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怎么联系黑客,黑客联系方式,顶级黑客在线接单网站,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知识点(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知识点总结)

本文目录一览:

初二上生物知识梳理

八上生物知识点及检测

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知识点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游泳:胸鳍和腹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方向

2)呼吸:用鳃,鳃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其他水生动物

腔肠动物(海葵)、软体动物(乌贼)、甲壳动物(虾) 海豚(哺乳类)、龟(爬行类)等

二.检测

1.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胸鳍和腹鳍有保持平衡作用 B.尾鳍能控制前进方向

C.鱼只靠鳍运动 D.靠躯干和尾部的左右摆动游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生活的动物都用鳃呼吸 B.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鱼类

C.流出鳃的水含氧量减少 D.所有鱼的体表都有鳞片

第二节.陆生生活的动物

一.知识点:

1.陆地生活的动物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发的结构。如昆虫具有外骨骼

2)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4)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蚯蚓:

1)身体由许多环状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靠近身体前端有环带:

2)运动:肌肉与刚毛配合蠕动

3)呼吸: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3.家兔:

1)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2)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个腔,两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3)神经: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4)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保温),胎生,哺乳 (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

二.检测

1.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下列不属于陆地生存的动物特征的是

A.有外骨骼的动物 B.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的动物

C.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呼吸器官的动物 D.用鳃呼吸的动物

2.下列关于蚯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属环节动物 B.环带靠近身体前端

C.靠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D.蚯蚓是恒温动物

3.下列关于家兔的说法有误的是:

A.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属哺乳动物 B.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有特别发达的盲肠

C.心脏四个腔,一条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D.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一.知识点

1.鸟类(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1)运动:前肢变为翼,胸肌发达;骨中空,内充空气

(2)消化:食量大,消化强,直肠短,不储粪,有利于减轻体重

(3)循环: 心脏分四腔,血液输送氧、营养物质的能力强

(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属恒温动物,生殖为卵生

2.昆虫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着生在胸部,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节肢动物的特征:

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种类包括昆虫和蜘蛛、虾、蟹等。

4.水陆两栖的动物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二.检测: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鸟类身体上最发达的肌肉是胸肌 B.鸟的气囊一端与肺相通,能辅助呼吸

C.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 D.鸟类呼气和吸气时,都在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2.下列关于昆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昆虫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 B.体表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昆虫是惟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D.蜘蛛是昆虫,它和蝗虫都是节肢动物

3.两栖动物是

A.幼体和成体都能生活在水中或陆上的生物B.既能生活水中,又能生活在陆上的动物

C.成体只能生活在陆上 D.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知识点

1.运动系统组成:骨骼和肌肉。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肌肉(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

2.运动时,神经传来的刺激,使骨骼肌肉收缩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关节是支点,

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4.运动由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消化系统(提供能量)、呼吸系统(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

5.动作产生的意义:动物发达的运动能力,有利于觅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二、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B.关节对骨的运动起支点作用

C.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D.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一组肌肉相互配合运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B.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 D.哺乳动物的运动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知识点

1.从动物行为的表现上,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

2.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本能)

实例:蜜蜂采蜜、鸟类迁徙、小鸟在池边喂金鱼等

2)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实例:训练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

二、检测: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先天具有的本能,由遗传因素决定。

C.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D.蚯蚓走迷宫,黑猩猩吃高处的香蕉等都是学习行为

2.下列属后天性行为的是

A.婴儿吃奶 B.蜘蛛结网 C.小鸟喂鱼 D.公鸡绕道取食

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知识点:

1.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分工,等级

2.白蚁群体(无等级制度:雌蚁、雄蚁、工蚁、兵蚁))狒狒群体(有等级制度:“首领”雄狒狒、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幼狒狒)

3.通讯:动物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二.检测:

1.下列关于有社会行为的动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都是营群体生活的 B.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组织、分工、等级

C.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D.蚂蚁靠气味通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讯是营群体动物群体生活的一个主要条件B.人们喷洒性外激素是为了直接杀死害虫

C.蝶蛾昆虫雄虫能分泌性外激素 D.虎和狼都是群体生活动物

第三章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知识点:

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相对平衡

3.食物链或食物网出问题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4.动物和植物关系:

1)传粉利于植物繁殖后代,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利于扩大植物分布范围。

2)某种动物数量过大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

二、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B.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数量能无限增长

C.如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D.生态平衡就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绝对稳定状态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的生理过程叫光合作用

B.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就不能循环

C.动物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物质

D.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CO2、尿液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3.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养育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这句话可以用:

① ② ③

太阳能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能量 动物体内有机物的能量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来解释,对①②③的说明,正确的是

A.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 B.①表示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

C.②表示蒸腾作用③消化与吸收 D.②表示消化与吸收③表示呼吸作用

4关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A.动物和植物形成相互对立关系

B.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利于其繁殖后代

C.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分布范围

D.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一.知识点:

1.最理想生物反应器乳房生物反应器(对遗传基因改造,使其乳房可产出人们所需的物质.)

