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离职,没有北大光环还有人买课吗?
即便网红教授离开北大,还是会有人买课的。
首先,在名人效应的影响下,会有一些铁粉主动追随。
网红教授的“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在网上有25万人购买,每人199元,卖出了五千万。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数字,试想在大学里教书的老师们,一辈子的工资才有多少?
这些买课的人们,确实看中了北大教授的光环和名衔,但所有的人都是冲着这个盲目跟风吗?
很多人都说他把枯燥高深的经济学讲的浅显易懂,而且他言辞犀利,敢于发表观点。这些迎合了一般民众对经济学的需求:不懂,又想懂一些。这部分人会成为他的忠实拥趸者,如果一直满足大众需求,他们会一直追随。
薛兆丰的课卖的那么好,除了他北大教授的身份,课程本身也是一种吸引力。如果单凭一个身份,为什么没有第二个北大的教授成为如此火爆的网红?
其次,时代给予了薛兆丰很好的机遇,后续发展要看营销团队的运作。
如果在前几年,一门课卖出半个亿,恐怕是痴人说梦,但在今天,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现在各大网络平台都在谈论知识变现,知识付费,稍微有点特长的人,都可以整个饭团,开个微课,时代给予了他们这个机遇,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上天,何况有着曾经北大教授的薛兆丰?
这样好的机遇,再加上优秀团队的运作,想不红,都难。
第三,薛兆丰具备一定的学术基础。
虽然在他红了之后,有很多人质疑他,包括他的同学和同事。如果他真的是不学无术,那么他是怎么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系毕业的?又是谁,凭什么,把他聘为北大教授的?一个没有一点学术地位和见解的人,是做不到这两点的。
网红只是暂时的,希望薛教授不要只专注于网红的身份,能真正的将经济学普及到大众,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
北大网红教授离职 知识付费领域目前面临哪些问题
知识付费是新时代的产物,其背后正是抓住了分享经济时代的特点,解决了人们在移动社交体验中知识和经验不对称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正是糟糕的免费内容太多、太杂乱,反而促进了人们有意识的对精品内容付费意愿的增强。
知识付费新业态的兴起,说明当下中国的民众对互联网信息获得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人们更加注重知识对自身需求的实际满足。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中国,人们对获取知识已经从大而全转向细而精,更在意学习内容的 “ 接地气 ” 。
北大网红教授薛兆丰离职,是因为当网红更好挣钱吗?
据说北大的网红教授薛兆丰在某些知识付费平台上面已经收入几千万了,这当然要比他在北大教课的收入要高很多。
但是作为他这种知识分子,难道仅仅是看钱吗?那肯定不是的,我们不能把他离职这个结果就去猜想他一定是因为钱,就好像迪丽热巴成立工作室就一定是背叛杨幂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有些事情不只是自己内心的想法,还得考虑到外界的因素。
第一,我相信薛教授是有自己内心的操守的,他作为知识分子也好,做学术也好,能够研究成这样,讲得这么好,深受大家的喜欢,和他对于知识的情怀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因为他成为了知识网红就认为他一定会膨胀,毕竟知识网红和那些直播网红、段子网红、街拍网红还是不一样的,人家不仅不粗俗,而且还是高水平。
第二。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红是非多,薛兆丰即使讲得再好,也一定会引起争议。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尤其是在经济金融领域当中是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所以薛教授的东西一定是会引起质疑和挑战的,经济领域的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谁能说谁是权威呢?在众多的是质疑当中,薛镇薛兆丰的压力也是蛮大的。
第三,随着是薛教授的走红,难免会有很多人眼红和嫉妒,正所谓同行是冤家,这种撕逼大战只会更多。大家的背景差不多,研究的东西也差不多,但凭什么人家就能够一炮走红,可以收获巨大的名声和财富,不免让很多人眼红。
而且在这些撕逼大战当中,同行往往还能够看到吃瓜群众所看不到的专业的那一面,包括里面的内幕,所以薛兆丰大可以忽略大众的质疑,却不能无视来自一个同一水准的同行的挑衅,所以在网上你可以看到很多人说去说薛教授不行,说他各种误导,眼红他能够挣大钱,出大名的。
所以薛教授从北大离职不论他是因为受不了同事的排挤也好,还是不堪舆论的压力也好,反正他教授的身份不会因为他离开了学校就不在了。知识的把握,大众的认可,是他还能够坚持走下去的最大动力。
我是职场达人傅一声,欢迎你I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