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生物是指具有动能的生命体,是一个物体的集合,而个体生物指的是生物体,与非生物相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目录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 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 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
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 种植 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三节 青春期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的作用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的生理现象,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月经初潮。
2.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4.心理卫生:
(1)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2)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
七年级生物 知识点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 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 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3.维生素的作用: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总结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即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3.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喉是发声器官。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左二右三)。
(2)结构: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进行气体交换
2.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18次/分钟。
3.测量胸围差:
(1)测量部位:两肩胛骨的下角
(2)计算: 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
(3)要求: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P45-46
(胸骨、肋骨、胸椎围成胸廓,膈肌、肋间肌合称呼吸肌)
记忆指导:①以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体是从上往下↓的,呼气时气体是从下往上↑的。②膈顶运动方向与气体运动方向相同。③肌肉收缩主动用力,肌肉舒张被动不用力。
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P47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④毛细血管很细,血流速度慢。
(3)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7.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8.发生在细胞中(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9. 肺泡中氧气O2浓度最大,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最大。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相关 文章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 详细版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 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北师大版
★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一生物知识点梳理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生物这门学科,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其他学科也大都雷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生物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 上册知识点 总结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 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 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二、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输卵管
3.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40周。
精子→在输卵管内→受精卵→胚泡(子宫内着床)继续发育→胚胎→胎儿→分娩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 种植 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特点: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大脑、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 雌性激素分泌减少 子宫内膜坏死 脱落 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3)心理卫生: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
四、计划生育
晚婚:晚育:少生:(控制人口数量)优生:(提高人口素质)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
1、显微镜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参照教材上3页的显微镜图记住其结构)
结构:目镜、物镜、镜筒、镜臂、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反光镜、镜座。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
作用: 放大 调整物像
2、显微镜使用过程(每个过程应注意的方法)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
③安放装片:把制作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整焦距: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至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注意物镜不要碰到标本(此时一定要看着物镜)。左眼向物镜内观察,同时逆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在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⑤观察和收放
3、什么是观察,观察的顺序?
观察是我们了解、掌握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第一手材料的基本方法,也是探究生命问题的第一步。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向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4、量筒测量时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
5、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①采集 ②压制或浸泡 ③成品
动物标本:①捕捉、杀死、放入三角包②插针③固定在展翅板上④保存(成品)
6、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7、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结果经过反复的实验论证,证明无误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二章
1、玻片标本的特点及分类
特点: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叫做切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叫做涂片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叫做装片
分类:永久的和临时的两类玻片标本
2、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动物临时装片:滴、刮、涂、盖、染
植物临时装片:滴、撕、展、盖、染
3、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功能
液泡※、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叶绿体※(打※为植物专有)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不是静止的,而是不停地流动着,它的流动能够加快细胞与外界化境的物质交换。
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的转化。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撑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初一生物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 详细的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 初一初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
★ 初一上册生物必考知识点与高频考点总结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大全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
★ 初一生物的知识点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一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
知识是一座宝库,而实践就是开启宝库的钥匙。学习任何学科,不仅需要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大量的练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一生物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知识点
被子植物的一生
1、孢子植物有
(1)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2)苔藓植物:有假根,有茎叶的分化。
(3)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2、种子的基本结构:种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3、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 不同点:菜豆种子无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无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4、裸子植物的特征:种子裸露,外面无保护它的果皮;被子植物的特征: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种子被包在果实之中,免受外界环境的危害,更加适应陆地生活。
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籽粒饱满,胚结构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种子。
6、种子的萌发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7、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枝条由芽发育成。
8、植株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9、花的主要结构:雄蕊、雌蕊(必不可少),花要结出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过程。
10、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有机物和氧气。场所:叶绿体 条件:光。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呼吸作用的实质:活细胞通过线粒体,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原料:有机物和氧气,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及能量。场所:线粒体。
