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
在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思想和精神上分明地体现着那个时代必然会有的徘徊与彷徨:一方面,他们自身与社会传统有着悲剧性的对立,这构成了上述的第一重困境,同时他们自身与这个社会传统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正如汪晖先生所说的:这类知识分子早期思想中的孤独感和寂寞感来自对自我与社会的分离并高于社会的自我意识,充满着先觉者的优越感和改造世界的激情;而在经历了重重的社会逆动、生活挫折后产生的孤独感和寂寞感却更多地来自意识到自身与历史、社会、传统的割不断的深刻联系,即意识到在理论上与社会传统对立的自我仍然是这个社会的普通人,从而浸透着一种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特有的“负罪感”和由此产生的蕴含丰富的悲剧情绪。也就是说,在社会进程中他们只是处于“中间物”的地位,自身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独立出来的自我不仅不是振臂一呼聚者云集的英雄。处于这种两难的尴尬地位的知识分子,充其量也只能起到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更甚者,他们对思想启蒙所起到的影响或许只近于“无所作为”。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有何意义
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用这么多的篇幅来描写知识分子,对他们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决非出于偶然.他既不象有的评论家所说是为了表现自己“心灵的历程”,也非仅仅为了写出知识分子生活的痛苦和无告.他对知识分子问题显出很大的兴趣,对知识分子倾注巨大的热情,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就鲁迅进行小说创作的前前后后,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动. “五四”以后的中国社会,虽然受到新思想的冲击,仍到处充斥着腐败、落后、黑暗和贫困,封建势力顽固地占据着政治舞台,广大人民群众仍处在军阀专制的奴役之下,遭受着非人的待遇.知识分子在当时也是和劳动人民一道受难.子君、涓生们虽然争得了恋爱自由的胜利,但终承受不了失业和贫困的打击,他(她)们还是没有逃过封建势力施加的迫害.《幸福的家庭》中的“文学家”尽可以展开他想象的翅膀,幻想着幸福的生活,但他毕竟生活在严酷的现实当中,一时一刻也不能不正视自己可悲的人生.鲁迅正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分子问题的.他在小说创作中用和对待农民问题几乎相同的注意力来对待知识分子问题,正是把知识分子生活当作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加以考察.他在主要是农民问题的小说《故乡》中,曾提到作为知识分子的“我”和农民闰土其实是同样的命运,如果有什么不同,那也不过一个是辛苦辗转地生活,一个是辛苦麻木地生活.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鲁迅先生在小说中描写知识分子生活时的基本认识和态度,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重视知识分子问题
研究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的意义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封建文人,如孔乙己、陈士成等,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牺牲者;二是灵魂完全腐朽的文人渣滓,如四铬、高尔础,他们是封建制度的追随者;三是具有进步要求和变革愿望的现代知识分子,如吕纬甫、魏连殳、涓生、子君等,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也是鲁迅笔下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形象。
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中有哪些知识分子形象,如何评价
这是中国现代知识者觉醒史、奋斗史的伟大序曲,序曲本身就是伟大的。但
“伟大”与“辉煌”决不可能包容这个时期现实的一切方面,正如战
士的日常生活“并不全部可歌可泣”。五四时期也像其他时期一样,
既有“生活的诗”,又有“生活的散文”,有激情进发的瞬间,也有
平凡的日常进程。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作品及有关描写,特点虽也在
“丰富”,却更在“集中”。较之以后的文学时期,五四小说的主题、
情节、形象,也许是更便于综合的。你能较为轻易地从看似多样的有
关文学主题中,抽出几个母题;由看似多样的有关人物形象间,找到
几个重要的精神类型;你容易发现一时文学兴趣的归趋,从中理出脉
络线索,——而到了30年代,人们观察、思考生活的角度、方式,都
更少相似、重复,更为纷繁、歧异。
四小说当以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时候,调子是较
为低抑的,传达的生活感受(人物的,或作者的;更多的情况下二者
浑不可分)是偏于悲剧性的。你在这一时期的有关作品中,随时会遇
到处在各种不幸境遇中,被种种个人不幸困扰、甚至压倒的“个人”,
遇到看似“纯粹个人”的欲望,遇到带有某种消极性质的个人情绪的
宣泄,而这些“个人”、“个人欲望”与“个人情绪”,又往往联系
于作者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