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怎么联系黑客,黑客联系方式,顶级黑客在线接单网站,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基层就业的知识竞赛题(下列不属于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的是)

本文目录一览:

街道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工作人员面试会问些什么问题呀?

街道基层公共服务岗位,是按照国家人社部《关于公布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函[2009]135号)要求,各地政府为了做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工作,由政府按照市场需求购买的公共服务岗位。一般是面向新毕业大学生。

这种面试应该比较接近于公务员的面试,会问3—4个问题,主要考察求职者的政治素质、工作责任心、综合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言谈举止等。所以,设计题目的时候,会围绕上述的要点命制。比如:如何看待大学生到社区工作?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果单位工作比较忙,与家里其他事发生冲突,你会如何安排?社区工作又苦又累,收入又低,你如何看待?还有一些实务题,举例居民不缴纳物业费、养狗扰民、噪音扰民等等,你该如何处理?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理论知识竞赛试题

一、判断题

1、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

2、中国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服从服务党和国家大局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工运历史。( )

4、职工群众是工会组织的力量源泉,这决定了工会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事,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5、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

6、《工会法》明确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可以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 )

7、职工是指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 )

8、工会在社会主义时期履行维护职能的基本手段不是阶级对抗,而是调节人民内部矛盾。( )

9、集体合同是企业与职工签订的合同。( )

10、充分发挥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的积极作用,需要建立一支维权队伍。( )

11、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力量。( )

12、工会工作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与职工群众服务在本质上有一定区别的。( )

13、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

14、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15、在社会主义中国,全国人民的总体利益与职工群众的具体利益在根本上有些差别的。( )

16、中国工人阶级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早期的工人阶级绝大多数是从农民转化而来。( )

17、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没有什么联系。( )

18、中国工人阶级队伍是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19、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所隶属的工会才是合法的工会组织。( )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和中国工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2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产物。( )

22、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同时,必须突出教育职能。( )

23、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必须始终遵循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 )

24、坚持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要奉行独立自主、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的方针。( )

25、工会与政府相互关系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

二、 单项选择题

26、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 )维权观。

A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B 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

C 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 D 多种形式的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创造性的回答了( )重大时代课题。

A 中国工会发展道路的理论

B 中国工会发展道路的维权观

C 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靠力量是( )

A 农民阶级 B 工农联盟 C 工人阶级 D 农民工

29、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是职工队伍( )集中体现。

A 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

B 创新型

C 建设社会主义主力军

D 思想政治觉悟、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和组织纪律水平

30、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职工权益的必然要求是( )。

A 坚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B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C 加强党的领导

D 加强工会对外交往

31、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是( )

A 群众路线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党的领导 D 维护职工权益

32、工会履行( )是全面履行职能的前提

A 维护职能 B 教育职能 C 服务职能 D 参与职能

33、工会工作的主要领域是( )

A 维护职工权益 B 协调劳动关系

C 自身建设 D 组织建设

34、工会工作方针是( )

A 加强自我建设 B 组织起来,切实维权

C 加强党的领导 D 扩大覆盖面 增强凝聚力

35、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根本指导思想是( )

A 毛泽东思想 B 马克思主义 C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国际工运理论

36、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于( )

A 1924年 B 1923年 C 1925年 D 1926年

37、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 改革 B 开放 C 经济建设 D 发展

38、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是( )

A 两个文明一起抓 B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 大力发展工运事业

39、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

A 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协调劳动关系 D 加强党的领导

40、工会坚持切实表达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环节是( )

A 畅通维权渠道 B 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

C 宣传政策法规 D 加强与职工群众的联系

41、以( )为重点,深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A 劳动合同 B 工资集体协商 C 劳动协议 D 劳动法

42、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的基本形式是( )

A 集体合同 B 劳动合同 C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D 三方协商制度

43、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基本特点是( )

A 工人阶级队伍和工会组织的团结统一

B 民主集中制原则

C 地方和产业工会相结合

D 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44、我国工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原则是( )

A 国际工会公约 B 民主集中制

C 以党委为主 D 以政府为主

4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

A 加强经济合作 B 加强政治联系 C 和平和发展

D 加强贸易往来

46、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核心是( )

