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怎么联系黑客,黑客联系方式,顶级黑客在线接单网站,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政治生活人民政协的知识框架(政治人民政协知识点)

本文目录一览:

政治必修二第三四单元知识框架总结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第三单元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学习时,需要对四种权力的内容有基本了解)

(4)常设机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部分职权。)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2)作用:决定地方一切重大问题,并负责监督实施。

(二)人民代表

1、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的方式与任期

(1)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3)各级人大代表任期五年。

3、人大代表的职责和权力

(1)职责: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1)政体的含义:政体是指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2)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1)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实行民主集中制。

(2)民主集中制的表现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3、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权力机关

③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①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③保证了国家机关高效运转

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3、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2)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含义。

(3)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相互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中国共产党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意义: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2、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1)我国除执政的共产党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

(2)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民主党派的参政点”要记住)

(2)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我国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5)我国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首先,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其次,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再次,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职能。

3、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1)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2)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我国民族和民族关系的基本概况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性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2、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把握含义、依据和重要性。

(2)民族团结原则:把握含义、依据和重要性。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含义、依据和重要性。

(4)民族原则之间的关系: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以上内容是教材的重点,将在重点解析中详细说明)

3、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的原因

①国家性质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前提条件。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

③我国宪法和法律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④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如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

③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同各种危害民族关系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2)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置与自治机关。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我国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①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②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主要有: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要以科学态度对待宗教。

(2)宗教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的用行政力量去消灭或发展宗教,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

(3)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弘扬科学精神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2)中学生要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第四单元

走进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1、国际社会的构成

国际社会是由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的。

2、主权国家的地位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1)主权国家是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主权国家按照不同的性质分为三种类型

社会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主权国家和地区的区别:国家不同于地区,国家拥有主权,而地区没有,如台湾就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拥有主权。

(4)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

(5)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①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②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也都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3、国际组织

(1)含义: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出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这就是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2)分类: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组织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有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

(3)作用:

①各个国际组织宗旨不同,职能各异,性质和作用也不相同,对每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

②许多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4、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

(1)联合国是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2)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3)联合国的原则:主要有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等。

(4)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中国与联合国:

①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二)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1、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3、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我国对外活动的基本依据

(2)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

(3)坚定地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同时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和平问题

(1)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3)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

2、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4、建立国际新秩序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建立国际新秩序

①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②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③中国致力于建立国际新秩序(了解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与当代国际竞争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正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①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②多极化进程的意义

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②应对国际竞争的主要措施: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

(2)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3)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的贡献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影响。

(2)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有关政协的常识

中国政协的简要历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成立于1949年9月21日。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之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京,国旗为五星红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作为中国纪年;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建议案,决定以10月1日为国庆节。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协助政府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年12月,召开了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纲领已经为宪法所代替,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但是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

从1955年至1966年的十多年里,人民政协在团结各族人民和各界爱国力量,发扬人民民主,活跃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以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国家建设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8年,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人民政协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的统一战线进一步扩大,发展成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也发展成为包括以上各个方面的、由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新时期以来,人民政协围绕推进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积极议政建言,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系,增进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合作,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半个多世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结为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依据,是人民政协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一届至第十届主席(1949年至2004年)分别是:毛泽东(第一届;第二至第四届名誉主席)、周恩来(第二至第四届)、邓小平(第五届)、邓颖超(第六届)、李先念(第七届)、李瑞环(第八、第九届)、贾庆林(第十届)。

中国政协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政协的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国政协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大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力与人民政协在选举、投票之前进行充分协商,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最重要的形式。人民政协与人大、政府三者的关系是,一个在决策前协商,一个在协商后表决作决策,一个在决策后执行,三者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这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中国政协在这一体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

中国政协的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

全国委员会

政协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政协全国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现在是第十届。全国委员会设主席,副主席若干人和秘书长。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贾庆林

副主席:王忠禹 廖 晖 刘延东(女) 阿沛·阿旺晋美(藏族) 巴 金 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 李贵鲜 张思卿 丁光训 霍英东 马万祺 白立忱(回族) 罗豪才 张克辉 周铁农 郝建秀(女) 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族) 徐匡迪 李兆焯(壮族) 黄孟复 王 选 张怀西 李 蒙

