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怎么联系黑客,黑客联系方式,顶级黑客在线接单网站,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九下化学一二单元知识(九下化学第一节知识点)

本文目录一览: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 方法 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化学知识点相关内容推荐↓↓↓

高一化学 学科必考知识点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总结

高二化学 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1

常见的酸和碱

石蕊和酚酞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用于金属除锈,人的胃液里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2、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不挥发。浓硫酸有吸水性,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用于金属除锈。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衣服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4、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否则会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5、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酸的化学性质

由于酸溶液中都有H+,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铁锈与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铁锈与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Fe2(SO4)3+ 3H2O

铁锈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CO2、SO2、HCl)。氢氧化钠可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物理变化),还能和CO2反应而发生变质(化学变化),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工业上制氢氧化钠:Na2CO3+Ca(OH)2== CaCO3↓+2NaOH

2、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可做建筑材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2)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制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 + H2O == Ca(OH)2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

3、碱的化学性质

由于碱溶液中都有OH-,所以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和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中和反应 2NaOH + H2SO4== Na2SO4+2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酸性;硫酸厂的污水中有硫酸,可以用熟石灰中和;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分泌蚁酸),可涂上含有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2、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用pH,pH的范围在0~14之间。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4、测定pH的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5、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 雨水 的pH约为5.6,酸雨的pH 5.6。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3

生活中常见的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有毒;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又叫小苏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一、氯化钠:

1、用途:是重要的调味品;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制的;公路上的积雪可以用氯化钠来消融。

2、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玻璃棒引流;(3)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用途: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能治疗胃酸过多。

2、CO32-或HCO3-的检验方法:加盐酸,产生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物质中有CO32-或HCO3-。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 CO2↑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NaHCO3 +HCl==NaCl +H2O +CO2↑

三、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盐和盐反应、盐和碱反应还要求反应物都可溶。

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4

化学肥料

一、化肥简介

1、氮肥

(1)、作用:使作物叶色浓绿。

(2)、常用氮肥:尿素、氨水、铵盐、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

2、磷肥

(1)、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2)、常用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等含磷物质。

3、钾肥

(1)、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2)、常用钾肥:硫酸钾和氯化钾等。

4、复合肥料

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叫复合肥料,如磷酸铵和硝酸钾(KNO3)等。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有效成分高。

5、使用化肥的利与弊: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合理使用会污染环境。

6、使用农药的利与弊:使用农药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

1、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据此可以检验铵态氮肥,同时注意这类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

2、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5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食物的成分中有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称为营养素。

一、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瘦肉、鱼、鸡蛋、牛奶、豆类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些物质如甲醛等会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

二、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淀粉属于糖类,稻、麦、马铃薯等富含淀粉。蔗糖存在于甘蔗、甜菜中,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就是蔗糖。

三、油脂:在常温下,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呈固态,称为脂肪,二者合称油脂。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四、维生素: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

课题2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常量元素:

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等。青少年缺钙会得佝偻病,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

二、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小于0.01%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1、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碘、氟等。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缺硒会引起癌症;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缺氟易产生龋齿。摄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2、非必需微量元素:如铝、钡、钛等。

3、有害微量元素:如汞、铅、镉等。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CO、CO2、CaCO3等看作无机化合物。

二、小分子与有机高分子

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称为小分子: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高达几百万或更高,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三、有机合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塑料有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四、“白色污染”与解决方法

1、“白色污染”的危害: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焚烧含氯塑料会造成空气污染。

2、解决方法;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五、用燃烧法鉴别棉、羊毛和合成纤维产品

燃烧时无特殊气味,灰烬易碎的是棉纤维;燃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灰烬易碎的是羊毛纤维;燃烧时有特殊气味,燃烧后有黑块的是合成纤维。

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九年级化学溶液知识点归纳与考点梳理

★ 九年级化学最全必背知识点

★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与初三化学学习方法总结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 关于九年级化学复习计划归纳大全