2.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好处:节省费用 减少生产程序和污染

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某种仪器设备.

二.检测:

1.关于生物反应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即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物质

B.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C.人们对通过对动物的乳房进行改造,使其乳房能产出人们所需物质

D.生物反器来生产能节省费用,减少污染

2.关于仿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模仿生物某些结构和功能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B.宇航服是对长颈廘的仿生

C.克隆羊是仿生 D.智能电脑和机器人是模仿人的大脑的仿生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知识点:

1.细菌菌落: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大,霉菌菌落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呈现不同颜色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

(1)配制培养基(2)对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3)接种(4)恒温培养

3.细菌和真菌生存条件:(1)水分、适宜温度、有机物(2)有的需氧,有的厌氧

二、检测

1.请判断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

C.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 D.细菌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2.下列关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叙述正确的是( )

A琼脂含有丰富营养 B接种前对培养皿和培养基都必须高温灭菌

C.将培养基高温灭菌后就可以接种了 D.接种后的培养皿必须放在冰箱冷低温培养

3.在“检测不同环境的细菌和真菌”探究实验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两套培养皿,并且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B.在教室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这是接种

C.采集细菌和真菌后,还要将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

D.用无菌棉棒在口腔采集, 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4.关于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没有细菌 B.生存需要水分、适宜温度,还有有机物

C.细菌和真菌没有叶绿体,属消费者 D.所有的菌生存都需要氧,如乳酸菌

第二节细菌

一.知识点:

1.细菌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

2.细菌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属分解者。

4.生殖方式:分裂繁殖

5.芽 孢 : 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

二.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文·虎克最早观察到细菌,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B.巴斯德证明细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C.只有用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细菌形态

D.细菌有杆菌、螺旋菌、球菌,形态不同,结构基本相同

2.关于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 B.细胞内没有遗传物质

C.细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D.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

3.关于细菌营养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大多数细菌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有机物作营养,叫异养

B.进行腐生生活的细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进行寄生生活的细菌,只能靠吸收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的有机物来生活

D.细菌只能靠分解动植物遗体生活

4.关于细菌生殖方式说法不对的是( )

A.靠分裂进行生殖,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无处不在

B.在适宜环境,不到半小时的细菌能分裂一次

C.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壁变厚形成芽孢

D.芽孢是细菌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

第三节真菌

一.知识点:

1.真菌的种类:有单细胞(如酵母菌)和多细胞(如蘑菇和霉菌)

2.真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细胞核;

3.真菌的生殖:孢子繁殖后代

4.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腐生)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5.酵母菌:有氧呼吸:葡萄糖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葡萄糖 酒精(多)+二氧化碳+能量(少)

6.比较细菌和真菌

比较项目

细菌

真菌

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单细胞

既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

是否有形成细胞核

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营养方式

无叶绿体,异养

无叶绿体,异养

二、检测:

1.关于青霉和曲霉的异同不正确的是

A.都有菌丝 B.都是多细胞 C.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 D.都是绿色孢子

2.关于细菌主要特征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是个体微小,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②既有个体微小的种类,也有个体较大的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 ③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个体 ④通过分裂方式繁殖后代 ⑤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第五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知识点:

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利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

3)与动植物共生。

2.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不能分开的现象,互利共生。

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助分解纤维素;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二.检测:

1.对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腐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CO2、水和无机盐

B.植物可利用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C.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D.寄生细菌和真菌能依靠活的动植物或死亡的动植物遗体生存

2.关于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它们患病

B.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够与动植物共生,

C.有些菌类,可以在动物肠胃内,分解草料纤维素,动物为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

D.人体内肠道内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没有益处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一、知识点:

1.食品制作: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用酵母菌;制作酸奶、泡菜用乳酸菌;制醋用醋酸菌; 制酱用霉菌。

