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古印章如何收藏
古代印章的收藏包括战国、秦汉印和明清流派印两大重点板块。
印章收藏与其他收藏一样,追求年代久、名头大、艺术水平高、品相好等。
印章史上,战国、秦汉是两上比邻的高峰,自然应是首先搜求的对象。其中官印远少于私印,故以官印为贵。钮式中常见为鼻钮、瓦钮,其他钮式如龟钮、辟邪钮、带钩钮等远少于鼻钮,价格当然高于鼻钮印。古玺印中铜印最多,玉印、银印、金印极少,备受藏家倾睐。明清流派流派篆刻方面,明代印章已极罕见,得到清代印足以欢喜,如为名家有年款之作,价格自然更高。另外,无论古玺印还是流派印,个头大者一般比个头小的为贵。
就目前文物市场来讲,2010年初时,一般鼻钮秦汉印在20000-30000左右,战国古玺和其他钮式印略贵于此。一般鼻钮官印在30000-50000元左右。龟钮、驼钮印可达50000-80000元。元押一枚5000-10000元。上年头的明清篆刻作品很少,有名头者更难得一见。而在2014年一般鼻钮秦汉印已涨到50000元左右,战国古玺和其他钮式印更贵于此,且已有价无市。
古印章的真伪,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
1.印面形状
历代官印是藏家追逐的目标,因其一般个头大于私印,而数量又远少于私印故也。所以官印又自然成为作伪的一个重灾区。
历代官印皆以正方形为正宗,然而特定时期和地域也有一些其他形状的官印,掌握这些特征,如印文为某时、某地、某职官印,而印面形状却不符,伪印的可能性就更很大了,这在战国古玺鉴定中尤为重要。如战国齐官印往往在印面上端或上下两端有方形突楞,黄宾虹藏有一方“历王之珎”(见《滨虹草堂藏古玺印》),上有一突,摹仿齐玺,但印面有一周框线,一望而知此为赝作。
2.印章尺寸
战国古玺,异彩纷呈。印之大小,并无定制。入秦以后,随着度量衡的统一,方形官印边长多变化于2.3厘米(合当时1寸)左右。北朝官印略同,隋唐以后,官印边长多超过4厘米。准确掌握历代古印尺寸的变化,对印章辨伪很有用处。
如“司宫长司”印,上世纪70年代山东省文物总店收藏,边长1.6厘米。《山东新出土古玺印》中,被定为汉代官印。汉代官印边长皆在2.3厘米左右,此印远小于于此,仅此一点,便可定为伪印。再如此印中“司”字右竖左弯(汉官印绝大多数为直笔,如东汉末至西晋“军司马印”),其毫无汉印浑厚神韵已不用再辨。
3. 印章朱白
战国官印或朱或白。至秦至南北朝,方形官印几乎皆为白文。隋唐以后,官印基本为朱文。如遇不合此规律者,务必提高警惕。
如清代吴大澄《十六金符斋印存》一书,著录有一方“虎步叟搏司马”印。叟族为古代少数民族,活动于两汉魏晋之际。按当时印制,且不说此印尺寸形状俱不相符,仅误为朱文一项,便可定为赝作。
4.印面分割
印面分割主要指印面上界格和边栏的运用。
(1)界格。措施于印面,用以分隔印文的界线,主要有田格、横日格、日格(习称半通印)等种类。战国之时齐楚等国就使用田格或横日格划分方形印面。至秦代,绝大多数官印都用田格或日格,此风延及西汉初年,以后遂成绝响。东汉之时,又出现了少数在田字中间加一竖的格式,系道家印和殉葬专用印。
如林树臣《玺印集林》著录有“阳平君印”。从风格上看接近秦印风格,秦代封君也较常见,或以封地为号,以华阴、泾阳;或为特立之号,如刚成、武信。此印拟秦印而又失之草率简陋,加之秦这类印必用田格,如秦“昌武君印”。而此印只施边栏,不合时制,当为伪印。
(2)边栏。指刻铸于阴文印面印文之外的方形界框。在官印系统中,战国习见,秦和西汉无之。东汉和魏晋十六国个别官印有边栏。如秦、西汉或南北朝风格的官印中见到栏边,要格外留神。就私印而言,从战国至北朝,只在战国至西汉早中期部分私印见到,其他时代风格的私印如边栏,伪作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5.印章自名
