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4周岁的小孩,没有安全意识怎么办?
- 2、我的孩子5岁了,没有危险意识,太活泼好动怎么办
- 3、孩子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办?
- 4、孩子缺乏安全感该怎么做
- 5、3岁以内的孩子安全意识低,怎样帮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4周岁的小孩,没有安全意识怎么办?
没有安全意识是正常的,孩子太小,我希望父母在孩子身边陪伴,用各种事情来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在他长大的过程中,有这些陪伴他,大了就有很强的安全意识
我的孩子5岁了,没有危险意识,太活泼好动怎么办
找点安全教育方面的视频陪他一起看,平时大人要监护照看好这类好动的小孩。
孩子没有安全感,该怎么办?
养育有安全感的孩子注意事项:
1、建立亲密的互动关系,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婴幼儿多通过直观感受来获得认知。三岁之前的孩子对外在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来实现的,孩子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这个时期的孩子除了要满足吃喝拉撒睡之外,还需要父母的爱抚和陪伴,需要父母陪他们玩耍,逗他们开心。这种互动关系至关重要。
2、培养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婴幼儿时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健康的饮食、合理的游戏以及充足的睡眠,能让孩子的身体机能处于健康的状态。而且健康规律的生活,会给孩子带来很强的稳定感与安全感。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如果作息时间不固定,或者白天夜晚作息颠倒,不但会让孩子的状态和同龄人不一样,也会导致父母的作息大受影响,导致情绪烦躁,精力不佳,进而影响到对孩子的照料。
3、从婴幼儿时期就尽可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规律,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每天的作息时间应该保持相对固定。这样可以使孩子习惯在每天特定的时间做同样的事情,就能让他对下一个时间该做什么事情有足够的预知,而不会因为临时的变化让孩子感到担心和不安。
4、利用地板时间陪孩子游戏,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根据美国教育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教授的定义,所谓“地板时间”,就是父母可以用来与孩子进行互动游戏的时间。陪孩子玩游戏,是大多数父母都会做的事情。但是,要同0-3岁的婴幼儿很好地进行游戏,需要父母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5、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释放心中的情绪: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释放心中的情绪。然后,要让哭闹的孩子安静下来,父母可以采用拥抱、安抚、讲故事或者吸引他观看五颜六色的气球来转移注意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明白,当他感到烦躁不安的时候,他可以想办法平静下来。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采取其他方法压制孩子的情绪,会让孩子的内心获得接纳和认可,从而获得充分的安全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如何养育有安全感的宝宝?
孩子缺乏安全感该怎么做
心理学家指出,5岁以下的孩子还是和父母睡在一起比较好,能够让小孩的安全感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孩子缺乏安全感该怎么做。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做法
“一个内心有深深不安全感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一个精神上独立的人。如果人从小缺乏安全感,长大以后会有很强的占有欲,总想要控制别人,而且惧怕各种变化,这些不良心理过度强烈,往往会导致人通过一些极端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这个时期父母容易忽视,甚至采取一些错误的 方法 。比如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马上抱起来哄?有些态度比较坚决的家长认为不能一哭就抱,否则会惯坏他,而且事实证明只要你不抱,他哭一会儿就不哭了。赵医生提醒这些“沾沾自喜”的父母:与母亲子宫内温暖舒适的环境对比,新生儿所面对的所有外部环境对他都可能是一种创伤。婴儿对温度、气候、饥饿都很敏感,父母所谓的锻炼,会让孩子的不安变得强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婴儿哭的时候,父母及时将他抱起来,用自己的体温和触摸,让孩子感觉到外界的环境也是安全的。
孩子从出生到大约5岁左右,最好和父母睡在一起,不一定在一张床上,但必须是距离足够近,以便于孩子在感受到寒冷、饥饿、黑暗、有便意等一些需要的时候,马上能得到父母的照顾和安慰。否则,孩子会感觉到不安全。由于接触到很多国外的 教育 方法,如今的父母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过去的一些做法太溺爱,成天抱着孩子,睡觉也不分开,现在又要一下子让孩子从几个月开始就睡在自己的小屋里。但专家认为孩子从5岁左右和父母分开睡比较合适,这个时候锻炼其独立的精神并不算晚。
再大一点的孩子,父母在培养其安全感方面要做到不能太溺爱。过分的溺爱、事事包办会减少孩子探索、成长的机会,独自面对社会时会显得无能为力,从而产生对外界环境的不信任。所以,在忽视和过度保护之间,父母要把握好一个度,分清孩子到底想要什么,是寻求帮助还是以哭闹为手段。有的孩子在外面受到了欺负,不负责任的父母会马上训斥他:“你怎么这么胆小,为什么不喊人、不反抗……”这种指责会让孩子怀疑这个世界不安全,一旦有了这种怀疑,就不会信任任何人,发展为不健康的心理。孩子受到伤害和惊吓时,父母要及时出现在身边,告诉他刚才的危险已经过去了。人是最重要的,丢掉的东西还会得到,这个世界终归是安全的。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自己走路会很快;
2、习惯晚睡;
3、隐藏心事;
4、喜欢有口袋的衣服;
5、习惯抱臂;
6、习惯冷战;
7、喜欢窗户,喜欢角落、习惯蜷缩;
8、喜欢写字和阅读;
9、不爱说话或很爱说话;
10、总爱琢磨别人的话;
11.有点迷迷瞪瞪;
12.感情细腻敏感。
3岁以内的孩子安全意识低,怎样帮孩子树立安全意识?