2.食品保存:腐败原因----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殖所导致;

保存原理----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殖;

保存方法----低温保存、高温灭菌保存(如巴氏消毒)、缺氧保存等

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

渗透法、冷藏冷冻法

3.疾病防治:抗生素是真菌;转基因技术与胰岛素(治糖尿病的药物)

4.环境保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

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

二.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作馒头或面包酿酒用酵母菌 B.制作酸奶、泡菜用乳酸菌

C.制醋用醋酸菌 D.制酱用醋酸菌

2.制作甜酒操作中错误的一项是

A.蒸熟糯米,并用冷开水冲洗,装入清洁容器

B.将酒曲(含酵母菌)碾成末后与糯米均匀混合在一起,压实中间控坑

C.将混合后的糯米放于容器中,盖上盖子

D.容器置于冰箱中防止杂菌进入

3.下列的防腐方法与防腐原理不正确的是

A.袋装牛奶→巴斯德消毒法(加热灭菌)

B.咸鱼→ 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鱼中水分,食盐可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

C.果脯→ 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水分)

D.肉类罐头→脱水法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杀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B.利用细菌可以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如甲烷菌

C.青霉素由细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属抗生素类药物

D.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内,产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知识点:

1.生物分类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

2.生物分类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5.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简单到复杂)

二.检测:

1.(2010江门中考题)关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共同点是

A.都生活在水中 B.都有根、茎、叶分化C.都是不结种子的植物D.植株内都没有输导组织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分类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

B.裸子植物比被子植物高等,它没有种子

C.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D.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是按低等到高等排列

第二节从种到界

1. 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2.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3.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相似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似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远;

4.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5. 生物命名法: 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6. 马的生物分类:(从小到大)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亚门

二、检测:

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其重要意义是

A.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B.能给每一种生物不同名称

C.可以根据分类弄清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

D.说明了分类单位可以分为:种、属、科、目、纲、门、界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B.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C.七个等级中界的共同特征最多 D.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加词

第二章认识生物多样性

一.知识点: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被子植物的故乡” B.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C.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D.科学家可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

2.关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的个体基因组成有差别,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基因库

B.每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种类没有联系

C.某种生物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剧变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D.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知识点:

1.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最有效措施)2)迁地保护 3)建立种质库4)法制管理

3.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扬子鳄是中生代动物“活化石”。珍稀的植物有珙桐和银杉,都是植物中的“活化石”.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二.检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扬子鳄是是中生代动物“活化石” 珙桐和银杉,都是植物中的“活化石”

B.森林大面积减少会使森林生态系统受破坏,造成湿度降低,植物减少,动物由于失去栖息地和食物,种类和数量也减少

C.生活污水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植物和浮游生物繁殖,这些生物遗体分解时消耗氧气和产生有毒物质

D.国外引进的水葫芦疯长使其他水生生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所以勿引进外来物种

2.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

D.除建立自然保护区外,没有其他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了

参考答案:

八上生物知识点及检测

第五单元第一章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二.检测:1、C 2、C

第二节.陆生生活的动物 二.检测:1、D 2、D 3、C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二.检测:1、D 2、D 3、D

第二章 动物的行为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二、检测:1、D2.B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二、检测:1.C2.D

第三节、社会行为二.检测:1.A2.A

第三章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检测:1.C2.B3.D4A

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二.检测:1.C2.C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二、检测1.A2.B3.C4.B

第二节细菌二.检测:1.A2.A3.D4.D

第三节真菌二、检测:1.D2.C

第五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检测:1.D2.D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二.检测:1.D2.D3.D4.C

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二.检测:1.C 2.B

第二节从种到界二、检测:1.A2.C

第二章认识生物多样性二.检测:1.A2.B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二.检测:1.D 2.D

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微生物有关的现象

1、 用微生物发酵酿酒、制醋、面包、馒头等食品

2、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美容肉毒梭菌的毒素

3、 利用益生菌微生物调节人体免疫增加抵抗力的口服液双歧杆菌等 

4、 制作酸奶和奶酪,乳酸柑橘

5、 芽孢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加酶洗衣粉。

生活中的微生物:

病毒、真核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简单的藻类等、原核微生物如真细菌、古生菌。微生物:是指那些个体体积直径一般小于1毫米的生物群体,它们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还有些甚至连细胞结构也没有。人们通常会借助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微生物的生活方式

一、腐生“”靠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能量.