A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C 坚持民主集中制 D 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47、劳动关系是指在劳动过程中由( )所结成的一种社会利益关系

A 劳动工具和劳动力 B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

C 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D 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使用者

48、工会工作的生命线是( )。

A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C密切联系职工群众 D 加强国际合作

49、中国工会的本质属性是工人阶级的( )的有机统一。

A 理论性和实践性 B 先进性和现实性

C阶级性、群众性和政治性 D 群众性和阶级性

50、工会的基本职能是( )。

A 教育职工 B 参政议政

C 交流合作 D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多项选择题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有( )。

A 体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统一

B 体现了时代要求与中国国情的统一

C 体现了工人阶级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统一

D 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的中国工运理论,使当前工会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

A 坚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B 坚持中国工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C 坚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不断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D 坚持维护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工会组织的统一,坚持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国际工运新秩序

5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要注重处理好( )重大关系。

A 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关系

B 争取政府支持与工会主动大会作用的关系

C 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关系

D 服务职工与依靠职工的关系

54、工会在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中,应该做到( )

A 引导职工热爱企业,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为搞好企业积极献计出力

B 多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活动,提高职工的素质

C 督促经营管理者关心和关爱职工,尊重职工的主题地位

D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巩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55、中国工会的组织原则是( )

A 下级工会服从上级工会的原则

B 产业和地方工会相结合、以地方工会领导为主的原则

C 统一接受中华全国总工会领导

D 属地管理的原则

56、工会组织必须从我国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出发,推动建立(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A 规范有序 B 公正合理 C 互利共赢 D 和谐稳定

57、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精神实质,就要( )。

A 坚决按照工会章程和有关法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紧密结合

B 把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同维护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C 把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D 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组织职工、教育引导职工紧密结合起来

58、工会组织在处理好政府支持与工会主动发挥作用中应做到( )。

A 开展送温暖工程、困难职工帮扶工作

B 组织和动员职工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参与有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

C 教育职工遵纪守法,维护政府权威,响应政府号召,努力做好工作

D 引导职工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

59、加强工会对外交往,不断推动发展( )的国际工会关系。

A 互相尊重 B 平等交流 C 友好合作 D 民主团结

60、为了适应新科技革命对文化技术的新要求,就要着力培养一大批( )高素质职工。

A 业务性 B 知识型 C 技术型 D 创新型

6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

A 官僚主义和腐败还会长期存在

B 社会主体的多元化

C 企业内形成的市场化劳动关系

D 社会阶级的存在

62、工会的教育职能包括两个内容( )

A 先进性的意识教育 B 思想政治教育

C 自我利益保护教育 D 文化技术教育

63、工会职能包括( )

A 维护 B 建设 C 参与 D 教育

64、工会突出维护权益的深刻内涵,应该做到( )

A 主动维权 B 依法维权 C 科学维权 D 积极维权

65、个人劳动关系的特点( )

A 属于个人行为

B 个人劳动关系的双方主体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C 在生产过程中,个人劳动关系的双方又具有隶属性

D 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前提

66、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已发生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

A 劳动关系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转变

B 劳动关系多样化,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特征

C 劳动关系覆盖的劳动者数量和产业经济范围不断扩大

D 劳动关系法制化

67、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在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

A 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差异及矛盾显现化

B 就业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化造成劳动关系的不稳定

C 下岗、困难、农民职工等成为劳动者群体中的相对弱势群体

D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68、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是要正确看待( ),必然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 C 开创工会事业发展新局面 D 坚持中国工会性质

69、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对工会的领导是由( )决定的

A 任何国家的工会组织大都会受一定阶级的政党的影响

B 中国工会的性质

C 中国工会的历史选择和光荣传统

D 中国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

70、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有( )

A 劳动就业 B 收入分配 C 社会保障 D 劳动安全卫生

71、工会理论创新是( )的前提和基础。

A 维权工作 B 体制创新 C 工作创新 D 机制创新

72、工会工作创新的重点是( )

