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请问红岩的来历
红岩的来历有二:
1、因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红岩。
2、作家用红岩来形容是有寓意的。红是革命的颜色,岩石又是非常坚硬的物质;而革命者在狱中也坚持斗争,坚韧不拔。
《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之间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生动地表现了革命者为迎接全国的解放,彻底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殊死斗争。
真实再现了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进行最后决战的艰巨性,揭露了敌人垂死挣扎的极端凶残和色厉内荏的本质,歌颂了革命志士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扩展资料
《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之间展开的一场生死较量。1948年,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关键的转折期,胜利即将到来。然而,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正处在黎明到来之前最黑暗的时刻,在这样黑暗的时刻,山城重庆正在进行着残酷的斗争。
小说围绕着三条线索来展开对斗争的描写:“人间地狱”——中美合作所里革命者与反动派之间的生死较量;地下党所领导的城市运动;华蓥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
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最终汇集到狱中斗争这条主线索上。作者集中描写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敌我斗争。
《红岩》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斗争错综复杂,但全书章法井然,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小说共30章,前10章,侧重写重庆地下斗争和川北的武装斗争。后20章,以写狱中斗争为主。前后互相关联,而以狱中斗争为中心。
作者巧妙地借助人物活动这一线索,引出并连结起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如由余新江、成岗的活动,引出工人运动;由江姐工作调动,带出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由陈松林、成瑶的活动,引出学生运动。
由甫志高的叛变,使许云峰、成岗、刘思扬、余新江、江姐被捕,而引出狱中斗争;又通过刘思扬的被“释放”和再度被捕,把渣滓洞和白公馆两个集中营的斗争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了以狱中斗争为主线,把党领导的城市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有机地交织成一体的宏伟而严谨、集中而富于变化的结构布局,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光明与黑暗最后搏斗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显示了作者结构艺术的匠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岩
2022中考名著导读之《红岩》知识点(2)
03 《红岩》 训练题
(一)填空题
1、《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江姐、许云峰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3、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双枪老太婆”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
4、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5、刘思扬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 教育 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
6、“自白书”是陈然写的。
7、五星红旗是江姐绣的。
8、甫志高是叛徒,被他出卖的第一个人是许云峰。
9、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挺进报》。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沙坪书店”。
10、在渣滓洞中,龙光华死后开了追悼会。重庆现在的特务头子是毛人凤。
11、在追赶特务的过程中《彗星报》主编黎纪纲被打破了头。
12、成岗入党,是大哥介绍的。此人在成岗调动工作后,要求他团结工人,恢复生产,组织斗争。成刚把党的指示牢记着,接受了新任务。
13、炮场纵火的是特务,他们是奉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的命令,后来,徐鹏飞公文上批上了一行字:“迅速公开处决,以平民愤。
14、江姐初次到川北,华为成了她的向导。
15、大哥带给成岗的油印文件,文件的正面刻印着毛主席在重庆红岩村写下的光辉诗篇《咏雪》,这正是毛主席亲手刻写的。
16、老街三十二号,这地方正是国民党西南长官总署的一部分,他的公开名称是西南长官公署第二处,实际上却是伪国防部保密局在西南的公开机关。
17、特区副区长沈养斋是毛人凤的心腹,又是徐鹏飞在黄埔军校的同班同学,他成了毛人凤和徐鹏飞故意插在严醉心上的一颗钉子。
18、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19、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白公馆,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渣滓洞,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20、许云峰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二) 《红岩》 问答题
1、《红岩魂》中称“小萝卜头”为烈士,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其实你还是个孩子”?“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你不是,你还没有来得及加入?
答:强调是个孩子,他不是政治犯,他是无罪的,揭露了反动派连一个孩子也不放过的惨无人道的本质。
2、“他们因为协助发动了那场著名的事变而被捕”,那场“事变”是指哪件事?是谁发动的?
