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怎么联系黑客,黑客联系方式,顶级黑客在线接单网站,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8年级数学知识点十二章函数(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知识点)

本文目录一览:

八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阅读与思考 全等与全等三角形

11.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1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2.1 轴对称

12.2 作轴对称图形

12.3 等腰三角形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2

第十三章 实数

13.1 平方根

13.2 立方根

13.3 实数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3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4.1 变量与函数

14.2 一次函数

1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4.4 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

教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4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5.1 整式的乘法

15.2 乘法公式

15.3 整式的除法

教学活动

小结

例题:

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存在关系为y=kx+b (k≠0, k,b为常数)的形式,则称y是x的函数。

注意:(1)k≠0,否则自变量x的最高次项的系数不为1;

(2)当b=0时,y=kx,y叫x的正比例函数。

2、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1)两个常有的特殊点:与y轴交于(0,b);与x轴交于(- ,0)。

(2)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经过(0,0)和(1,k)的一条直线;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经过(- ,0)和(0,b)的一条直线。

(3)由图象可以知道,直线y=kx+b与直线y=kx平行,例如直线:y=2x+3与直线y=2x-5都与直线y=2x平行。

3、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1)图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

(2)增减性:

k0时,y随x增大而增大;

k0时,y随x增大而减小。

4、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由已知函数推导,如例题1;

二是由实际问题列出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再转化为函数解析式,如例题4的第一问。

三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如例2的第二小题、例7。

其步骤是:①根据题给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②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的解析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或方程组;③解方程,得到待定系数的具体数值;④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入要求的函数解析式中。

二、例题举例:

例1、已知变量y与y1的关系为y=2y1,变量y1与x的关系为y1=3x+2,求变量y与x的函数关系。

分析:已知两组函数关系,其中共同的变量是y1,所以通过y1可以找到y与x的关系。

解:∵ y=2y1

y1=3x+2,

∴ y=2(3x+2)=6x+4,

即变量y与x的关系为:y=6x+4。

例2、解答下列题目

(1)(甘肃省中考题)已知直线 与y轴交于点A,那么点A的坐标是( )。

(A)(0,–3) (B) (C) (D)(0,3)

(2)(杭州市中考题)已知正比例函数 ,当x=–3时,y=6.那么该正比例函数应为( )。

(A) (B) (C) (D)

(3)(福州市中考题)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分析与答案:

(1) 直线与y轴交点坐标,特点是横坐标是0,纵坐标可代入函数关系求得。

或者直接利用直线和y轴交点为(0,b),得到交点(0,3),答案为D。

(2) 求解析式的关键是确定系数k,本题已知x=-3时,y=6,代入到y=kx中,解析式可确定。答案D: y=-2x。

(3) 由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性质,有以下结论:

题目中y=x+1,k=10,则函数图象必过一、三象限;b=10,则直线和y轴交于正半轴,可以判定直线位置,也可以画草图,或取两个点画草图判断,图像不过第四象限。

答案:D。

例3、(辽宁省中考题)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主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其中的一家签订月租车合同。设汽车每月行驶x千米,应付给个体车主的月费用是y1元,应付给出租车公司的月费用是y2元,y1、y2分别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两条射线)如图,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每月行驶的路程在什么范围内时,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

(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多少时,租两家车的费用相同?

(3)如果这个单位估计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哪家的车合算?

分析:因给出了两个函数的图象可知一个是一次函数,一个是一次函数的特殊形式正比例函数,两条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1500,表明当x=1500时,两条直线的函数值y相等,并且根据图像可以知道x1500时,y2在y1上方;0x1500时,y2在y1下方。利用图象,三个问题很容易解答。

答:(1)每月行驶的路程小于1500千米时,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

[或答:当0≤x<1500(千米)时,租国营公司的车合算]。

(2)每月行驶的路程等于1500千米时,租两家车的费用相同。

(3)如果每月行驶的路程为2300千米,那么这个单位租个体车主的车合算。

例4、(河北省中考题)某工厂有甲、乙两条生产线先后投产。在乙生产线投产以前,甲生产线已生产了200吨成品;从乙生产线投产开始,甲、乙两条生产线每天分别生产20吨和30吨成品。

(1)分别求出甲、乙两条生产线投产后,各自总产量y(吨)与从乙开始投产以来所用时间x(天)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第几天结束时,甲、乙两条生产线的总产量相同;

(2)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上述两个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观察图象,分别指出第15天和第25天结束时,哪条生产线的总产量高?