A 工会组建方面的工作创新

B 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工作创新

C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工作创新

D 解决困难职工生产生活困难方面的创新,活动方式的创新

73、“组织起来”与“切实维权”的关系是( )

A 相互联系 B 相互依存 C 相互补充 D 有机整体

74、党的十七大对工人阶级进一步发挥主力军作用提出了新要求,归纳起来是( )

A 要求工人阶级参与到改革开放的大局中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B 要求我国工人阶级成为继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的时代先锋

C 要求工人阶级发挥光荣传统,抓住发展机遇

D 要求工人阶级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行为楷模。

75、胡锦涛在中国工会十五大讲话中,对我国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提出了几点要求,分别是( )

A、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B 要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 要继续强化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

D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

76、认真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应该做到( )

A、坚持组织职工、动员职工、依靠职工、服务职工

B 进一步加强工会维权制度和机制建设

C 推动形成社会化的工会工作格局

D 建设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

77、《中国工会章程》是工会会员的( )

A 行动准则 B 行为规范 C 组织制度 D 领导原则

78、工会在服务职工群众中,开展哪些帮扶工作( )

A “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 B 送温暖工程

C 职工书屋建设 D “共同约定行动”

79、当前针对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工会开展了( )活动

A “共同约定行动” B 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

C “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公立业促发展”

D 加大工会干部培训力度

80、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是( )

A 是中国工会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B 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C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D 开创工会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基层就业项目有哪些

“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第一、团中央、教育部等四部门从2003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第二、中组部、原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

第三、教育部等四部门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第四、中组部、教育部等四部门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

第五、农业部等三部门从2013年期组织实施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

基层就业的意义

大学生到基层,在农村锻炼,可以磨炼人生,锻炼意志。只有经历过人生磨炼的人才会了解百姓的疾苦,今后就能为民谋幸福,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更好地了解民情、带动百姓致富。中央派遣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不只对大学生本身有意义,对百姓生活的改善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

一、填空题

1、首次以中央决定的形式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及其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4、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5、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6、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的就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改善人民生活)。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发展生产力)。

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的关系。

11、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13、作为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促进作用的是(党内民主)。

1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改善民生)。

15、科教兴国战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18、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

19、(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一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0、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

2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的观点。

2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4、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27、(经济发展)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30、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31、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32、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普惠性),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级分化。

33、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效益性),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34、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的(持续性),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

35、我国当前农村贫困人口已从两亿五千万减少到(两千多万)。

36、科学发展观认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都要体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37、“以人为本”中的“本”的意思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8、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9、(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最高理想和根本宗旨的集中概括。

40、党的根本建设(思想理论建设)。

41、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条件)。

42、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43、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4、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根本标志是(人的发展状态)。

45、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函包括(全面满足人的需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全面发挥人的才能)。

46、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包括(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一切归人民共享)。

47、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

48、(就业)是民生之本。

49、(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50、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党的基层组织)。

5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5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53、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4、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5、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56、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重点是(增强诚信意识)。

5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58、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其任务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9、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0、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首先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

61、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胡锦涛)提出来的。

62、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事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3、宣传工作的“三贴近”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64、人民群众利益表达的主渠道是(信访)。

65、从总体上看,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

66、(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限度。

67、(1982)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68、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69、2006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2000)美元。

70、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7%)的快速增长。

7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7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7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7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75、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76、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77、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稳定是(前提)。

78、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思想建设)。

79、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经济特区)。

80、(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81、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82、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8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84、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85、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86、(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8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民生问题)。

88、(加强法制建设)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

89、(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

90、为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社会保障,要发挥(商业保险)的重要作用。

91、(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9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93、加强教育工作,应该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94、实现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必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95、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9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97、要正确运用(税收)手段,使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

98、要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99、创新社会理念和管理方式要坚持(以人为本)。

100、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价值取向)方面的根本要求。

10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着力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102、我国始终不渝走(合作发展)道路,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1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4、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05、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要使(国内需求)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