一场大雨过后,外面的空气非常新鲜,已经在房间里憋了一天的乐乐想到外面玩。
出门前,妈妈说:“外面刚刚下过雨,地面比较滑,你要当心啊!”乐乐开心地点点头。
到了楼下,妈妈在跟别人聊天,乐乐跟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踩水坑。
其中有个大点的孩子指着一片没人踩过的水坑大叫着,乐乐听了,立马跟着跑过去。
妈妈的“慢点儿”还没说出口,乐乐就摔了个仰面朝天,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过去扶起乐乐,带他回家了。
回到家妈妈对乐乐说:“”出门前已经叮嘱你要慢点儿走路,当心路滑,可你为什么就记不住呢?”
其实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讲,记住安全规则很难,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疑惑,他们三番五次地跟孩子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可是孩子为什么就是记不住呢?
3岁以内的孩子,要想办法让孩子记住安全规则
对于3岁前的孩子,他们记住的都是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大红苹果要削皮吃、开门很好玩儿、小狗的毛很柔软。这些做过多次、亲自获得的经验,孩子会很清楚。
由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对于3岁前的孩子来讲,安全规则过于抽象,很难让他们在心中形成安全意识。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孩子记住安全规则。
很多规则都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悟到和习得的,我们要将安全规则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慢慢让他们了解。
1、在孩子高兴时,讲安全规则
我们刚满足了孩子的一个要求,给他买了一辆滑板车,可以趁此机会给他讲讲滑滑板车的安全注意事项,并告诉孩子一旦违反相关安全注意事项,就要剥夺他玩滑板车的权利。
跟孩子说安全规则时,一定要讲得详细一些,让孩子明白。讲完了,让他重复一遍,效果更好。
如果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包含安全教育内容的动画片,让他在愉快的心境下学到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
2、事前提醒与事后总结相结合
有些危险情况,发生率特别高,比如,手被门夹了、热水洒了烫到了身体、走路乱跑摔倒了、打碎了杯子或者盘子等。
当孩子不听大人的劝告,来回开关门时夹到手后,我们要抱起孩子,好好安慰一番,等孩子情绪平复了,给他演示一遍为什么夹手了,然后告诉他正确的开门、关门方法。
发生“事故”之后马上讲道理,亲自把刚才的动作重演一遍,让孩子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往往能让孩子长记性。
孩子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交通安全规则
等红灯的时候,看到一位妈妈手里领着一个小孩,两三岁的样子,他扭来扭去,待不住。
妈妈说:“5、4、3、2、1……你看,变成绿灯了,我们可以走啦!”
“这是十字路口,我们要走人行横道,知道吗……”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超过18万儿童因为道路安全事故死亡,还有数以十万计的儿童因为道路安全事故受伤留下残疾,道路安全事故已成为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首要因素。
走路和吃饭、穿衣一样,是儿童的日常行为。
从孩子懂事起,就给他灌输交通安全知识,在人行道上行走的时候,要拉住妈妈的手,不要趁着看护者不注意,就到处跑,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
要尽早培养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
只要孩子出行,就会遇到红绿灯,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对孩子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1、带孩子遵守安全规则
教孩子念100遍“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不如过马路等红灯10遍。
有一位爸爸过马路的时候总是爱闯红灯,受他的影响,孩子也常常喜欢在车辆中穿行而过,不肯等绿灯亮了再走。
一天,男孩在闯红灯的时候,不幸被车撞伤了。可见,父母在生活中要给孩子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好榜样,让孩子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过马路时一定要做到,在车辆通过的时候等红灯,即使没有车辆,也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了再从人行横道上通过。
2、带孩子到安全的场地活动
在孩子学步阶段,平衡力差,我们要全心照顾孩子学走路,可以带他们去小花园或者车少的地方练习走路和玩耍,降低发生危险的概率。
3、防备自家车或私家车
孩子被自家车撞到的事情时有发生。一家几个看护人,互相觉得有人看孩子,结果司机不留意,就可能撞到孩子。出门前,一定要有人抱着孩子或者拉着孩子的手,以防孩子发生危险。
寄语:
孩子的平安、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孩子生命和安全重于一切。从小就要开始着重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父母要以身作则,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