分析:(1)根据给出的条件先列出y与x的函数式, =20x+200, =30x,当 = 时,求出x。

(2)在给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个函数的图象,根据点的坐标可以看出第15天和25天结束时,甲、乙两条生产线的总产量的高低。

解:(1)由题意可得:

甲生产线生产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是:y=20x+200,

乙生产线生产时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是:y=30x,

令20x+200=30x,解得x=20,即第20天结束时,两条生产线的产量相同。

(2)由(1)可知,甲生产线所对应的生产函数图象一定经过两点A(0,200)和

B(20,600);

乙生产线所对应的生产函数图象一定经过两点O(0,0)和B(20,600)。

因此图象如右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第15天结束时,甲生产线的总产量高;第25天结束时,乙生产线的总产量高。

例5.直线y=kx+b与直线y=5-4x平行,且与直线y=-3(x-6)相交,交点在y轴上,求此直线解析式。

分析:直线y=kx+b的位置由系数k、b来决定:由k来定方向,由b来定与y轴的交点,若两直线平行,则解析式的一次项系数k相等。例如y=2x,y=2x+3的图象平行。

解:∵ y=kx+b与y=5-4x平行,

∴ k=-4,

∵ y=kx+b与y=-3(x-6)=-3x+18相交于y轴,

∴ b=18,

∴ y=-4x+18。

说明:一次函数y=kx+b图象的位置由系数k、b来决定:由k来定方向,由b来定点,即函数图象平行于直线y=kx,经过(0,b)点,反之亦成立,即由函数图象方向定k,由与y轴交点定b。

例6.直线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若点B到x轴的距离为2,求直线的解析式。

解:∵ 点B到x轴的距离为2,

∴ 点B的坐标为(0,±2),

设直线的解析式为y=kx±2,

∵ 直线过点A(-4,0),

∴ 0=-4k±2,

解得:k=± ,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 x+2或y=- x-2。

说明:此例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隐含了很多推理过程,而这些推理是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必备的。

(1)图象是直线的函数是一次函数;

(2)直线与y轴交于B点,则点B(0,yB);

(3)点B到x轴距离为2,则|yB|=2;

(4)点B的纵坐标等于直线解析式的常数项,即b=yB;

(5)已知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yB,可设y=kx+yB;

下面只需待定k即可。

三、提高与思考

例1.已知一次函数y1=(n-2)x+n的图象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为-1,判断y2=(3- )xn+2是什么函数,写出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并指出两个函数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及增减性。

解:依题意,得

解得n=-1,

∴ y1=-3x-1,

y2=(3- )x, y2是正比例函数;

y1=-3x-1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y1随x的增大而减小;

y2=(3- )x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y2随x的增大而增大。

说明:由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含有待定系数n,故求解析式的关键是构造关于n的方程,此题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的常数项就是图象与y轴交点纵坐标”来构造方程。

例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交x轴于A(-6,0),交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于点B,且点B在第三象限,它的横坐标为-2,△AOB的面积为6平方单位,求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自画草图如下:

解:设正比例函数y=kx,

一次函数y=ax+b,

∵ 点B在第三象限,横坐标为-2,

设B(-2,yB),其中yB0,

∵ =6,

∴ AO•|yB|=6,

∴ yB=-2,

把点B(-2,-2)代入正比例函数y=kx,得k=1,

把点A(-6,0)、B(-2,-2)代入y=ax+b,

解得:

∴ y=x, y=- x-3即所求。

说明:(1)此例需要利用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定义写出含待定系数的结构式,注意两个函数中的系数要用不同字母表示;

(2)此例需要把条件(面积)转化为点B的坐标。这个转化实质含有两步:一是利用面积公式 AO•

BD=6(过点B作BD⊥AO于D)计算出线段长BD=2,再利用|yB|=BD及点B在第三象限计算出yB=-2。若去掉第三象限的条件,想一想点B的位置有几种可能,结果会有什么变化?(答:有两种可能,点B可能在第二象限(-2,2),结果增加一组y=-x, y= (x+3)。

八年级数学的知识点有哪些?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基本方法步骤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

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学习方法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学习方法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 实数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4、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根等于a,即x3=a,那么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5、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学习方法

6、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

第1步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2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

第3步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按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

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八字方针:正撇负捺(K),上加下减(b)

具体图象:大大不过四,小小不过一,大小不过二,小大不过三

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增函数),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n)。 学习方法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

初二数学函数有关知识点

初二数学《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2、已知点的坐标找出该点的方法:

分别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在数轴上表示的点为垂足,作x轴y轴的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要找的点。

3、已知点求出其坐标的方法:

由该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上的坐标是改点的横坐标,垂足在y轴上的坐标是该点的纵坐标。

4、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 点P(x,y),则x>0,y>0;

第二象限:(-,+) 点P(x,y),则x<0,y>0;

第三象限:(-, -) 点P(x,y),则x<0,y<0;