106、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较量以(经济科技)为主。

107、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是对中国社会的(革命性)变革。

108、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

109、马克思主义学风是指(理论联系实际)。

110、宣传思想工作要把(群众的思想实际和群众需求)作为第一信号。

1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12、营造创新氛围主要是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

113、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坚定理想信念)。

114、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是(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115、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16、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健全民主集中制)。

11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118、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求真务实)。

119、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抓好(保持和发展党员队伍的先进性)这个基本工程。

120、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创新、惩防并举、统筹推进、重在建设)。

121、我县旅游品牌建设目标是(三色宕昌、九奇官鹅)。

二、选择题(100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 C )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 A )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4、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A ),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 ),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 )。

A.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B.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 C.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和平发展

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B )。

A.人本主义 B.以人为本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分析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提出了“两个没有变”,一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二是(C )没有变。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

7、( B )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

A.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8、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B )。

A.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B.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C )。

A.“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建设们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0、我党提出“立党为公”中的“公”的意思是( C )。

A.全体党员的利益 B.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 B )提出来。

A.国家硬实力 B.国家软实力 C.社会发展推动力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B )。

A.加强教育 B.改善民生 C.反腐倡廉

13、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 B )。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4、毛泽东在哪部文献中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A )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我们的形势和任务》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主要有(B)

A.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B.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C.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C)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 C )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

A.政治建设 B.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

18、要走( B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 B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政府收入 B.居民收入 C.企业收入

2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A )者比重。

A.中等收入 B.低等收入 C.高等收入

21、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 B )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A.财政 B.资源 C.人口

22、又好又快发展是( A )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A.科学发展观 B.可持续发展观 C.五个统筹

23、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 A ),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级分化。

A.普惠性 B.协调性 C.持续性

24、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 A )。投资与消费比列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

A.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B.投资率偏低、消费率较高

C.投资和消费都不足

25、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 A )。

A.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B.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C.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6、最全面表现以人为本精神的做法是(A)

A.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B.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

C.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

27、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的观点洧( B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C.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28、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要全面贯彻( C )的方针,积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A.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 B.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时要逐步提高哪两个比重( A )?

A.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合法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C.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小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 A )。

A.在实现社会全而进步的墓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B.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从而为建设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C.实现十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 )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

32、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 B )。

A.统筹兼顾、科学谋划 B.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C.科学谋划、总揽全局

33、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什么?( C )

A.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B.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精精神鼓舞斗志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4、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是(B )。

A.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B.百花齐鸣、百家争鸣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 A )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并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6、下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做到( C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效率优先

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37、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C)

A.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又重视环境资源指标 B.生产发展、尘活富裕、生态良好 C.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

3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五个统筹”的基础上。又提出了(A)等“三个统筹”,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

A.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B.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9、统筹城乡发展应贯彻的方针是( A )。

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B.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

C.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40、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B )

A.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B.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

C.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41、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就是要( C )。

A.把环境效益置于评价体系的首位 B.在我国杜绝污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C.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

42、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 B )。

A.修改国内法律法规中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不一致的地方,实现与国际接轨

B.在对外开放中求得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扩大开放

C.使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向外资全部开放

43、怎样准确把握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 C )

A.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并重.优先考虑现实利益

B.以现实利益为重,长远利益要建立在现实利益不断实现和积累的基础上

C.以长远利益为重,现实工作必须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4、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 A )。

A.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地处理我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B.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必考虑外部的风险和挑战

C.把从战略高度运筹大国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

45、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立场是( A )。

A.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B.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世界

C.运用统筹兼顾方法,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

46、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目的是( B )。

A.到问题最突出、条件最艰苦、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去了解实情

B.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和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好本地区本部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47、从总体上看,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 B )阶段。

A.低级 B.中级 C.中高级

48、( B ),从根本上决定了提高人民尘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限度。

A.生产力的落后状况 B.技术的落后状况 C.民主建设的落后状况

4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建立,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A.初步 B.完全 C.尚未

50、( B )的论断,不仅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也是对我国现阶段社会性质的科学判断,它是认识和解决我国当前一切重大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制定党的纲领、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A.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 B.我国正处于升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

基层就业具体指的是什么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有哪些优惠政策?