例如枯草杆菌,霉菌,乳酸菌等.

二、寄生:寄生在其他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获取必须的物质和能量.

例如各类病毒.

三、自养:能够光合作用.

例如蓝藻,硫细菌等.

八年级人教版生物第五单元的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

1、 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 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00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 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老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 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 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 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 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 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 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 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 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 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 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 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 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 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 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 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 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 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 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 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 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 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 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物。

35、 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 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 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 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 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 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 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 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 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 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 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 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 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 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 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 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 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4、 昆虫的外部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在外骨骼上,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会发生蜕皮),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5、 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 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 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 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关节囊

关节头

关节腔

关节软骨

关节窝

63、 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 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 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 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 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 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71、 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 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 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 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 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77、 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8、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9、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80、 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1、 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2、 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3、 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4、 “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5、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6、 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7、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8、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9、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90、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1、 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人们食用;在医药保健方面发挥作用;在观赏、娱乐方面,文学艺术方面有一定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用来比喻一些形象或某些特点;动物传播给人类一些疾病(害处)。

92、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3、 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94、 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5、 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6.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7.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8.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9.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100.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10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10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3.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4.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5.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6.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107.细胞结构示意图:

108.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09.有些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还可以随风飘散各处,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细菌分裂速度极快)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11.

112.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13.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14.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5.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16.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细菌 真菌

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117.比较真菌与细菌:

118.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参与物质循环;(2)引起动、植物患病(3)与动物共生。

119.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120.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有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 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121.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疾病。

122.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一旦分开,可以独立生活,叫做共栖)

123.寄生(往往有害);共生(互利)。

124.酵母菌发酵状态: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多用于做面包]

有机物 酵母菌 二氧化碳+酒精+水+能量(少) [用于酿酒]

125.发酵: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称作呼吸作用)

126.食物的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的腐烂,因此食品保存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防腐。防止食物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新军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生长和繁殖。

127.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抗菌素)。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抗生素。

130.生物分类的意义:了解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使每个物种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也进一步明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3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内部构造、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132.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133.每个界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它们从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134.两种生物之间共有的分类单位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135.纲 亚门 门

136.分类登记越高,射干内务体间的差异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含生物数量越多。

137.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是基因的多样式,外在形式是种类的多样性。

138.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139.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140.生态系统的多阳性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丧失。

141.自然条件下,平均2000年一种鸟类灭绝。平均8000年一种哺乳动物灭绝。

14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1)生存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

14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有《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渔业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水土保护法》。(每个法律前要加“中华人民共和国”)

144.建立自然保护区分为:就地保护和圈地保护。

145.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

146.珙桐是被子植物。银杉是裸子植物。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微生物学知识点

简述致病菌引起全身感染后,常见的几种类型?

答:①毒血症②菌血症③败血症④内毒素血症⑤脓毒血症

试述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答:①荚膜②黏附素③侵袭性物质

简述病原菌感染机体后,机体如何发挥抗菌免疫功能?

答:首先遇到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与粘膜构成的屏障结构,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及吞噬细胞对细菌的非特异性的吞噬和体液中杀菌抑菌物质对细菌的攻击。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一起杀灭病原菌

简述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

答:①钝化酶的产生②药物作用靶位发生改变③胞壁通透性的改变和主动外排机制④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形成了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原来只占很少比例的耐药菌株被保留下来,并不断扩大。

举例说明细菌命名的原则。

答:细菌的命名一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拉丁文双命名法。一个细菌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属名在前,用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形容词,首字母小写;两者均用斜体字。中文译名种名在前,属名在后。如Mycoba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分枝杆菌)。属名亦可不将全文写出,只用第一个大写字母代表,如M. tuberculosis

如何确定从标本中分离的细菌为葡萄球菌?并确定其有无致病性。

答:①直接镜检,经革兰染色后镜检发现革兰染色阳性呈葡萄状排列的球菌,可初步报告疑为葡萄球菌,需进一步分离培养鉴定。②分离培养:血培养需经增菌后转种血平板进一步鉴定,若无细菌生长,需连续观察7天,并以血平板确定有无细菌的生长。脓液、尿道分泌物、脑脊液沉淀物可直接接种血平板,37℃过夜,可形成直径约2-3mm、产生不同色素的菌落。金葡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③试验鉴定:血浆凝固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耐热核酸酶试验,肠毒素测定,SPA检测。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周围有透明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甘露醇发酵试验阳性,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SPA检测有A蛋白的存在。

