体系中将主币与辅币铸造发行权分别授予不同部门比较,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
4、银行券和纸币是贵金属储量以及相应的金银货币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扩大的需要而出现的产物。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早期银行券流通的前提和背景是持券人可随时向发行银行兑换金属货币。
经历1929— 1933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停止兑现,其流通已不再依靠银行信用,而是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从而使银行券转化为纸币。
5、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分别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金属货币与银行券同时流通条件下,为了避免银行券过多发行、保证银行券信誉,发行机构按照银行券的实际规模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和外汇资产;另一种情况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发行纸币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或者商业银行)维持一定规模的黄金和外汇资产。
发行货币机构按照一定要求与规则持有黄金就是黄金储备制度,是货币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基础。多数国家的黄金储备都集中由中央银行或国家财政部管理。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货币制度经历了哪几种主要形态
自货币制度形成以后,大体上经历了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纸币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
1、银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
3、金本位制
4、纸币本位制
扩展资料:
货币的类型分成:
1、实物货币
(1)非金属实物货币,即商品货币
在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商品做过货币。在古代欧洲的雅利安民族,在古波斯、印度、意大利等地,都有用牛、羊作为货币的记载。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那是在公元两千年前,至今汉字很多与财富有关的字,其偏旁都是“贝”,如货、财、贸、贱、贷、贫等。这种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称为实物货币。开始,许多实物货币存在着缺点,例如笨重、携带运送不便、不能分割、质地不一、易腐烂遭损失等,很难作为理想的交换媒介、价值的尺度和贮藏的手段。
(2)金属货币,早期为称量货币,后金属铸币
人们在长期的交换活动中,逐渐运用具有下述条件和特征的实物充当货币。
它的优点在于:
①普遍接受性;
②价值稳定;
③价值均质可分性;
④轻便和易携带性。
据此条件和特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所以,在近代的货币史中,一国往往把贵金属定为法定货币,大致而论,有用铜、金、银作为本位币的,其中又以金为典型。缺点:大宗交易不易携带;多次使用易磨损,面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产量受资源和生产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商品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
2、代用货币,早期为银行券
代用货币即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称纸币。这种纸制的代用货币之所以能在市面流通,被人们所普遍接受,是因为它们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实物货币,如金、银等。可兑换的银行券是它的典型代表。银行券首先出现于欧洲,发行银行券的银行保证随时接面额兑付金币。
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有明显的优点:
①印制纸币的成本较铸造金属币为低;
②避免了金属币在流通中磨损和有意削割;
③易于携带和保管,克服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记价和支付简便准确。
当然,代用货币也有缺陷,如易伪造和损坏等,但较之实物货币有明显的优越之处,所以它在近代货币史上持续了很长时间。这种货币被历史所遗弃,主要是因为以黄金作为保证和准备,跟不上日益扩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通常在这一过程中对代用货币进行改良变革,由原来的全额准备方式,即有十足的贵金属作为发行纸币的准备,变为部分准备方式,但仍因满足不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需要,最后纸币和黄金脱钩。纸币的发行彻底从制度上、名义上摆脱黄金的束缚,是从197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开始。
3、信用货币
(1)含义:信用货币是由银行提供的信用流通工具。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与代用货币不同,不再直接代表任何贵金属。它是货币形式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引起经济的恐慌和金融混乱,迫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国家所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因此,信用货币便应运而生。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这一货币形态。
(2)特点:信用货币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从理论上说,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一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二是人们对此货币抱有信心。
央行发行,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能力;
不与金属保持等价关系;
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并通过银行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至关重要;
流通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
什么是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规定货币材料
规定货币材料就是规定币材的性质,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形成不同的货币制度。但是哪种物品可以作为货币材料不是国家随心所欲指定的,而是对已经形成的客观现实在法律上加以肯定。目前各国都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对货币材料不再做明确规定。
2、规定货币单位
货币单位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规定货币单位包括两方面: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值。在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和成色;
在信用货币尚未脱离金属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单位的值是每个货币单位的含金量;在黄金非货币化后,确定货币单位的值表现为确定或维持本币的汇率。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
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主要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和法定价格标准,辅币是主币的等分,是小面额货币,主要用于小额交易支付。
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辅币用贱金属并由国家垄断铸造;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和辅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政府指定机构。
4、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
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分为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无限法偿指不论用于何种支付,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有限法偿即在一次支付中有法定支付限额的限制,若超过限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金属货币制度下,一般而言主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则是有限法偿,在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国家对各种货币形式支付能力的规定不是十分的明确和绝对。
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为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与限制铸造、信用货币的分散发行与集中垄断发行。自由铸造指公民有权用国家规定的货币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在国家造币厂铸造铸币,一般而言主币可以自由铸造;
限制铸造指只能由国家铸造,辅币为限制铸造。信用货币分散发行指各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发行,早期信用货币是分散发行,目前各国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都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机构。
6、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
扩展资料:
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
2、汇率制度的安排;
3、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
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
保持国际货币秩序的稳定、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能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保证国际收支失衡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迄今为止,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从国际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牙买加体系的演变过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