★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梳理整理大全

★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九下化学123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以及其 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 , 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和 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 和 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 会破裂,而 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 和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 , 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 ,其中含有 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 ,该气体能使 变 ,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 元素。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的 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 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三”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能用 拿药品;不能把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 。

②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mL,固体 。

③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 ;不要 ;更不要 。 (2)药品取用方法(往试管里加固体药品或倾倒液体药品)

固体药品:①块状:用 夹取;操作要领是:“一平、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慢慢地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缓滑至试管底部)。

②粉末状:用 (或 )取用;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邵,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取下瓶塞 着放,标签 缓慢倒,用完盖紧原处放。”

(3)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①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使视线与液面凹面最 处保持水平,②应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用大小适当的量筒。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①禁止向 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②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 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 加热;④熄灭时,用 灭,不能用嘴吹;⑤盛酒精量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1/4。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②很热的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受热不匀而破裂;③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 ;④加热前应先 试管;⑤试管应 放在外焰上;⑥试管口不能朝着 的方向;⑦给试管里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 倾斜,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

3.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①倒去废物(要倒在指定的容器内);②用水冲洗并加以振荡;③用试管刷刷洗;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上附着不溶于水的碱、碳酸盐、金属氧化物等,可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如果玻璃仪器内壁附有油污,可先用少量纯碱溶液或洗衣粉刷洗,再用水冲洗。当玻璃仪器上的水既不 也不 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4.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物 码,称量时:M物=M码 M游码

若不小心做成了: 物 码,称量时:M物=M码 M游码

一、基础过关题

1、将下列实验所用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 ;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用 、 ;

③给物质加热时,需要用 ;

④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需要用 ;

⑤能加热的仪器是 ;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加热时,应用火焰的 部分加热。

2、锌粒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为 。碳酸钠粉末放入稀盐酸中,有大量气泡,如果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 气体。

3、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其容积的( )

A、3/4 B、1/4 C、2/3 D、1/3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取用砝码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C、使用完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D、固体药品只能用药匙取

5、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将块状固体放入直立的试管内 B. 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

C. 用药匙取固体药品后,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D. 用胶头滴管吸取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7、既能用来给固体加热,又能用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有( )

A、烧杯 B、试管 C、量筒 D、集气瓶

8、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嘴吹灭 D、用湿抹布扑盖

9、在实验室中取用一定量的下列药品,可以用量筒的是( )

A、盐酸 B、锌粒 C、大理石 D、碳酸钠粉末

二、能力提高题

1、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⑧坩埚钳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④⑤⑧

2、小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游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

A、15g B、15.0g C、14.5g D、14.0g

三、拓展延伸题

1、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见下图)。

傍晚,在塑料袋上都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试验,发现A中木条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变浑浊。

(l) 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 更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 作用。

(2) 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

说明B中 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 作用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一.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混合物,均匀,相对稳定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按体积比):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0.94% 0.03%

2.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3.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空气保护:

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的污染源:有害气体( 、 、 )和烟尘(粉尘和灰尘)。

(2)危害:①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②影响作物的生长,③破坏生态平衡;④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改善环境状况;③使用清洁能源;④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三.纯净物 混合物

5.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氧气( ),氢气( ),氮气( ),氯化钠(

6.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

7.怎样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纯净物,每一种纯净物有自己的化学式,因此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盐水:由食盐( )和水( )两种纯净物溶解混合而成,空气:由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稀有气体等多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固定的物质,有自己的一种化学式。如碳酸钙( )、高锰酸钾( )、氯气( )、氮气( )等。

四.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课时2 氧气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

写出你所知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4.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5.几个化学概念: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可表示为:A+B+……→E(简称“多合一”)

请写出五个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

(3)缓慢氧化: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如呼吸、钢铁生锈等。有热量放出。

(4)氧化物:像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由氧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各种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比较如下表

物质 空气中 氧气中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火光明亮,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方程式

硫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并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山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木碳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蚀的气体