不同时代的印章有不同的印章称谓,同一时代官级不同,官印的称谓也可能不一样。如“伏波将军”印,上世纪70年代济南市文物店收购,《山东新出土古玺印》著录,时代定为汉。边长1.3厘米。此印甚小,乃极拙劣之伪作。也许是因为东汉名将马援曾任伏波将军之故,伪造伏波将军官印者颇多。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旧藏有一“伏波将军”印伪品。检两汉官印制度,二千石以上高官皆称“章”或“印章”、“之印章”,以连同原官名凑足5字。二印不合此制,知为伪品。
6.印文内容
所谓印文内容,主要指古代官印中所含的特殊的官名、地名,特别是那些仅见于某一特定时期的官名、地名。如一方印章上出现了这种官名和地名,但印章制度与风格又不见于此时,使可定为伪印。如1870年何昆玉辑《吉金斋古铜印谱》中“绣衣执法”一印。此官系王莽时期独有,《汉书·王莽传》记载:“莽改御史为执法,又置中郎将绣衣执法五十五人,分填缘边。”但新莽官印圆劲而又无四字者,此印生硬板滞,必为伪印。
7.印章钮式
就隋以前公私印而言,鼻钮占了绝大多数,而龟钮等其他钮式的印章只占一小部分。物以稀为贵,龟钮等奇异钮式便成了作伪者青睐的对象。
“军假侯印”,1979年济南市文物商店收购,边长2.3厘米,原时代定为汉。此印钮式臆造明显,当为伪印。汉魏之时军假侯乃军曲侯之副手,只能用鼻钮。此印钮为龟上再盘一蛇,当为玄武之类。这种钮式绝不见汉魏官印。再说,汉魏时,只有高级的侯王印“侯”字无单人旁,而低级的军假侯、军曲侯“侯”字皆有单人旁,伪作者印史知识欠缺是明显的。
8.印台厚度
早期印章的印台指印钮以下的部分,其薄厚因时代而有所变化,如两汉时期官印印台大致在0.6-1.0厘米之间,印台变化的趋势是由薄至厚。过厚过薄者皆要小心。
如西安文物库房藏有一方“军假侯印”。《陕西出土历代玺印续编》中收录此印时虽未提供印体照片,但从它著录的印台厚0.2厘米的超薄厚度便可判为伪物。当然参照上海博物馆藏“军假侯印”,此印“侯”字误刻,印文单薄已不用再论。
9. 印章锈色
古代印章的收藏分为古玺印和流派篆刻两大类,其中古玺印中,铜印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曾长期埋在地下,即使为传世品,也会产生锈蚀。如西汉“李信私印”等。古印的锈主要有两个层次,即表面为绿锈,绿锈下为枣红锈。有时绿锈上还有土锈结合的硬块。绿锈在印章表面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可能已露出枣红锈。锈层较厚,附着结实。
近年因藏印之风又兴,市场上伪印甚多。但总的来说,现代伪印的锈无论是用漆调色涂抹,还是用硫酸铜加化学试剂置于潮湿环境下“培养”出来,都有两点共性:第一,锈层薄,涂抹而均匀,层次单调,绿锈色多发白,不似古印真品的绿锈沉古。第二,与印本身铜质结合不紧,较容易除掉。
10. 印章材质
古代不同级别的人,用印的质材是不一样的,其中铜印最普通,玉、金、银印最尊贵,官印系统尤如此。一次有位藏家拿来一方“古印”请我鉴定,印章竖长方形,大概0.6厘米×1.2厘米。印文为“右空”,鼻钮。右空乃右司空的省文,此自为秦汉“官印”了。但此印有鎏金残痕,我告诉藏家此乃伪物,因为鎏金印汉魏时期是等同于金印的,非高官显宦不能用此。而秦汉时的这种竖长方形的半通官印是级别最低的官才使用的,制度矛盾。再则半通印是同期正方形官印的一半大,即大约1.2厘米×2.4厘米,此印又显然小了。
曾见“夔州防御使符”,以其自称“符”而非“印”,知为明末李自成政权官印,但印文轻佻,边款刀功恶俗孱弱。再看竟为染色印石刻成,而非铜质铸造,钮制更不着边际,知为近年伪物。检索资料,“夔州防御使符”原印铜质,传出于山东恩县。印背右刻“夔州防御使符”,左刻“永昌元年四月日造”,印侧刻“宇字贰佰贰拾伍号”,现藏中国博物馆。
11.篆刻风格
