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 2、既然是体育专业,为何这些大学生还要学习文化知识?
- 3、学校如何做传统文化
- 4、如何处理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 5、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应该如何合理分配?
- 6、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扎根校园?
当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近年来,各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学工作方面,创造了许多鲜活有效的经验和案例,但仍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精神传承”与“技艺传承”的脱节问题。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学,文化精神传承是内核、灵魂,文化技艺传承是载体、血肉。两者合则两强,分则两弱。但是,有些学校在文化技能技艺传承当中,重技艺、轻灵魂,导致技艺技能不能升华到精气神,形成不了文化基因、文化底色。
二是“分段传承”与“贯通传承”的统筹安排问题。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学贯穿于启蒙教育到继续教育各学段。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要求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和方式,形成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全程贯通的课程教学递进体系。要避免出现低幼儿、小学生读高难经典,死记硬背、揠苗助长的情况;要减少大中学生补读三字经、弟子规,不读文史哲等,次序颠倒、层次不高的现象。
三是“专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问题。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学需要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各环节,这就需要适当开设专门课程,但更主要的是要深入融入原有学科课程当中。如,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融入和加强“中华优秀文化精神要义”的教育。
四是“共性课程”与“特色课程”的结合问题。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教学,主要是要有效进入“共性课程”,即国家或地方颁布的教学计划的必修课程教学当中。作为补充,还要有效融入“特色课程”,即作为选修课程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当中。要把两类课程相互贯通融合起来,但是要以“共性课程”为统领、为主体,“特色课程”为补充、拓展。
解决好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统筹考虑、统一设计、同步安排,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课程教学指南和实践教学案例,从而推动建立系统、协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程的教学体系。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既然是体育专业,为何这些大学生还要学习文化知识?
体育学类专业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等七个专业。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综合类学科,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锻炼。因此,学习对应的文化知识非常重要。
体育学是科学的一环,同样其体系也与其他门类科学相同,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严密的层次结构。体育学中所反映的体育科学结构也分为三个层次和三大门类。三个层次及体育学为第一层,还包括体育情报学和体育哲学两个环节。三大门类为第二层,三大门类下的各门学科为第三层。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相应的文化知识,才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上体育学类专业,并不是你想的上课打打球、蹦蹦跳跳那样简单。其实还有大量的文化课等着你。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损伤与防治等专业知识都需要学习。大学期间不仅要培养你的运动技能,还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
所有专业中招生量最大的就是体育教育专业。这项专业主要是非广大的中小学校培养体育老师。这样的话你还需要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的知识。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所学习的课程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差不多。但因为带了管理,所以还需要学习管理学类的知识。这个专业主要以后从事在社会上指导与管理人们从事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等的工作。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所学习的体育学类专业课程其实并不多,更多的是学习医学类专业课程。因为它是从运动角度研究人体的科学。所以很多医学类专业的知识都需要学习,如:生理学,中药学,药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等。
学校如何做传统文化
首先是“道”,“道”如果我们捕捉不到的时候就是“德”;“德”如果我们还不能形成主流的时候,就靠人,就是“善”,就是引导大家向善;然后这个“善”难以形成主流的时候,就教“礼仪”;这个“礼仪”形成不了主流的时候靠“法制”。你们知道一个发展的规律吗?如果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个规律,我们把国学教育只退化到复古的那个礼仪上面,那也不是真正的礼仪。因为那个礼仪是带有虚假的,带有死板的,带有城府的那种礼仪。什么跪拜啊,什么90度鞠躬啊,你说学生现在如果他在你这里学了这种礼仪,他在社会上,大家可能会觉得他是一个怪人。我们要把国学教育里的好东西、精华给学生,而不是把外在的形式化的、甚至是城府的那个东西给孩子,那我们将是害了孩子。
我们现在国学怎么教育,我们传统文化怎么教育,关键的是现在没有多少教师能讲国学了。因为大家现在把西瓜丢掉了,抓一个芝麻。“道、德、仁、礼”,真正的“礼”是什么?真正的“礼”是对人恭敬、谦虚、尊重。并不是外在的那种复古的形式,所以我们抓的是芝麻丢掉了西瓜。我们现在的国学教育形成了两张皮,大家在这儿学了,然后回去呢,不能变成真正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孩子的心灵。那我们倒不如不把这个国学作为主流引进去,这样的国学是一个标签了。
那我们应该怎么教?因为我们现在的教师没有几个人能教国学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让孩子背。我们只要让孩子去背,背国学经典就行了。我们选一本比较好的国学经典让孩子去背,让孩子快乐地背,不要逼孩子们背。我们古代的人不像现在的应试考试,我们古代的人就是从背书开始,古代的人考秀才也好,考状元也好,考什么也好,他先背书。为什么?他背到入心的程度的时候,那个经典里面的东西他自然明白,不需要大家教的。我们现在学生都背考试的东西去了,背历史、地理,什么政治,背那些东西去了,就是为分数去背书了。我们如果形成真正的背国学经典的这种风气,这个孩子一定是会成为一个博学多才,是一个“道”和“理”明理的孩子,明理实行的孩子。
大家知道吗,我就是一个不背历史地理的人。我现在50岁了,我记忆力超好,大家都知道我这个人能脱稿讲话发言,你看我赤手空拳上来就面对你们各种问题,我不需要提前考虑你们向我提什么问题的。为什么?因为我从来不背历史地理政治,因为我从小学到现在我就背经典,而且我持之以恒地背。大家看我这种状态,那么你看我讲各种课、各种科目,这两年我讲了40多课,我还开办了这么多栏目,我随大家出题目。我为什么各种课我都能讲呢?因为能够举一反三了,触类旁通。这就是我实践的结果,国学经典就是这样学的。
现在我们社会上的国学班办偏掉了。如果你要想真正地把传统文化引进去,我建议你选一本适合孩子的经典,让孩子每天背,但是不要逼迫他,让他愿意背。只要他每天都背那一本,那么他很快三个月有三个月的效果,一年有一年的效果,三年有三年的效果,三年以后这个经典里面的道理一定会成为他的老师的,你放心,经典一定会自动地成为他的老师。那我背的经典,现在是深入我心灵的一个老师,我遇到任何问题,我就请教它,我就从这个经典里面找答案,我从经典里面找力量。所以说,我们现在这个传统的文化,我们现在要这样来把握,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要抓住传统文化的精华,就必须要把这个精华交给孩子自己去把握,我们这个路子就对了。