答: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3、罗世文将军说:绿,绿树的绿;罗世文将军说:红,红旗的红。可爱的孩子,你永远看不到那反复默读的红旗了,你甚至不曾看过远方原野上那些郁郁葱葱的绿树。找出与“罗世文将军说:绿,绿树的绿;罗世文将军说:红,红旗的红”相呼应的 句子 ,并说明它的作用。
答:“指着那华盖如云的大树说:看,那是绿树;指着那头顶飘扬的旗帜说:看,那是红旗。”表示对烈士英灵的告慰,结构上照应前文。
4、孩子,你只有这么一张照片,黑白相纸中的你,睁着大大的黑眼睛,露着两颗玉米粒般的门牙,就像一只稚气未脱的小免子。孩子,你要原谅你的爸爸妈妈,就因为太爱你和千千万万个你,他们才那么早便带你上路,寻找自由、平等、和平的理想之光。这是一条艰难之旅,铺满了血肉和尸骨,斗争在你们之前便已开始,在你们之后也不会结束,为此,尚未长大的孩子也被称作了烈士。
这段中有“斗争在你们之前便已开始,在你们之后也不会结束”一句话,请用一条 成语 概括这句话的意思。
答:前赴后继
5、孩子,现在我是安徽省军区一名二十岁的女战士,记住多年之后你要如约前来,我将张双臂将你揽入柔暖的肚腹。吹去的夜风。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你的容颜和 故事 ,孩子,我一遍遍抚摸着你粗糙的皮肤与苦难的人生,深深倾听并记住了一切。有时候啊,仇恨是为了更纯粹地爱与生活;战争是为了更彻底地消灭战争;死亡是为了孕育千娇百媚的春天。而一个个身躯的倒下,恰恰是为了一个民族的站起、一种信仰的耸立,一份心情的绝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了你的容颜和故事”的意义是什么?红岩之魂是什么?
答:红色岩石有着烈士洒下的鲜血,提示着人们不要忘记革命烈士曾经有过的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的岁月,珍视今天的幸福生活。红岩魂指渣滓洞狱中的革命烈士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6、《进攻》和《挺进报》两份刊物有何不同?
答:《进攻》是党内刊物,群众看不到;《挺进报》是群众性的宣传刊物。
7、在前往游击队驻地的路上,一张悬首示众的告示为什么差点让一向沉稳的江姐失去常态?
答:因为她发现牺牲者正是她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8、特务郑克昌是如何骗取甫志高的信任,进入书店工作的?
答:他伪装成进步的失业青年,经常到甫志高负责的书店读书。
9、为了应对书店的危机,许云峰和李敬原在茶园碰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答:叛徒甫志高带特务封锁现场,许云峰主动吸引叛徒的目标,掩护李敬原撤离。许云峰被捕。
10、敌人组织一场宴会宴请许云峰,策划者是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答:策划者是特务头子毛人凤,目的是想让许云峰和他们合作,结果被许云峰严词拒绝,连一张碰杯的照片也没有得到。
11、龙光华在“断水”的斗争中牺牲,战友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斗争方式,取得了什么样的胜利?
答:采用集体绝食的方式,为龙光华召开了追悼会。
12、老太婆下山营救江雪琴,为什么没有营救成功?抓到了谁?
答:因为敌人临时改变计划,连夜用船将江姐押送重庆,抓到了叛徒甫志高。
13、在渣滓洞里,同志们是如何欢庆1949年的 元旦 的?
答:利用一天的放风机会,公开举行狱中的联欢活动。
14、刘思洋要转狱到白公馆,“老大哥”为什么要他背记一首诗?
答:这是齐晓轩写的一首诗,“老大哥”要他凭借这首诗去结识新的战友和证明自己的身份。
15、刘思扬被保释后,软禁在家里,为什么会再次被捕?
答:敌人派狡猾的“红旗特务”,假冒自己人,向他骗取情报,被警惕的他拒绝,什么都没有得到。
16、请简述“白公馆”名字的由来。
答:是一座巨大的白色楼房,周围的岩石、树木都被漆成了白色,防止囚禁的人从监牢里逃跑,暗夜里也无法躲藏。
17、小萝卜头要离开白公馆时,送给成岗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答:一幅名为《黎明》的 水彩画 ,蓝天下,金黄色的山,翠绿的深林,红色的太阳。
18、余新江用什么 方法 让假扮记者的郑克昌露馅的?
答:余新江写了一封假信,故意让假扮高邦晋的郑克昌发现,并将情报送走,敌人逮捕狗熊,因而露馅。
19、胡浩在狱中看《挺进报》被敌人发现,是谁挺身而出?他是如何从容化解危机的?
答:齐晓轩。他模仿笔记让敌人鉴定笔迹相同,然后散播在敌人看守室看到的消息,敌人害怕担“管理不善”的罪名,最终不许再提。
20、胡浩的眼睛为什么会在狱中变成极度近视?
答:因为他要做黑暗时代的历史见证人,每天半夜借着昏暗的狱灯光,忠实记录眼前的一切,因而长期下去毁坏了眼睛。
21、白公馆的同志们越狱的“秘密通道”是哪来的?