篆刻风格是鉴定古印的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后世作伪都能摹仿古印的大概,但对特定时代形成的篆刻的内在神韵是难以毕肖的。这也就如同字画鉴定中强调的“时代风格”。总的说来,战国古玺,古奥灵动。秦代印章多以小篆凿于界格之内,转折自然而富于弹性。两汉官印或铸或凿,但都趋向整齐端庄。新莽印章,笔画匀挺,工稳颀长,铸制精工。魏晋印章多方折松散。南北朝印章更趋粗朴豪放。据此,如果有人称藏有一方南北朝官印,印文结构谨严,布局亭匀,那不可能是真品。
同样如谁有一方呆滞无神或雄肆奇崛的“莽印”,也千万不要当真。如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著名画家、篆刻家于希宁编《黄宾虹藏秦汉印拾遗》中有一方“义台道宰印”。此印5字排3行、“印”独占一行及独特写法均为莽印法式,公元8年,王莽篡汉,并开始“大刀阔斧”地托古改制,将许多层级的长官改称“宰”,如改“县令长曰宰”。但此印周边不整,结字板滞小气,线条僵硬。而莽印真品,一般都方整谨严,篆法遒丽,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蒙阴宰之印”。
汉玉印是印苑中的精灵,价格远贵于铜印,历来伪品较多。曾见西安一藏家出示自藏玉印六七方,俱为赝制,有的还用的是近年才盛产的辽宁岫岩玉雕成。别说普通藏家,伪玉印也常使博物馆专业人员“打眼”。如《西安文物精华·玉器》收录玉印即真伪混杂。其中“陈请士”印,为考古发掘出土之西汉玉印精品。印文以方为主,辅之以圆,挺健而不失婉畅。“宋珩印”,覆斗钮型制尚称标准,但印文笔画琢磨苟且,僵硬而无婉通之感。笔道起收处多作尖状,而真正汉玉印多方起方收。“宋”字宝盖头错为秃宝盖。要知玉印初兴于战国,鼎盛于两汉。此间玉印存世约五百余,其中汉代最多,战国次之,个别为秦代。这个数字仅占同期存今玺印总数的百分之一强。当年汉玉印的主人社会地位比高,其文化水准必不致连自己的姓都刻错。而另一方“秦玉印”文字无一正确,且妄加边框,实向壁虚造,精神与秦汉时代相去万里。
流派印鉴定,切不可一看边款署某一名家就坚信不疑。应从各类印谱中寻找资料,分析其篆法、章法、刀法,体会其篆刻神韵功力是否相符,最好再请教几位印章专家,一定要谨慎。
请问这枚印章内容是什么?这枚印章的主人是谁?
印文刻反了,刻的正字,钤印出来就是反字。
释文右起:
字公子。
后汉书刘平传: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
此印应为伪品。
原因很简单,古玺印名章一般为xx字xx,或臣xx(名或表字)。若是刘平的陪葬印,应为臣公子、臣刘平,或刘平、刘公子。不可能出现“字公子”。
字
公
子
战国时期的玺印有什么独特的风格?
春秋战国玺印文字的篆法与布白,有着特殊风貌,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由于当时各国用印制度不同,文字尚未统一,印文的素材则来源于青铜器铭文。虽然有不少印文至今无法破译,但其形态丰富多变,精彩至极。文字的无规定性,从另一个侧面看,则带来了更大的创作自由。
春秋战国玺印的边栏与界格相互协调,无论章法和文字作何种变化,每印均有边栏或界格来作为章法的辅助形式,这是古玺印一大特点,这样丰富了印面内容,调节了印面向构,增强了古朴、灵动之气质和形式美。
春秋战国的玺印以难得的自然天趣,丰富的想象力,近乎于童心的创作状态,类似于远古图腾的诡异、烂漫和多样化的审美取向,成为了后世篆刻艺术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总之,先秦古玺的起源和发展演变,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从它出现那天起,就以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和丰富深邃的文化内涵,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博大精深的中华艺苑里绵延不断地散发出独特的芬芳,吸引着人们进入这方寸世界。
燕国玺印的篆刻方法有哪些?