董建华 张梅颖(女) 张榕明(女)

秘书长:郑万通

全国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常务委员会由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组成,其候选人从政协委员中产生,由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提名,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全国委员会主席主持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副主席、秘书长协助主席工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组成主席会议,处理常务委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全国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及其他工作机构。专门委员会是在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组织委员进行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各专门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委员若干人。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设立了九个专门委员会。九个专门委员会如下:

1、提案委员会

2、经济委员会

3、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4、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5、社会和法制委员会

6、民族和宗教委员会

7、港澳台侨委员会

8、外事委员会

9、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全国委员会设办公厅,在秘书长领导下进行工作;设副秘书长若干人,协助秘书长进行工作。

地方委员会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凡有条件的地方都设立了政协组织。到目前为止,各级地方政协委员会已有3000多个,共有各级地方政协委员50多万人。

人民政协各级地方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各级地方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产生办法、主要职责和工作机构的设置等,根据政协章程的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参照全国委员会的做法。

政协委员

政协委员以协商推荐的方式产生。每届政协委员名额和人选经上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审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政协委员是中国各个领域、各个界别有代表性和有社会影响的人物。

对政协委员的基本要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

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有:在本会会议上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本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通过本会会议和组织参加讨论国家大政方针和地方重大事务;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批评;对违纪违法行为检举揭发、参与调查和检查;有声明退出政协的自由;在受到警告或撤销参加资格的处分时,可以请求复议。政协组织依法维护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民主权利。

政协委员的义务有:遵守和履行政协章程;遵守和履行政协会议作出的决议。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目前共有委员2289人,其中中共委员921人,占40%;非中共委员1368人,占60%;民主党派委员681人;少数民族委员260人,包括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的代表人士;妇女委员381人。此外,还有中国各大宗教团体负责人,有台湾同胞和香港、澳门各界知名人士,有外国血统的中国籍专家,有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的代表人物,等等。这种构成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精神。

政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共设34个界别,分别为:

1、中国共产党

2、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3、中国民主同盟

4、中国民主建国会

5、中国民主促进会

6、中国农工民主党

7、中国致公党

8、九三学社

9、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0、无党派人士

11、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2、中华全国总工会

1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

14、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

15、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16、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17、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

18、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19、文化艺术界

20、科学技术界

21、社会科学界

22、经济界

23、农业界

24、教育界

25、体育界

26、新闻出版界

27、医药卫生界

28、对外友好界

29、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

30、少数民族界

31、宗教界

32、特邀香港人士

33、特邀澳门人士

34、特别邀请人士

中国政协的主要职能

中国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三项主要职能是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参与国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其他政治组织的重要标志。

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中国政协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

会议

会议是政协履行职能的主要形式。全国委员会的主要会议制度有:全体会议制度、常委会议制度、主席会议制度以及秘书长会议制度、专门委员会会议制度等。此外,还根据需要召开各种形式的协商座谈会、论证会、意见听取会等。

全体会议是政协最高层次的协商形式。全国委员会的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在每年3月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期召开。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协商讨论的主要内容有:政府工作报告、国家计划和预算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及其他重要报告,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等。

常委会议是全体会议闭会期间的主要协商形式。全国政协常委会议一般每年召开4次,主要任务有:听取中共中央、国务院负责人的重要报告;讨论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审议重要的建议案、提案和调研报告;研究政协工作中的重要事务等。

主席会议是常委会议闭会期间的重要协商形式。其主要任务有:讨论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审查以全国委员会或常务委员会名义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要建议案;拟定常委会议的日程和议程草案;审议提交常委会议的文件;执行常委会的决议,处理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等。

提案

提案是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和政协专门委员会向政协全体会议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经审查立案后由承办单位办理的书面意见和建议。提案的提出一般有四种形式:一是政协委员可以个人或者联名方式提出提案。二是政协全体委员会议期间可以界别小组或者联组名义提出提案。三是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和人民团体,可以本党派、团体名义或者联名方式提出提案。四是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可以本专门委员会名义或者联名方式提出提案。对政协提案,承办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办理后,在一定时限内给予书面答复,全国政协采取多种方式督办。