“西部计划”的相关政策如下 ①服务期间中央财政给予必要的生活补贴(含交通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 ②服务期间计算工龄,党团关系转至服务单位。本人要求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按规定保留两年。 ③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给予加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具体规定在当年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中予以明确。 ④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可适当加分,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 ⑤积极提供服务和帮助,但不直接负责就业。

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何规定?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鼓励青年学生走深入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2008年开始,连续选聘5年。选聘数量为10万名,每年选聘2万名。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选聘名额,由各地结合实际提出选聘计划,报中央组织部统筹研究后具体下达。

毕业生参加“到村任职”有哪些优惠政策?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 18号),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补贴、津贴按月发放;参加养老社会保险。 (2)在村任职期间,办理医疗、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 (3)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4)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5)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的,享受放宽报名条件、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县乡机关公务员应重点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 (6)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享受增加分数等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8)到西部和艰苦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 各地根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精神和上述政策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细化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有关规定。

什么是“三支一扶”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决定,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总的来说,就是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2万名左右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时间一般为2到3年,工作期间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工作期满后自主择业,择业期间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 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计划有哪些优惠政策? 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大学生除在工作期间享受一定的生活、交通补贴,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外,对服务期满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等有关政策;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时,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分数以及其他优惠政策优先录用;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服务2年以上,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时,由接收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职务工资标准,其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等。(具体参照各地当年出台政策)

什么是“特岗教师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教师〔2006〕2号),各省结合教师队伍整体超缺编情况、学科结构分布等因素,经省政府同意,报教育部核准,面向全国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地区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特岗教师聘期3年。

毕业生参加“特岗教师”有何优惠政策?

“特岗教师计划”是有资金保障的。根据海南省2008年实施情况,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中央财政视实际招聘人数核定经费,按每名特设岗位教师年工资性补助18960元。受援市县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收入。凡当地新录用同等学历公办教师年收入低于18960元的,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收入按18960元执行;收入高于18960元的,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收入按当地实际标准执行。高出部分由省财政承担。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特设岗位教师的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险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业保险)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以及招聘、培训和资格认定等项工作省级所需的经费。市县级财政承担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间所需周转房的建设、维修费和3年期满后愿意继续任教的特设岗位教师人员经费。 根据海南省教育厅、财政厅有关文件,海南省“特岗教师”有如下优惠政策: (1)特设岗位教师享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2)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设岗位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训计划”要求的3年基础教学实践。 (3)特设岗位实行合同管理。合同中应详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聘用期内,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严格按合同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履行合同要求的义务,经教育无效,不适合继续任教的,要及时将其解聘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 (4)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结束后愿意留在当地学校任教的,有关市县应负责落实其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本市县财政发放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对重新择业的,省、市县有关部门应在辖区内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和帮助。城市、县城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要补充人员时,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聘期已满、考核合格的特设岗位教师。 (5)聘任期内,特设岗位教师户口可根据本人意愿,可留在原籍,也可以迁往受聘市县;档案关系统一转至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

法律知识竞赛试题

单选题

1.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C)以上的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C)以上多数通过。

A.1/4;213B.113;2j3C.115;213D.114;l/2

2.在直接选举的地方,(A):

A.全体选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B.全体选民的213投票选举有效

C.全体选民投票选举有效D.全体选民的3/5投票选举有效

3.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选举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其选举工作由(C)主持:

A.该级人大常委会B.选举委员会C.该级人大主席团D.该级政法委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B)

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5.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代表候选人需要获得(C)方为当选

A.全体选民过半数的选票B.全体选民的213选票

C.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的选票D.参加投票的选民的2/3选票

6.我国从(B)年开始采用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

A.1986年B.1988年C.1993年D.1995年

7.在实行直接选举的地方,选民(A)人以上就可以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

A.10B.20C.30D.40

8.罢免直接选举所产生的人大代表,须经过(A)通过。

A.原选区过半数的选民B.本级人大常委会

C.上一级人大常委会D.原选区参加选举的过半数的选民

9.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B)

A.监察机关B.法律监督机关C.法律检察机关D.纪律检察机关

10.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现行宪法进行了(C)次修改:

A.1B.2C.3D.4

1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C)

A.人民民主专政B.社会主义C.人民代表大会制D.多党合作制

12.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依据是:(B)

A.宪法序言B.宪法第31条C.中英联合声明D.香港基本法

13.有权批准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14.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国家机关是:(B)

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政府C.审判机关D.检察机关

巧.我国的国家性质是:(A)

A.社会主义B.人民民主专政C.多党合作制D.共和制

16.根据选举法,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设区的市、的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

(D)产生

A.上级任命B.下级委派C.直接选举D.间接选举

17.国家的最高监督权由(C)行使

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

18.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由(A)选举和罢免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家主席D.国务院

19.公民认为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的自治条例、的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

可以向(B)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20.(B)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的自治条例、的单行条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21.(D)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D.国务院

22.某省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D)有权撤销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该地方人大D.该地方人大常委会

23.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D)日内报国务院备案

A.10B.15C.20D.30

24.乡镇人大每届任期为:(B)

A.3年B.5年C.4年D.2年

25.我国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A)

A.中央军事委员会B.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C.国防部D.国家主席

26.有权决定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范围戒严的国家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中央军委C.国务院D.全国人大常委会

27.有权批准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的区域划分的国家机关是:(C)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

28.全国人大的工作方式是开会,每年一次,于第一季度举行,由(D)召集

A.执政党B.国家主席C.人大主席团D.全国人大常委会

29.选举法规定,补选人大代表的程序和方式,由省、的自治区、的直辖市的(C)规定

A.人民政府B.人大C.人大常委会D.全体代表

30.选民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每一选民接受的委托不得超过:(C)

A.1人B.2人C.3人D.4人

31.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指导思想是:(D)

A一国两制B.中英联合声明C.四项基本原则D.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32.爱国统一战线是:(B)

A.阶级联盟B.政治联盟C.经济联盟D.民族联盟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与地方委员会之间的关系是:(B)

A.领导关系B.指导关系C.监督关系D.从属关系

34.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是:(C)

A.四项基本原则B.三个代表C.邓小平理论D一国两制

35.我国现行宪法是(D)年颁行的

A.1954年B.1978年C.1975年D.1982年

36.下列关于《共同纲领》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B)

A.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B.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C.由全国人大制定

D.由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

37.我国宪法规定,修改宪法由全国人大以(B)以上的多数通过

A.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B.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C.到会代表的过半数D.全体代表的过半数

38.作为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国家主席是在哪一部宪法中恢复设置的:(D)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39.国家对个体、的私营经济实行:(C)

A.保障B.鼓励C.引导、的监督和管理D.支持

40.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C)

A.公民B.国民C.人民D.全体公民

41.居民委员会的主任,由(C)产生

A.上级政府指派B.党组织指定C.居民选举D.上级政府任命

42.从哪部宪法开始将民族自治地方确定为自治区、的自治州和自治县:(A)

A.1954年宪法B.1975年宪法C.1978年宪法D.1982年宪法

43.在特别行政区内发生的案件,以(C)法院作为最高审级,其判决即是最终判决: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B.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C.特别行政区的终审法院D.特别行政区巡回法院

44.下列哪些是现行宪法新增加的内容:(C)

A.平等权B.受教育权C.人格尊严不受侵犯D.迁徙自由

45.下列哪些是现行宪法新增加的内容:(C)

A.平等权B.受教育权C.人格尊严不受侵犯D.迁徙自由

46.有权制定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47.地方政府规章应当报(D)备案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本级人大D.本级人大常委会

48.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B)

裁决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最高人民法院D.仲裁委员会

49.部门规章之间、的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物的规定不一致时,由(C)裁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仲裁委员会

50.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的过程中遇到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物

的规定不一致时,由(D)报请国务院裁决

A.当事人B.受理案件的法院C.审理案件的法官D.最高人民法院

51.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的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章,属

于特别法与一般法关系,且两者之间规定不一致的,适用:(B)

A一般法B.特别法C.宪法D.领导指示

52.如果同属于特别法或者一般法,但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应适用:(B)