战国时期,由于各个诸侯在割据中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实力,使得政治、文化、经济异常繁荣,玺印自然大量产生和使用。由于当时各国文字的不同自然会出现不同的玺印,根据战国玺印的篆刻方法不同,主要的有燕玺、齐玺、楚玺、晋玺和秦玺。
燕国是战国之时偏安于北方的比较弱小的国家。初都于蓟今北京附近,在战国晚期的燕昭王时期,又以蓟西南不到70千米的武阳为下都。
燕国系玺印,文字辛辣,多阳刚之美,印式自成体系。其官玺,横画方头方尾,竖笔画和斜笔画则方头尖尾,具有犀利之感。章法大开大合,疏密对比强烈,揖让之间自然错落,灵动多姿,有很强视觉冲击力。
比如“西方疾”是燕国的一方私印,它把3个字放在一个圆形的印面中,但字的大小明显不同,相差较大。整方印所留出的空白很大,给人一种疏朗的感觉。作者根据笔画的多少来安排3个字所占的空间,“疾”字独占左边,下面的3条长笔画从左到右依次变长,这样处理是为了配合外面的圆形边框。“方”字刻得非常小,躲到了印面的右下角,仿佛一个害羞的孩子。“西”字的大小则处于“方”字和“疾”字之间,与“疾”字靠的较近,这样整篇章法中就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参差错落、穿插移让,显得十分丰富。
再如烙马玺“日庚都萃车马”,如天马行空,一向被推为千计古玺的压卷之作,是战国时期燕国最负盛名的烙马印。原玺印6.9厘米见方,为朱文铸造的烙马巨玺,其大开大合,纵横错落,灵动轻逸的章法为印人所称道。其形象灵动多姿,具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齐国是东方大国,控有今山东、河北东南、河南东部和江苏北部一带。所谓齐系还包括齐附近的鲁、任、薛、滕等国。齐系古玺印面形式上除也常用边栏外,印的上方或有一突。齐玺文字修长,装饰趣味浓厚,笔画均匀,斜线多45度分割空间,大量使用点线对比。
比如“王倚信玺”,这是一方齐系姓名玺,造型十分有趣,布局也打破了传统四字印的章法。“王”和“信”字较小,因为笔画少,“王”还在两横下面加了一个圆点,与“信”字右边的圆点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添补了空白,又避免了空间分割的过于单调。“倚”字把“亻”移到下边,把“大”移置上方,变为上下结构的字,与左右结构的“玺”字刚好错开。“玺”字左重右轻,“金”的4个点也有所变化,各不相同。此印下部较密,上部的留红比较多,疏密有致,方圆结合,堪称玺印中的精品。
战国官玺文字有哪些特点?
战国官玺一般为2.5厘米至3厘米见方,以凿制为主,多加边栏或加有竖界格,其宽窄和印文笔画差不多。另有一种尺寸较小的铸制的朱文玺。
战国官玺的质地多是铜质,也有银和玉石的,印钮多鼻钮。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司工”、“司禄”等,大都是官职的名称。
战国官玺的文字笔法遒劲,富于变化,精巧生动的造型和面目多姿多彩的体势,虽有悖于文字的统一,但从艺术角度而言,却令人爱不释手,产生许多美的遐思。
官玺是在当时六国通行的籀文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产物。纳入印章后更趋精美、典雅、疏放、雄强。
官玺在章法上空灵奇异,变化多端,常利用文字的大小宽窄和笔画的长短,巧做错落穿插,打破平整匀满的呆板格局,字的个体形态自然,一般不强作填满或有意留空的安排。
有些玺印文字险峻奇肆,看似歪歪斜斜,杂乱无章,但细看却斜中有正,乱中寓工,极尽巧思,于险绝、欹侧中寓大平稳。也有的依字体、笔画的自然形貌,在布白上大块留红或留白的,这造成的疏密对比之趣,十分真率自然,绝无雕饰之气;多用界栏格,这样既丰富了印面内容,也调节了印面向构,增强了古朴、灵动之气质和形式美。朱文玺多阔边,与细劲的印文对映成趣,更有凝重、鲜明的视觉效果等。古玺印的这些特点,在战国官玺中都有体现。
篆刻印章作品欣赏怎么欣赏
印章的艺术美:
1、欣赏印章可以从印文来赏鉴:
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2、欣赏印章可以从边款来赏鉴:
边款,就是铭刻在印章面或周面的姓名、年月等文字记录。按照钟鼎等铭文的称法,“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挺出者”,但是在印章领域,不论阴阳,通常统称为边款或款识,很少有把印章阳文款识称为“边识”的。
上古印章极少署款,文彭以双刀行书款开了风气,此后的印家各显身手,使印章边款迅速上升为印章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像绘画题跋一样的作用。在款识的刻制上,也同样显示出印家们精彩的刀法和高超美妙的书法境界,值得我们细加品鉴和赏析。
扩展资料:
印章除了可作书法碑帖艺术品来鉴赏外,有些款识还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它可以或记事或抒情,或谈艺或品味,读之令人神往,发思古之幽情。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不单是指印文,而且也适合款识,两者都具有金铸玉琢的微 妙感觉,同样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