视察

视察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委员了解情况、检查工作、研究问题、议政建言的重要途径,是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开展民主监督的重要渠道。全国政协每年都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有计划地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各地开展视察活动。

专题调研

开展专题调研、建言立论,是政协发挥优势参与国是的重要途径。专题调研一般以专委会为依托,以课题为纽带,联合、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有重点地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切实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反映社情民意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人民政协要求政协委员同各方面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广泛、及时地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呼声,为各级领导机关把握形势、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并推动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

促进祖国统一

中国政协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协调和配合,拓展与港澳台侨各界人士的联系渠道,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联谊活动,努力团结港澳台侨各界人士,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出贡献。

开展对外交往

中国政协的对外交往是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立足于国家外交大局,致力于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截至2005年8月,全国政协已经与世界上111个国家的188个机构、8个国际性组织或地区性组织开展了友好交往。

高一政治 政治生活知识点整理

我在这里整理了高一政治生活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权属性。( × )

点拨: 国家具有主权属性,并且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主权属性不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 )

点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民主,具有全民性,不具有阶级性。( × )

点拨: 社会主义民主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但它不是全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因此人民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

点拨: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5、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最基本的人权。( × )

点拨: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6、在我国,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

点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等方面的权利。 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年满 18 周岁,二是不能被剥夺政治权利。

7、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能放弃的;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可以不履行的。( × )

点拨: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是不可非法剥夺的,但自身享有的权利可以放弃;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是不容推卸的、必须履行的。

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守法平等、司法平等。( × )

点拨: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包括立法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在我国,法律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不能体现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意志和利益。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守法平等、司法平等,即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

9、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因此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 × )

点拨: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但不能由此得出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的结论。 例如未成年人、残疾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而不能让其履行他们不能履行的义务。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直接选举比间接选举更民主,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更优越。( × )

点拨: 四种选举方式各有利弊,采取何种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因此不能说哪个更民主、更优越。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决策权。( × )

点拨: 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不具有决策权。

3、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 )

点拨: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4、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 )

点拨: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

5、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 )

点拨: 村委会和居委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6、在基层自治中,村(居) 委会是最高机构,决定村(社区)一切重大事务。( × )

点拨: 在基层自治中,村(居) 民会议是最高机构,决定村(社区)一切重大事务,并监督村(居)委会的工作。

7、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 )

点拨: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但能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8、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扩大了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 × )

点拨: 通过网络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拓宽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但并没有扩大我国公民的民主权利,因为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既不能任意扩大,也不能任意缩小。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中国共产党、人大、人民政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 × )

点拨: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们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当然也不能行使政府职能。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司法机关,它们是我国的国家机关,可以行使国家职能,但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2、政府公正司法,保障公民的民主决策权。( × )

点拨:政府是行政机关,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另外,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没有决策权。

3、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或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 )

点拨: 政府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职能。 政府在行使其职能的过程中,既不能“越位”“错位”,把不该管的事管起来,也不能“缺位”“虚位”,该管的事不管,因此,既不能认为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也不能认为管得越多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政府该管的事要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事就应该放权。

4、我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应该弱化政府管理职能。( × )

点拨:我国政府是服务型政府,管理和服务都是政府的职能,不能弱化管理职能,也不能弱化服务职能。

5、社会一切事务都由政府决定。( × )

点拨: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6、政府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 × )

点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而非所有者,公共权力的所有者是人民。

7、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就是要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 × )

点拨: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要把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为人民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并不是满足人民的一切要求,应该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合理要求。

8、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就是政府为人民服务。( × )

分析 在我国,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另一方面,人民也要相信我们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政府对人民负责,政府要依法执政。( × )

点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 )

点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法制的完善意味着减轻了政府的责任。( × )

点拨:有权必有责,法制的完善不会减轻了政府的责任。

4、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 × )