反应方程式

铁丝 不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反应方程式

课题3 制取氧气

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2H2O2 MnO2 2H2O+ O2↑

请指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生成物是

MnO2在该反应中作 。它的特点是,在化学反应前后 和 不变,其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 。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请回忆、描述用该反应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操作方法;收集;检验;验满 等

2.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C+……(简称“一变多”)。

请写出五个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基础过关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态氧气 B、蔗糖水 C、洁净的空气 D、五氧化二磷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燃烧,轮胎爆炸 B、湿衣服晾干,酒精挥发

C、菜刀生锈,牛奶变酸 D、铁制成铁锅、植物光合作用

3、如果在宇宙飞船上划燃火柴,火焰会熄灭,这是由于( )

A、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宇宙飞船上温度太低 D、空气流动形成风把火焰吹灭

二、能力提高题

1、某实验小组进行有关红磷燃烧的系列实验(如下图)

A B C

(1)实验一:如图A所示,将点燃的红磷插入集气瓶中,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可看到集气瓶中产生大量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2)实验二:如图B所示,将过量红磷点燃插入集入瓶中,塞紧橡皮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内,吸进水的体积大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此实验的目的是 ;

(3)实验三:如图C所示,将少量红磷放置在一块铁板上,再用细砂完全覆盖,用酒精灯加热铁板一段时间,看不到明显现象,这是因为 ;撤去酒精灯后立即将砂子拨开露出红磷,看到红磷燃烧,这是因为 。

三、拓展延伸题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逐渐走进家庭,但随着小轿车和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含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物质)就成了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许多城市为了创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空气质量。如规定所有机动车要安装尾气净化器,它的特点之一是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你认为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还有: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氢气的物理性质:

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 溶于水、密度非常 的气体。

二.氢气的化学性质:

1.氢气具有可燃性,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化学反应方程式 利用该性质的氢气用途:

2.氢气具有还原性: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氢气还原氧化铁:

利用该性质的氢气用途:

3.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点燃前一定要 。

检验氢气纯度的力法是: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

三.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

3.据你所知,能从酸中置换出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

四.单质和化合物

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

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O2 ;H2O ;KClO3。等

单质和化合物比较

概念 举例 区别 相同点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H2)氧气(O2) 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H2O)、二氧化碳(CO2) 不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3.单质和化合物最直接的区分方法是从组成上区分,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如铁、铝、碳、硫等;而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或可从名称上看出来,如二氧化碳、高锰酸钾等。另外,单质一般不能分解,而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粒子—— 、 、 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 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4.分子是 ;分子是由 构成的。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 , 没有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 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单晶硅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6.用分子——原子论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由 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变化。

课题3 水的净化

1.过滤是一种从液体中分离出不溶性固体的方法,利用它可将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与水分离开。

⑴过滤操作中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a.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

b.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a.倾倒液体时,烧杯与玻璃棒接触

b.玻璃棒末端与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接触

c.漏斗下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接触

⑵通过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① ;② ;③ 等。对仍浑浊的滤液应再过滤一次,直到澄清为止。

日常生活中可采用下列物品代替实验室中的过滤器来过滤液体。如砂石过滤层、活性炭层、蓬松棉、纱布等。

2.活性炭既能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

3.净化水的方法有: 等方法。

若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4.含有较多 的水叫硬水水 ;不含或含较少 的水叫软水水 。

⑴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

⑵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

②烧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严重时可能引起爆炸。

⑶硬水软化的方法: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总水量很 ,但 很少。

2.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工业生产中废水未达标排放;农业上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5.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要 。

6.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有:

(1)禁止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对被污染的水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3)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一、基础过关题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________水,通过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操作,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 __________。

2、将下列物质中混合物有 ,纯净物有 ;单质有 ,化合物有 (填序号)。

(1)空气;(2)氧气 ;(3)水蒸气(4)高锰酸钾;(5)铁粉(6)氮气。

(7)五氧化二磷,(8)澄清石灰水 ,(9)氯化钠

3、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填序号)___ _______。

①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稀有气体;②经过吸附、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

③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的生成物;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的液体;

⑤硬水经处理后得到的软水;⑥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物;