第四象限:(+,-) 点P(x,y),则x>0,y<0;

5、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原点的坐标为(0 , 0)。两坐标轴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6、点的对称特征:已知点P(m,n),

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

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纵坐标都反号

7、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纵坐标相等;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横坐标相等。

8、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点P(a,b)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b, a)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P(a,b)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对称点坐标是(-b,-a)

9、点P(x,y)的几何意义: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 |y|,

点P(x,y)到y轴的距离为 |x|。

点P(x,y)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

10、两点之间的距离:

X轴上两点为A 、B |AB|

Y轴上两点为C 、D |CD|

已知A 、B AB|=

11、中点坐标公式:已知A 、B M为AB的中点

则:M=( , )

12、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y);

将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将点(x,y)向上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将点(x,y)向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二)函数的基本知识:

知识网络图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判断A是否为B的函数,只要看B取值确定的时候,A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4、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

(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

(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

(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5、函数的图像

一般来说,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6、函数解析式:用含有表示自变量的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解析式。

7、描点法画函数图形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第二步: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第三步: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

8、函数的表示方法

列表法:一目了然,使用起来方便,但列出的对应值是有限的,不易看出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规律。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相依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

图象法:形象直观,但只能近似地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注:正比例函数一般形式 y=kx (k不为零) ① k不为零 ② x指数为1 ③ b取零

当k0时,直线y=kx经过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x增大y反而减小.

(1) 解析式:y=kx(k是常数,k≠0)

(2) 必过点:(0,0)、(1,k)

(3) 走向:k0时,图像经过一、三象限;k0时,图像经过二、四象限

(4) 增减性: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

(5) 倾斜度:|k|越大,越接近y轴;|k|越小,越接近x轴

2、一次函数及性质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注:一次函数一般形式 y=kx+b (k不为零) ① k不为零 ②x指数为1 ③ b取任意实数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经过(0,b)和(- ,0)两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1)解析式:y=kx+b(k、b是常数,k 0)

(2)必过点:(0,b)和(- ,0)

(3)走向: k0,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k0,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b0,图象经过第一、二象限;b0,图象经过第三、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注:y=kx+b中的k,b的作用:

1、k决定着直线的变化趋势

① k0 直线从左向右是向上的 ② k0 直线从左向右是向下的

2、b决定着直线与y轴的交点位置

① b0 直线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 ② b0 直线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

(4)增减性: k0,y随x的增大而增大;k0,y随x增大而减小.

(5)倾斜度:|k|越大,图象越接近于y轴;|k|越小,图象越接近于x轴.

(6)图像的平移: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上平移b个单位;

当b0时,将直线y=kx的图象向下平移b个单位.

3、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 .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

注:对于y=kx+b 而言,图象共有以下四种情况:

1、k0,b0 2、k0,b0 3、k0,b0 4、k0,b0

  b0 b0 b=0

k0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经过第一、三象限

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经过第二、四象限

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直线y=kx+b(k≠0)与坐标轴的交点.

(1)直线y=kx与x轴、y轴的交点都是(0,0);

(2)直线y=kx+b与x轴交点坐标为 与 y轴交点坐标为(0,b).

5、用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关系式;

(2)将x、y的几对值或图象上的几个点的坐标代入上述函数关系式中得到以待定系数为未知数的方程;

(3)解方程得出未知系数的值;

(4)将求出的待定系数代回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中得出所求函数的解析式.

6、两条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

方法:联立方程组求x、y

例题:已知两直线y=x+6 与y=2x-4交于点P,求P点的坐标?

7、直线y=k1x+b1与y=k2x+b2的位置关系

(1)两直线平行:k1=k2且b1 b2

(2)两直线相交:k1 k2

(3)两直线重合:k1=k2且b1=b2

8、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9、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方程到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10、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以二元一次方程ax+by=c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的图象相同.

(2)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可以看作是两个一次函数y= 和y= 的图象交点.

12、函数应用问题 (理论应用 实际应用)

(1)利用图象解题 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并利用所获取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营决策问题 函数建模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从而解决最佳方案,最佳策略等问题.建立一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再寻求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函数模型,从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有些多··慢慢看\(^o^)/~