点拨: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人民有权监督政府。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各种监督方式和途径都对政府的监督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能说哪种方式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

5、政府是否依法行政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 )

点拨: 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权威,但其不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

6、最大程度地放权就能提升政府的权威。( × )

点拨: 政府要坚持权责统一,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被人民认可和接受,可以提升政府的权威。

7、政府的权威就是使人民服从政府。( × )

点拨: 政府的权威,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可的威望和影响力。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政府才有权威。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

点拨: 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人大代表的权利 = 公民的政治权利。( × )

点拨: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3、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相互监督。( × )

点拨:人大产生同级的“一府一委两院”,“一府一委两院”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种监督是单向的,不是相互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 )

点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 )

点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等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拥有立法权,但不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 )

点拨: 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享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但其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前不能加“最高”。

7、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可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 )

点拨: 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监督权,但不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

8、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以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

点拨: 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是人大的权力。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石。( × )

分析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石。

第六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可以依法行使政府职能。( × )

点拨: 政府职能是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其他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 中国共产党虽然是中国的执政党,可以制定方针政策,但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2、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 × )

点拨: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

3、人民政协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职能。( × )

点拨: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但其不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4、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 )

点拨: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各自独立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互相监督的关系,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5、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联盟。( × )

点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除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民政协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等。

6、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 )

点拨: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参政不等于执政。

7、中共中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

点拨: 中共中央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 )

点拨: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七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1、 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因此各民族之间已不存在差异。( × )

点拨: 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平等,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将长期存在,各民族在民族习惯、民族传统方面的差异是没有必要消除的。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 )

点拨: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统一,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 )

点拨: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4、国家和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

点拨: 国家和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5、新中国成立后,宗教的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 )

点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但宗教的本质没有变化,宗教的本质仍然是唯心主义世界观。

6、在我国目前,宗教主要起积极作用。( × )

点拨: 在我国目前,宗教仍主要起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7、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国家支持、提倡、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 )

点拨: 我国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不反对人们信仰宗教,但也不支持、不提倡、不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8、宗教不得干预政治,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 × )

点拨: 我国坚持宗教与政治、教育、司法相分离的原则,宗教不得干预国家的政治事务、学校教育和司法活动,“宗教不得干预政治”的说法正确。 我国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的说法错误。但宗教人士依法享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唯一成员。( × )

点拨: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主权国家,第二类是国际组织。 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2、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政权。( × )

点拨: 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

3、国家的主权是由国际社会赋予的。( × )

点拨: 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固有而非外界所赋予的,不从属于外来的意志,不受外来意志的干预。

4、我国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参与联合国的一切活动。( × )

点拨: 我国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5、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 )

点拨: 联合国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6、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 )

点拨: 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7、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

点拨: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任何国家进行对外活动都只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 × )

点拨: 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国家进行对外活动的目的都是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但一个国家在对外活动中不能只顾本国国家利益,更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9、国家之间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 )

点拨: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国家之间之所以合作,是因为两国有共同的利益,但两国的根本利益不一定一致,甚至可能是对立的。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1、国际恐怖主义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 )

点拨: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2、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 )

点拨: 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意味着当代世界已经实现了多极化。

点拨: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只是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4、各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上的主张是一致的。( × )

点拨: 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存在差异,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上的立场也存在分歧,所以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意见并非一致。

5、国家性质和国家力量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 × )

点拨: 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

6、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 )

点拨: 目前,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应发挥着主导作用。

7、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 )

点拨: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8、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实质是一种结盟关系。( × )

点拨: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结盟政策。 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一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平等相待、友好合作的关系。

学好高中政治的方法

怎么样学好高中政治高一政治学习方法心得体会。升入高中以后,多数同学可能都感到高中政治比初中政治难学了。其实并不是这样,高中政治相对于初中政治来说,高中政治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高一政治学习方法每一年级都是一个学科,因此相对增加一些难度。但如果你肯下工夫、方法得当的话,相对来说就不会太难了,逐渐也会对这门学科增加一些兴趣,就会觉得政治其实和别的学科一样好学、一样有趣。