4,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 → 二氧化碳+水。
5,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生物圈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6,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7,为了延长蔬菜、水果的储藏时间一般通过低温,干燥等 措施 来减弱呼吸作用。
七年级生物 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 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 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初中生物必备知识点 总结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 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初一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详细的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整理
★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一生物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归纳
★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一生物知识点大总结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1、进化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与心理卫生;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5、人体消化系统;6、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6、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7、血液循环系统;8、 输血与血型。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 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外生殖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内生殖器
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
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三节 青春期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的作用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的生理现象,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月经初潮。
2.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
(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
(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4.心理卫生:
(1)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2)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能源物质:
糖 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 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非能源物质: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3.维生素的作用: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化。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唾液腺分泌唾液,帮助初步消化淀粉
咽:食物与气体的共同通道(消化道与呼吸道在这交汇)
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进胃中
胃:(1)胃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2)胃腺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营养成分未变化。
(2)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6.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最终全部在小肠中被消化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7.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口腔、咽、食道:不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8.为病人静脉注射(或口服)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进入血液(被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进入细胞线粒体中分解提供能量。
9.有肝炎等肝病的人不喜欢吃油腻食物是因为其肝脏分泌的胆汁有异常,不利于脂肪的消化。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1.合理营养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人每天摄入最多的应该是米、面等淀粉类主食,其次是蔬菜、水果,摄入量最少的是脂肪食品;
(3)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食品安全
防止食品在生产过程中被农药等污染,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
不吃有毒的食物(发芽的马铃薯、毒蘑菇)
保持厨房和餐具的清洁卫生
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
4.购买包装食品应关注
营养成分、是否有“QS”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失效日期)、生产厂家、厂家地址、是否有添加剂等。
5.绿色食品
产自良好生态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作用: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即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吞咽时,会厌软骨像盖子一样盖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因此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3.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喉是发声器官。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1.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左肺两叶、右肺三叶(左二右三)。
(2)结构:由大量肺泡构成,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进行气体交换
2.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18次/分钟。
3.测量胸围差:
(1)测量部位:两肩胛骨的下角
(2)计算: 胸围差=尽力吸气时的最大胸围长度-尽力呼气时的最小胸围长度
(3)要求: 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测量肺活量: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P45-46
(胸骨、肋骨、胸椎围成胸廓,膈肌、肋间肌合称呼吸肌)
记忆指导:①以人体站立状态分析,吸气时气体是从上往下↓的,呼气时气体是从下往上↑的。②膈顶运动方向与气体运动方向相同。③肌肉收缩主动用力,肌肉舒张被动不用力。
6.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P47
(1)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2)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
①肺泡很多。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很薄,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④毛细血管很细,血流速度慢。
(3)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7.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8.发生在细胞中(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
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9.
肺泡中氧气O2浓度最大,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CO2浓度最大。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器官)、血管(器官)、血液(结缔组织)组成。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浆Hb成分:水(约占90%)、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红细胞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三种血细胞比较
3.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血红蛋白,因为血红蛋白中含铁,所以呈现出红色 。
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
4.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CO中毒,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强于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造成患者缺氧。
5.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低、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但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会逐渐增多,以提高运氧的效率。
6.平原地区的运动员比赛前到高原地区集训,有利于人体血液中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再回到低海拔地区比赛时血液的运氧效率就比较高,利于人体得到足够的能量。
7.干细胞:能分化为各种各样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主要存在与新生儿脐带血、骨髓中。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用低倍显微镜 ,用湿润的棉絮将小鱼头部和躯干部包裹起来,观察过程中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保湿,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2.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3.中医“把脉”用的是手腕处的桡动脉。静脉俗称“青筋”,抽血、输血、打点滴(静脉注射)用的是静脉。
4.毛细血管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毛细血管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废物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 ,大小与本人握起的拳头差不多。
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有四个腔:
左心室(主动脉) 左心房(肺静脉)
右心室(肺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记忆指导:左右相反(看解剖图时,图的左边实际上是身体器官的右边)
上房下室(上边是两个心房,下边是两个心室上边房间,下边地下室)
房静室动(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房间里保持安静)
左主右肺(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
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同一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但左右两侧有肌肉壁隔开不相通。)
2.瓣膜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
瓣膜保证了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
3.血液循环 :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对比:
两条血液循环途径共同点(血液流动方向):
心室 动脉 毛细血管网 静脉 另一侧心房
4.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其他动脉中动脉血,静脉中静脉血。(解释:动脉的定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而不是以里面流淌什么血液定义。肺动脉是将心脏右心室里的静脉血运往肺部的血管,因此肺动脉中是静脉血。)
5.冠脉循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就会引起冠心病。
6.心率、脉搏、血压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血液冲击动脉血管壁,出现动脉可触及的搏动现象。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肱动脉处测得。血压过高过低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7.血液循环的发现: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指出血液在体内是循环流动的。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1.血量:占体重的7%-8% 。
少量失血(不超过400ml),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ml,会出现头晕、心跳、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ml会发生生命危险,需及时输血。
2.血型: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这就是ABO血型。人类还有其他血型分类系统,如Rh血型系统,汉族人中99%是Rh阳性,1%是Rh阴性(熊猫血)。
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紧急情况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接受(输入)少量O型血。(成分输血: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就只需输入血小板;烧伤病人输入血浆。即病人缺什么输什么)
4.倡导无偿献血: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血液不会影响健康。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1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生命现象:①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②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③都能新陈代谢;④生殖、遗传、变异;⑤都有应激性;⑥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
第二章 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 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 :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
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
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 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
计量器具:天平,量筒 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
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
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物镜上。
6.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形状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
7.高倍镜和低倍镜比较,高倍镜的细胞体积大,数量小,视野暗。
8.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净(用干净的纱布将载玻片擦净),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未来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取(取生物材料——薄而透明)、浸(浸在水中)、展(展平,否则会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重叠)、盖(注意盖法,防止产生气泡)、染。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浓度为0.9%的盐水)。最后染色时都滴碘液(在盖玻片一侧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两到三次)
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二、探究生命的方法
1.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前提)、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可以与结论不符)、实验(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设计实验时,要设计对照实验(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唯一变量),增加重复次数是为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
3.当所得结论与原有知识矛盾时,应在多次实验验证后大胆的修正原有的知识。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3
第三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1.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2.不同点:细胞壁(保护、维持细胞正常形态)、液泡(含有细胞液、酸甜苦辣都在这里)、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二、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三、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含有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中含有遗传物质。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都是恒定的。
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结果是使细胞数目增加)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细胞中出现染色体、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中央、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分、两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端移动、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分、原细胞中央出现新的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体积的大小和体积增大的速度与环境条件有关。
4.细胞分化: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不会改变数量)。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各种组织。
5.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如皮肤)、肌肉组织(运动,如肌肉)、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如血液,骨骼)、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如脑和脊髓)
6.植物组织:分生组织(分裂细胞,如根尖,茎尖)、保护组织(保护,如表皮)、营养组织(营养,如叶肉,果肉)、输导组织(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如导管,筛管)、机械组织(支持植物体或者承受机械压力,如细胞壁)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4
第四章 生物体的组成
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形态不同,种类多样,整个身体有一个细胞组成,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1.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动,可以在水中旋转前进。
食物: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食物泡: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伸缩泡:排泄废物
表膜:呼吸和排泄
2.单细胞生物:变形虫、小瓜虫、喇叭虫、有孔虫、衣藻、带藻、甲藻
3.单细胞生物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是生物的应激性,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组织,更没有神经系统。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1.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2.系统: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4.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5.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其中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6.胃是消化器官,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构成。
7.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 胃、 小肠、盲肠、阑尾、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
8.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9.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华知识点汇总
★ 详细的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大全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书知识点
★ 七年级生物总复习知识点
★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大全
★ 初一上册生物必考知识点与高频考点总结
★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
学习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的奥秘在于目标的坚定。这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总结 整理,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 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 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整理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一、 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十三、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十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
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七年级生物 知识点总结整理相关 文章 :
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2.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3.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4.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5. 详细的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6. 七年级上册生物精华知识点汇总
7.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8.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9.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10.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