A.旧法B.新法C.宪法D.领导指示

53.我国刑法规定,对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A)c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免除处

54.我国刑法对效力范围的规定以(A)为基础。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

55.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是指(B)。

A.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期限B.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

C.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期限D.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期限

56.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追溯时效的计算从(B)计算。

A.犯罪行为停止之日B.犯罪终了之日C.犯罪完成之日D.危害结果产生之日

57.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同时被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B)o

A.免于执行B.仍须执行C.暂缓执行D.可以执行

58.依照刑法的规定,故意犯罪(B)o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应当负刑事责任C.刑法分则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必然负刑事责

59.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经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B)c

A.20年B.10年C.15年D.15年以上20年以下

60.对预备犯比照既遂犯(B)0

A.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B.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61.拘役的期限为(C)。

A.6个月以上1年以下B.3个月以上2年以下C.l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D.3个月以上1年以

62.我国刑法第13条的”但书”中规定的’‘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B)o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不构成犯罪C.是犯罪不判处刑罚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刑罚策略

63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是(B)。

A.犯罪工具B.危害行为C.危害结果D.犯罪手段

64.刑法规定,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的,对教唆犯(B)。

A.不以犯罪论B.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C.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D.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65.我国现行刑法是(D)o

.A.79年刑法B.79年刑法以及以后制定的单行刑法

C.79年刑法以及以后的附属刑事法规D.97年修订后的刑法

66.犯罪分子被法院判处剥夺政治权利3年,执行机关是(B)。

A.人民法院B.公安机关C.人民检察院D.劳改机关

67.下列罪犯,依法应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是(C)。

A.故意犯罪的罪犯B.故意犯罪的主犯

C.危害国家安全及被判处死刑、的无期徒刑的罪犯D.严重的经济犯罪的罪犯

68.教唆不满(C)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2015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2015版法律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ZO周岁

69.数罪并罚中的”限制加重”是指(D)。

A.重刑吸收轻刑B.将所犯数罪分别宣告的刑罚合并执行

C.以数罪中最重的刑罚为基础,再加重一定的刑罚作为执行的刑罚

D一行为触犯数个罪名在总和刑以下处罚

70.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B)c

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不得少于1个月B.原判刑期以上,l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

C.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不得少于2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l年以下不得少于6个月

71.不属于犯罪客体种类的是(C)o

A.直接客体B.同类客体C.间接客体D一般客体

72.刑法上的减刑指(C)。

A.减轻处罚B.对原判刑罚改判C.减轻原判刑罚D.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73.(C)人犯罪,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

A.聋人B.哑巴C.盲人D.14一18岁的人

74.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上,采用的是(D)o

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end#D.从旧兼从轻原则

75.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D)。

A.物质关系B.思想关系C.人际关系D.社会关系

76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是(A)。

A.危害行为B.危害结果C.犯罪的时间、的地点、的方法、的手段D.犯罪的因果关系

77.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B)o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78.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侵害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利益,仍然可以依照中国法律追究,但在

外国已受过刑罚处罚的(A)o

A.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B.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

C.可以从轻、的减轻或免除处罚D.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79.不是犯罪构成要件的是(A)。

A.犯罪对象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

80.犯罪的罪过包括(A)。

A.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B.犯罪动机C.犯罪目的D.犯罪意识

  • 评论列表:
  •  蓝殇迟山
     发布于 2022-09-29 17:07:23  回复该评论
  •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基层就业具体指的是什么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  余安倾弋
     发布于 2022-09-29 20:05:56  回复该评论
  • 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C.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坚持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27、各级
  •  丑味友欢
     发布于 2022-09-29 16:01:57  回复该评论
  • 特岗教师计划”是有资金保障的。根据海南省2008年实施情况,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中央财政视实际招聘人数核定经费,按每名特设岗位教师年工资性补助18960元。受援市县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收入。凡当
  •  辙弃路岷
     发布于 2022-09-29 20:05:34  回复该评论
  • 例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家主席21.(D)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D.国务院22.某省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D)有权撤销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该地方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