首先,是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要死掉;“活”指要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尽一切可能的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其实经济学、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花钱吗?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就是经济,而且花钱这个活动中就涉及分配、消费、储蓄、保险、股票、第三产业等诸多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涉及第三产业、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政治。要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政治着重能力的培养,但又作为高考的一个科目,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记忆不读书”两个基本原则,二者合而为一,具体体现在勾画书本上。凡是勾了的就背,不勾的就不背,就这样把范围缩小,提高了高中政治学习效率。

其次,要提高阅读速度。也许现在要求同学们"一目十行"实在太难了,但是今天一行,明天二行……久而久之,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了,特别是将来在高三的学习中,此能力的提高会立下大功的。

再次,同学们还要学会做笔记。不仅记板书,还要记老师口头上说的重要的话,而且要留有余地,供今后补充,做到在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

上课很重要。课堂上认真听讲45分钟,比课外努力两个小时的效果还要好。逼自己把老师讲的东西当成故事来听,会有趣、轻松很多。课后没事干时偶尔翻翻课本,抽点时间理清一下知识的逻辑关系,对记忆有很大帮助。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找点课外书来看,不一定都要和政治有关,随便什么有关社会、科学的都行,甚至某些小说、野史亦可。多看点书,答题时虽然用不到这些东西,但会带来很多灵感。

多做题。对选择题搞题海战术,形成条件反射,考前重点看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目。对于解答题,要多看,从标准答案中学习一些答题技巧。注意选择一些解答详细,最好有分析思路的参考书,参考书贵精不贵多。

同学们还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对生活要关心,要注意,关心不只是要对时事政治那方面的,还有比如说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关注这些来积累大量的感性素材。如果是那种对生活很麻木不仁,每天只知道关注自己,每天关注于身边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的人,肯定是学不好政治。另外,对生活关心的人因为用了心,所以记忆对他们而言,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俗话说的好:“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用心、肯下功夫,相信政治课就会在你感到愉快的过程中学好的!

怎么样学好高中政治切记:既然是非做不可的事情,非学不可的内容,那么改变对其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学会找到一些有效的方法,慢慢培养出兴趣来,过程就会变得有趣多了。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坚持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但是如果坚持了错的方向,那么勇于放下改变也是一种智慧!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我国唯一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 其它 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享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人民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产生方式有两种: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人民代表的权利: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质询权等。人民代表的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执行。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这一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2

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归根到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六大将“-”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重要思想的内容: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 文化 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贯彻“-” 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

科学执政(科学执政是前提)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 方法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民主执政是本质)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基本方式)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5、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越性★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党合作制的鲜明特色是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一样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长期共存”是指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互相监督”是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要“长期共存”必须“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有了这共同的使命,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便多党合作关系得到长期发展。

多党合作的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职能是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人民政协履行职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③我国的政党制度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指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民族团结是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坚持民族团结原则是因为: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指在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是因为: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②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民族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民族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行使自治权,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公民有信不信宗教的自由;信哪种宗教的自由;信同一宗教哪个教派的自由;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容:

①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对于那些打着宗教旗号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极端宗教势力,国家要坚决打击。

②我国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为了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并不反对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④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为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

4、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①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党领导人民制定和遵守法律,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依法治国方略的顺利实施。

②人民当家作主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关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党领导的实质就是领导、支持和保征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依法治国从法律上、制度上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订宪法和法律,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实现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统一。

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2第三单元

★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知识点

★ 高一政治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框架图

★ 2020高三政治复习必修二第三单元与学习步骤

★ 高中政治生活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知识点总结

★ 高一必修2政治第三到五单元考点

★ 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评论列表:
  •  鸽吻孤央
     发布于 2022-10-28 19:59:06  回复该评论
  • 不一定都要和政治有关,随便什么有关社会、科学的都行,甚至某些小说、野史亦可。多看点书,答题时虽然用不到这些东西,但会带来很多灵感。 多做题。对选择题搞题海战术,形成条件反射,考前重点看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目。对于解答题,要多看,从标准答案中学习一些答题技巧。注意选择一些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