什么是不耐热肠毒素(LT)?它的物理性质、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及与霍乱毒素(CT)的关系如何。

答:LT是肠产毒型大肠杆菌产生的致病物质,因对热不稳定,故称为不耐热肠毒素。其65℃30min可被破坏。LT分为LT-Ⅰ和LT-Ⅱ,LT-Ⅱ与人类疾病无关,LT-Ⅰ是引起人来胃肠炎的致病物质。其结构包括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其中A亚单位是毒素的活性部分。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后,使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与腺苷环化酶作用,令胞内ATP转变为cAMP。胞质内cAMP水平增高后,导致肠粘膜细胞内的水、氯和碳酸氢钾等过度分泌到肠腔,同时钠的吸收减少,导致可持续几天的腹泻。LT-Ⅰ与霍乱肠毒素两者间的氨基酸的同源性达75%,他们的抗原高度交叉。

高一生物必修3第五章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是高一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的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生物必修3第五章微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生物微生物知识点

1、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

【解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这两大类;放线菌、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2、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

【解析】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即一般细菌都有以上四部分。除了上述基本结构以外,有些细菌还具有特殊的结构,如荚膜、芽胞、鞭毛、菌毛和性菌毛等。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解析】细菌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肽聚糖即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除肽聚糖外,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含有特殊的成分——脂多糖。

4、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

【解析】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2000多种抗生素中,大约有56%是由放线菌产生的,如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而像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它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的一种抗生素。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5、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组成

【解析】病毒都有核衣壳结构,即都有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病毒核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衣壳粒的排列方式不同,使病毒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少数病毒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囊膜,囊膜上生有刺突,如流感病毒,病毒表面有10~12纳米的密集钉状物或纤突覆盖。

6、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

【解析】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一般是酶、核酸的组成部分。指广义上,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此外,固醇、卟啉及其衍生物、胺类、C4 ~C6 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等也是生长因子。而狭义上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微生物与生长因子间的关系,可以将它们分为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和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生长因子自养型微生物能够自行合成所需的生长因子,因此不需要从外界补充生长因子,多数真菌、放线菌和一些细菌属于这种类型。生长因子异养型微生物必须补充外源生长因子才能生长,如乳酸杆菌需要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又如肠膜状明串珠菌需要补充10种维生素、19种氨基酸、3种嘌呤以及尿嘧啶。生长因子过量合成微生物能够合成大量维生素等,可用做维生素等的生产菌,如橄榄链霉菌、灰色链霉菌可用作为维生素B12 的生产菌。

高一生物学习方法

回归课本最重要

经过对一部分的同学做试卷分析,发现很多的人觉得生物的题出得很难,但实际上他们错的题更多的是最基础的内容,长时间没有回顾学过的内容,很多人已经忘了一些很基础的知识,有谁还能准确地说出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还有谁能记得有氧呼吸的三个步骤?或者伴性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区别?如果不能的话,孩子们,回归课本吧!先将基础知识梳理清楚再说!

多想几个为什么

生物的考察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通过现象看本质。那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要理解透彻基础知识外,还要多想想为什么是这样。比如说为什么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水分、温度等,它们是怎么影响光合作用的。

错题整理,归类解决

自己分析或找有经验的老师帮助分析为什么会错,如果是基础知识的不扎实,那么拿起课本再好好看一遍,强化一下,下次争取不要犯同类错误,如果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不明了,那么就好好想想知识的内在联系。一个人只有不断的消灭自己的薄弱之处,才会更快的进步。

调整好心态

  • 评论列表:
  •  末屿卿绡
     发布于 2022-10-27 23:50:23  回复该评论
  • 。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2、细菌“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 【解析】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等部分构成,即一般细菌都有以上四部分。除了上
  •  惑心寒洲
     发布于 2022-10-27 16:21:13  回复该评论
  • 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
  •  南殷怯慌
     发布于 2022-10-28 01:03:01  回复该评论
  •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 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 鱼
  •  鸢旧长野
     发布于 2022-10-27 18:06:56  回复该评论
  • 没有细菌 B.生存需要水分、适宜温度,还有有机物C.细菌和真菌没有叶绿体,属消费者 D.所有的菌生存都需要氧,如乳酸菌第二节细菌一.知识点:1.细菌形态: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2.细菌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营养方式:没有叶绿体,异养-大多数细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