答:是许云峰被长期囚禁在地牢用手一点一点挖掘的。
2022中考名著导读之《红岩》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红岩知识点考试填空
★ 《红岩》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
★ 《红岩》的优秀读书笔记10篇
★ 《红岩》中小学生读书笔记精编5篇
★ 语文八年级下名著导读知识点
★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知识点
★ 《红岩》阅读答案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红岩》真实历史及惨痛教训
《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杨益言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61年12月首版。《红岩》描写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斗争。我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红岩》真实历史及惨痛教训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红岩》背后的真实历史及惨痛教训
01
1948年的春天,一份共产党办的《挺进报》竟然堂而皇之被投送到西南最高军政长官朱绍良桌上。
暴跳如雷的朱绍良把军统特务头子徐远举骂得狗血淋头:
“不是说共产党在重庆再无活动了吗?动用一切手段,马上查,彻底查!”
顶着限期破案压力的徐远举不得不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特务行动,几经曲折,徐远举终于在《挺进报》的传播中找到了突破口。
《挺进报》是重庆市委机关报,是秘密刊物,主要在党员和外围积极分子中传看。
然而,一些党员干部阅读《挺进报》时,却无视保密要求,随意扩散。
党员陈柏林把《挺进报》给社会人员传看,很快被特务们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盯梢,工运干部任达哉暴露了。
4月1日,任达哉被捕,酷刑下此人很快叛变,特务逮捕了在茶馆与任达哉接头的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建业。
许建业不怕死,他早已准备为党的事业赴死。
被捕之后,特务们在许建业身上考验无数酷刑,却连他的姓名、职业也没有搞到。
但许建业非常焦虑,他后悔自己的麻痹:将18份党员自传等党的机密资料放在公司宿舍床下的皮箱里。
因担心这些机密材料落入敌手,许建业焦急地做着那个看似老实的看守兵陈远德的工作,轻率相信了陈远德同情革命的假话。
许建业给党员刘德惠写了一封信,叮嘱他把皮箱中的秘密文件销毁。
此信许建业让陈远德送去,“答应给他4000万元,以后有功革命,还可以得奖”。
陈远德转身把信交到了徐远举手里。
许建业莽撞的举动暴露了党在志诚公司的据点,特务守伺志诚公司,中共川东临委第三号负责人、重庆市委书记刘国定于是落入了圈套。
对许被捕一无所知的刘国定,带着下级涂绪勋去志诚公司找许建业。
在刘国定看来,城市的地下工作既舒服又简单。
前不久,川东临委决定相关负责人必须下乡领导农村工作,他嗤之以鼻、拒不从命,川东临委书记王璞无可奈何;管经济的党员何忠发按规定不肯借钱给他,他向组织诬告何忠发有经济问题,何忠发有口难辩。
刘国定、涂绪勋两人一进许建业的办公室立即被扣。
形势严峻,刘国定偷偷和涂绪勋对好口径:涂绪勋向特务声称是老乡,前来借路费,理由充分合理,随后被释放;刘国定拿出自己的公开身份——“南岸牛奶场的总务主任刘仲逸”,希望骗过特务。
刘国定忘记了,由于他长期无视公开身份的掩护作用,以“黄先生”的身份在志诚公司出入,这样的口供已如薄纸一张,一戳就穿。
徐远举抓住他多重身份的矛盾穷追猛打。
刘国定难以自圆其说,害怕了,“看来不承认点事不行,对了,南岸海棠溪有两个党员邓新丰和李忠良,我早就安排他们转移,就把这个地点告诉特务,免得受刑吃苦”。
于是刘国定自称是刚入党两个月的候补党员,交代了邓新丰和李忠良的地址。
万万没有想到,邓新丰和李忠良两人不听招呼并没有撤退。
4月8日,两人被特务抓捕,李忠良叛变。
特务顺藤摸瓜秘密抓捕了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的关系人——余承安,采取即抓即放的手段,对冉益智张网以待。
川东党组织得知许建业、刘国定两位主要领导被捕后,紧急部署,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撤离重庆。
重庆市委副书记冉益智也离开了城区,不过他为人“机警”,当年领导达县女中学生运动时,他听到对方批评学生运动“大概有共产党在活动”时,就以“强龙难压地头蛇”为由,迅速在学生游行的行列中开了小差。
这次,冉益智又“机警地”主动打电话给余承安妻子,探听余承安情况,还暴露了自己要到北碚的行踪。
特务们求之不得,在北碚街上逮捕冉益智。
“机警”的冉益智马上认清了形势,立即叛变,不仅承认自己是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交代出大批党员,并指认被逮捕的刘国定是市委书记。
徐远举如获至宝,再次审讯刘国定,刘国定彻底叛变。
刘国定、冉益智在特务面前争宠邀功,竞相出卖他们所知道的川东临委、重庆市工委、上下川东地工委、川康特委,以及中共中央上海局领导机关和主要干部,带领特务到万县、广安、上海、成都等地破坏党组织。
大破坏从4月一直延续到次年1月21日,先后造成约133名中共党员被捕.