我的国学老师就是把精华让我自己去把握。这一本经典你去学,你天天学,以后你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一切都明白了。我发现我现在是这样的,我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这个经典就是我的老师了,它就是我无声的老师了。所以说,如果你这样去实践,就不会误导孩子。我在讲座的时候我也告诉大家,现在习主席主张国学经典进教科书。我也说了,现在我们的教师都不会讲国学了,他们一讲就会偏。
所以我建议背,让学生背。只有让学生背,把掌握经典精髓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只要他背经典,他坚持背下去,这个国学经典一定会融入他的生命,他一定会同这个国学经典相应的。这是我给你的答案和建议。
如何处理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与当今的教育体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日前,家长普遍存在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的观念,甚至一些一线教师也有这样的想
法,致使体育老师安排学校运动队训练困难重重。一方面是体育教师对运动成绩的期望,一方面又难以得到文化课老师和班主任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正确处理好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显得非常必要。
一、加强沟通,赢得班主任及课任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不可否认,体育训练需要
花费学生一定的时间,这似乎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相矛盾,或许会造成部分学生课后复习与预习的不充分,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对此不能理解。也恰恰是因为存在这种
不理解,导致了一些班主任从运动员选拔到训练活动持消极态度,出现工作不主动、不积极,甚至暗地怂恿学生在学校选拔运动员时不出力的现象。
二、培养意志,磨练学生顽强拼搏的品质
体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育是提高人们体质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也是智力开发、个性成长、品质发展的最直接、最简单、最高效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体育训练正是衔接智力和体质最有力的手段。
在短期的体育训练中,学生容易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会具体地看出自己在运功队中的表现和进步,以此让学生在体育训练中重拾自己的信心,发现自己的亮
点。同时,在体育训练中可以设计各种游戏和竞赛,在一遍遍的失败中获得体验,也获得新的运动方式和技能,在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障碍。
三、有效引导,让孩子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为了能使体育训练与文化知识学习两者并举,体育教师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讲究策
略。体育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进程增进学生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学习领域是实现其他领域目标的载体,如果没有运动技能学习领域,其他学
习领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会失去本课程的性质。学生的运动兴趣在熟练掌握运动技能与形成运动特长中得以升华。
与此同时,在训练中
表现优秀的学生,也要仔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有没有获得班主任及课任老师的肯定,然后体育老师有针对性地鼓励或发些小礼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
即使是体育老师,不但注重我们体育训练的表现,更注重我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潜意识觉得只有全面发展才是优秀的学生。
四、全面发展,让文化知识和体育训练一个都不能少
能参与学校运动队训练的学生,一般都是四肢灵巧、反应敏捷的孩子,接受老师讲解动作要领较强的学生,其实稍加引导,在学习上就会取得进步。体育老师可以
有意无意的说出一些相对专业一点的体育专业名词,学生会感到满头雾水、不得其解。这时体育老师能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文化知识在体育中的重要作用,不能够很
好地掌握文化知识,也就不能进行体育研究。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学校就应该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缺一不可。体育训练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更能为学生正常学习提供身体的保证。在这一切的工作中,教
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习惯和爱好设计出创新的、趣味的体育和文化课学习内容,实现有机结合,做到以体育德、以体促智、以体陶美的奋斗
目标。
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应该如何合理分配?
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希望和未来,为了孩子从小赢在起跑线上,父母会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和特长班,丝毫不顾及孩子能否接受,这样做的初衷可以理解,毕竟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过上好生活,但也要注意适度。除此之外,在学校里,孩子们也很少有娱乐时间,虽然有体育课或者课外活动,但现状是老师忙于教学进度,占用这些属于孩子们的时间,身为学生只得被迫接受,也就造成了一些学校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但忽略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共筑美丽健康中国之时,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妥当,对于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分配的事情,在近年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很多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实我觉得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使两者达到合理的状态。
一、文化教育是百年大计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正是这些科技工作者促进了我们国家的振兴之路,人工智能走进大众的家庭,享受网络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快捷。
二、体育教育强健体魄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体魄,还可以磨练意志,培养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顽强毅力,对我们以后的成长帮助很大,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表达的道理就是如此。
三、 二者缺一不可
这两者必须达到均衡的状态,在努力钻研科学文化的同时不能忽略了体育教育,否则无法培养强大的内心,做事也会变得优柔寡断,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对我们产生最大的用处,也希望更多相关的专业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营造和谐的大环境。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欢迎大家留下评论。
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扎根校园?
学校是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如何更好地让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传承弘扬好中华传统文化?
1、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始终;
2、推动学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在语文、历史、政治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
3、推进戏曲、书法、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4、加强面向全体教师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5、在各学校建设传统文化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