⑦点燃后会产生爆炸的气体;⑧部分结冰的纯水。

4. 据“世界环境日”的现场报道,珠江入海口水下能见度不足10cm。其主要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①工业废水;②生活污水;③泥沙;④雨水。下列回答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 从微观上看,电解水发生改变的是( )

A.水分子 B.氢原子、氧原子 C.氢元素 、氧元素 D.氢分子、氧分子

6. 常温下,碘与镁化合时速率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剧烈且形成美丽的紫色烟,此时水的作用是( )

A.反应物 B.氧化剂 C.催化剂 D.还原剂

7.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过氧化氢 D.液态空气

8. 下列对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B.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C.水资源不足,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

D.我国水资源十分丰富,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各国之首

9. 如图所示,铁匠将烧红的铁器打制后放入冷水中时,升腾起一团“白气”,“白气”是由 ( )

A.水汽化形成的 B.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铁汽化形成 D.铁和水反应生成的

10. 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方法是( )

A.用火力发电厂提供的电力电解水 B.在高温下用焦炭和水蒸气反应

C.用太阳能分解水 D.在高温下用铁粉与水反应

11.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将深颜色的衣服和浅颜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可能会使浅色的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染料中的( )

A.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二、能力提高题

1. 分子与原子的相似点是( )①质量甚微;②体积甚小;③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④在化学变中可分;⑤微粒间有间隔;⑥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2. 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碳原子 C.碳原子和氧原子 D.二氧化碳分子

3.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B.氮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C.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与软水——肥皂水

4. 下列过程中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的有( )

A.酒精灯忘记盖帽,时间久了酒精变少 B.将蔗糖溶入水中形成有甜味的糖水

C.煮饭时,火过猛饭被烧焦 D.100mL水和100rnL酒精混合后小于200rnL

5.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变大了 B.水分解成了氧气和氢气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 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6.据报纸登载,去年底深圳某商场开业庆典时,店外挂满氢气球,店周围挤满了欲入店的人。在拥挤中有氢气球被挤爆,遇上点燃的香烟,引起爆炸,并引发邻近一串氧气球爆炸。迅速掠过的火苗烧了一些顾客的头发,并浅度灼伤20多人的皮肤。简要回答:(1)以上事实说明氢气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2)解释爆炸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题

1. 设计一简单实验,区别水和食盐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2. 我们都知道土壤中也含水,那就请你设计实验:

(1)证明土壤中含有水。

(2) 测定土壤中水的含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都有啥?急用,跪求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 (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 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 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

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

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 O2 N2 CO2 稀有气体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 78% 0.03% 0.94% 0.03%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 产生大量白烟

硫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 MnO2 2H2O + O2↑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 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 物理 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 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 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 = 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 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 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 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 + CuO === Cu + H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 + H2SO4 = ZnSO4 +H2↑ Zn + 2HCl = ZnCl2 +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 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

不可用浓硫酸或硝酸的原因 浓硫酸和硝酸有强氧化性 。

4、氢能源 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三、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四、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

物质 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

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

混合物(多种物质)

分类 单质 :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纯净物 (一种元素)

(一种物质) 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C6H12O6、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 酸 HCl H2SO4 HNO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4 Na2CO3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复习学案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书写方法:

b、意义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 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 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 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3 Fe2+:3个亚铁离子

2H2O 两个水分子, 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

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

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 化学式 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九年级化学1-5单元知识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3、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

氮气(n2)78%,氧气(o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

so2、co、n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4、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5、氧气的化学性质: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 木炭(黑色固体)燃烧

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 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硫(s)+ 氧气(o2) 二氧化硫(so2) 化学方程式:s + o2 so2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 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 评论列表:
  •  礼忱夙世
     发布于 2022-10-11 11:54:55  回复该评论
  • 。三、拓展延伸题1. 设计一简单实验,区别水和食盐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2. 我们都知道土壤中也含水,那就请你设计实验:(1)证明土壤中含有水。(2) 测定土壤中水的含量。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都有啥?急用,跪求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