川东党组织被迫举行华蓥山起义,遭到失败。
组织破坏和起义失败两个事件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川东党组织元气大伤。
02
黎明前夜,川东党组织遭受大破坏,令人扼腕,发人深省。还原历史真相,不难发现——
☞广泛的纪律松懈是川东党组织大破坏的重要原因。
☞一些身居高级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
譬如叛徒刘国定,一名老资格党员,身居要职,但政治纪律意识相当淡漠,他贪恋城市工作的安逸平稳,拒绝党组织关于下乡开展农村工作的决定。
对此,临委书记王璞曾向上级领导反映,结果却不了了之。
叛徒涂孝文,被捕前是川东临委副书记。
抗战时期,涂孝文在四川泸县党的秘密机关工作时,就因生活作风有问题(与邻居的有夫之妇关系暧昧,你来我往行为轻浮)而暴露。
对党内高级负责人违反纪律的行为不能坚决惩处,实际就是迁就纵容。
从大屠杀中逃生的罗广斌尖锐地指出“这些落后的,但资格很老的干部,抓住了领导机构,造成了领导机构的无组织、无纪律的腐化状态”。
☞一些党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大破坏发生后,川东党组织马上行动,要求暴露的党员迅速撤离,保存力量。
如此重要明确的指令,却没有被相当多的党员坚决执行。
《挺进报》负责人陈然收到上级发来的暗语信件“近日江水暴涨”,本应立即撤退,但他迟疑不行,仍想坚持,结果付出本人被捕,《挺进报》机关遭破坏的惨重代价。
党组织通知交通员罗志德撤退,他为收回一亿元的钱款不愿撤退,还声称“炮还没有打响,人哪能就跑了”,最终被捕。
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得知与其熟悉的冉益智叛变、川东临委要求撤退的警示后,掉以轻心,熟视无睹,
时隔8个月后被捕,酿成了大破坏向川康党组织蔓延的恶果。
☞普遍缺乏秘密工作纪律意识。
除了许建业的教训,还集中体现在《挺进报》的阅读、传播上。
上川东一工委书记邓照明曾沉重地回忆道:“我当时曾听说:《挺进报》在有些地方,先是党员看,过后‘六一社’社员看,进步群众看,都看过后无人看了,用来包花生米;花生吃完了,将《挺进报》一丢了事。自然这是个别现象,但可见纪律松散之一斑。”
0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我们党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已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党所面临的风险与考验依然严峻。
正因为此,上述历史予以今天的启示依然深刻:
☞首先,必须坚守党的政治纪律。
党的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行为方面需遵守的规则,是党最重要的纪律。
当时川东党组织上层负责人,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就存在严重的问题,刘国定、冉益智政治纪律意识涣散,没有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坚定性与自觉性,一旦被捕就经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政治信念摇摆,政治底线丧失,迅速滑向背叛的深渊,成为革命队伍最凶恶的敌人。
因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是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的首要政治责任,是合格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
☞其次,必须严明党的组织纪律。
党的组织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执行政治纪律的组织保障。反观川东党组织大破坏的经过,就会发现存在比较严重的组织纪律意识松懈的情况。
如缺乏保密意识的许建业,放弃合法身份掩护的刘国定、忽视组织撤退要求的邓新丰、李忠良……正是他们平时疏忽了组织纪律要求,给敌人可乘之机,造成破坏事件迅速恶化、升级。
☞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任何时候都是推进党的各项事业顺利发展必须具备的组织保障,在党的组织纪律面前,没有特殊党员,不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第三,必须严肃党的经济、生活纪律。
这两项纪律是规范与约束党员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行为与道德的准则。
每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做到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党的政治本色。
当年川东党组织大破坏中那些叛徒,在平时就常常违反生活纪律,直至从量变到质变,在关键时刻放弃节操和信念。
由此可见,严肃党的经济和生活纪律,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预防与治理腐败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党的干部政治生命的具体 措施 。
严肃党的经济和生活纪律这道制度性的防火墙需不断筑牢,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总之,川东党组织大破坏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纪律松懈对于我们党来说具有极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危害,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迁就、容忍、纵容,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是已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一条铁律。
《红岩》精彩书摘
精彩书摘
李青竹缓缓放下手里的线,把江姐冰凉的手拉进薄被盖着。
“心里的话,都写上了吗?”她低声问,深情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江姐的脸。
“都写了。”江姐抬起头来。“听说北平召开政协会议,我心里再也不能平静,真渴望听到更多的消息。”李青竹的目光,渐渐移向窗外的暗夜。轻声说着:“我们会听到的。”
“破坏一个旧中国,又建设一个新中国……”江姐荡漾的声音里,透出无限的向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一个崭新、富强的国家,这是多么壮丽的事业!人口众多,土地辽阔,强大的祖国,强大的党!我们的革命,对世界,对人类,将来应该作出更多的贡献啊。”
李青竹赞同地点头:“你想得真远。不过,也该想啊!”