谁知道八年级数学里面函数的知识点总结

一. 变量与常量1)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取同一数值的量叫做常量。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取不同的数值的量叫做变量。2)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当x取每一个值时,y对应地取唯一的一个值,此时,y叫做x的函数,也叫做“应变量”,x叫做“自变量”。(函数在等式左面,右面式子中含有自变量。)3)函数关系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式子就叫做“函数关系式”,也叫做函数的解析式。特点:1.是等式。2.左侧是函数(因变量),右侧是自变量的代数式。4)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式子需有意义。2.表示实际问题实有实际意义。3.函数值即自变量对应函数的值。5)同一个函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别完全相同的两个函数叫做“同一个函数”。二.函数的图像1)绘图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4.注明关系式2)如果一个点在某个函数的图像上,那么这一点的横、纵坐标一定满足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反之则不在。三.正比例函数1)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2)为什么k≠0?因为如果k=0,则不论x为何值,y都不变,是常量。不符合“函数有两个变量”。所以k=0不成立。3)函数的增减性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第三象限,随着x的增大,y相应增大。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第四象限,随着x的增大,y相应减小。4)正比例函数:1.定义:b≠0,x的指数为12.一般式:y=kx3.图像形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4.性质:增减性。四、一次函数性质及图像1)若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应变量。X的指数是1.2)正比例函数是特殊的一次函数(即b=0)3)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4)一次函数与图像1.当k>0,b>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2.当k>0,b=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及原点3.当k>0,b<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三、四象限。4.当k<0,b>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一、二、四象限。5.当k<0,b=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及原点6.当k<0,b<0时,函数图像经过第二、三、四象限。在一次函数图像中:k决定了一次函数的增减性。(直线与两坐标轴的角度)b决定了一次函数的位置。(直线与y轴的交点与x轴的位置关系)在两个一次函数中:k相同但b不同的两个(几个)函数图像平行。b相同但k不同的两个(几个)函数图像平行。k、b都相同,两条函数图像重合。5)图像画法1.两点画法:(0,b);(﹣b/k,0)2.平移法:先画y=kx,在移动b。6)关于x轴对称的两条函数图像k与b的值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条函数图像k的值互为相反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考点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考点知识点整理1

第十二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b)的坐标特征: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b)

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坐标平面内,点P(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第十三章 一次函数

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的底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0的数。

说明:(1)当一个函数解析式含有几种代数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时,自变量取值范围除应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考点知识点整理2

考点一:三角形

三角形中的考点分为三类:一类是一般的三角形,一类是等腰三角形,一类是等边三角形。

一般的三角形常考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周长相关的计算,以及三角形全等相关的证明。三角形的面积为1/2乘以底乘以高,三角形的周长为三个边长之和。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SS(三个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两个角以及其中一个角对应的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等腰三角形:两个边长或者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和中线还有角平分线三线是重合的,考试的时候,经常构造这个辅助线进行相关的证明。

等边三角形:三个边都相等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是60度,各个边长都相等。

考点二: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和:180(n-2),n为多边形的变数。经常给出度数范围,求边长,常用的方法是假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列不等式,最后求出关于边数n的范围,取整数即可。如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大于850度小于1000度,求多边形的边数。

列不等式:850180(n-2)1000,解的:85/18+2n50/9+2,n为整数,n=7

多边形的对角线的个数:n(n-3)/2

考点三:轴对称

轴对称图像经常会结合全等进行相关的考核,主要是数形结合的题目,后续在模拟试题中会提到,你只要知道关于某条线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即可,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

考点四:整式

整式必考的考点为代数式相关的求值,平时学生们都加以训练了,只要考试认真按照四则运算进行相关的求解即可,先化简,再代入值求解即可。

考点五: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是必考的内容之一,因式分解答题步骤我们来为大家总结一下:首先看式子中是否有公因数,有公因数的一定要提取公因数,然后,看是否能够利用平方差公式或者完全平方公式,不能的话,考虑使用十字相乘的方法进行分解。具体的分解技巧见前面课程中提到的因式分解解题技巧。

考点六:分式

分式考点比较单一,首先是分式的计算,和整式是一样的方法,其次是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求解完应用题一定要代入原来的分式方程中进行验证,判断分母是否为0,即解方程结束,要加上一句话:经验证x等于某某数值为原分式方程的解。相关的解题注意事项,后续在期末试题中我们会给出详解的哦。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 思维导图 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八年级 数学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一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二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 方法 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三

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

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2-b2=(a+ b)(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

(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

(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

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

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 ”.

分式

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 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 叫做分式.

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

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

8.分式的乘方: .

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

(1)公式: a0=1(a≠0), a-n= (a≠0);

(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

(3)公式: , ;

(4)公式: (-1)-2=1, (-1)-3=-1.

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

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次幂.

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

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

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

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

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

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四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五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6.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7.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第十三章实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2.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3.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4.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5.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实数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重点是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 其它 函数知识的基石。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知识概念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

2..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

3.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

5.完全平方公式:

6.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提公共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1.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计归纳

2.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3.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4.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5.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6.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与八年级数学学习技巧

7.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8.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 评论列表:
  •  澄萌淤浪
     发布于 2022-12-22 22:45:16  回复该评论
  • “验增根”的程序.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四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