江姐又说道:“那时候,我们的担子一定不会轻的。”
牢门边掠过一个看守员的身影,轻轻的脚步声,引起了静卧着的孙明霞的注意,她一翻身便向门边走去。“江姐!”孙明霞轻快地跑了回来,惊喜地叫了声:“又有信来了。”
孙明霞晶亮的眼波凝视着那张纸片。许多战友早已翻身起来,挤到孙明霞身边。还有几个人,已悄悄守住了牢门和窗口,监视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敌人。这时,孙明霞一把抓住江姐的手,急切地用耳语般的声音念道:“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呀!同志们,我们的国家成立了!”
激动欢喜的人们,低声欢呼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静一静,听我再念。”孙明霞声音更低,人们都屏住呼吸。“全世界劳动人民欢欣鼓舞,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万岁,万万岁!”
一片欢乐的低呼,打断了孙明霞的朗读。战友们不断轻声喊着“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声音,像股热流,汹涌澎湃,激荡着牢房,黑暗中,闪烁着一片晶亮的眼光。
读后感 言
我怀着崇敬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令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人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红岩,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促使我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红岩》真实历史及惨痛教训相关 文章 :
1. 关于《红岩》读书心得1000字7篇
2. 关于《红岩》读书心得8篇
3. 关于《红岩》读书心得400字5篇
4. 罗广斌、杨益言创作长篇小说《红岩》读后感5篇
红岩的历史背景
是以描写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胜利进军和反动派的垂死挣扎,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小说把反动派在全局上不可逆转的覆灭命运,与局部上的气势汹汹,疯狂镇压;把革命事业全局上的辉煌胜利,与革命者个人的悲壮牺牲,辩证地统一起来。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小说以大量的篇幅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除了《狱中联欢》所写的新年联欢活动外,还写了狱中绝食斗争的胜利,为龙光华烈士举行追悼会,写了江雪琴的从容就义,许云峰在地牢里同徐鹏飞的最后一次交锋,以及最后的武装越狱斗争等。全书共三十章,《狱中联欢》是从该书的第十六章节选下来的。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坚韧不拔的英勇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根据这些经历,他们于 1957年写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回忆录的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
关于红岩,有三个历史范畴必须要认识清楚,一是川东地下党、二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三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川东地下党这个概念是历史形成的。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两度设立属于四川省委领导的川东特委,但均为时不久就撤销了。当时的情况大致是,省委在重庆时,设立川西特委,驻成都;省委在成都时,则设立川东特委,驻重庆,分别领导川西和川东大片地区党的工作。抗战以后,四川省党的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根据当时斗争形势的需要,分成川康和川东两个部分。在重庆先后三度成立了川东特(临)委,即1938年11月至1943年9月的川东特委(1943年9月,特委书记廖志高调回南方局,旋返延安,川东特委撤销,分别成立上川东特委和下川东特委,抗战胜利前亦撤销),1947年10月至1948年12月的川东临委;和1949年1月至重庆解放的川东特委。这三届特(临)委和一度设立的上、下川东特委均直属党的中央局(先后是南方局和上海局)领导。通常习惯上所说的川东地下党,就是指的抗日战争以后重建起来的,一直到解放为止的川东地区党组织。她与四川其他地区党
红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历史背景《红岩》的历史背景是: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