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思维定势的误区?
在创新过程中,积极寻求新的设想时,要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已形成的思考问题的程序和模式,即思维定势,排除它对创新的束缚作用。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0000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当时的董事长石坂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在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自然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色。这一建议引起了石场董事长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都是一副统一的黑色面孔了。
此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大量积压滞销的电扇,几个月之内就销售了几十万台。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效益竟如此巨大。而提出它,即不需要有渊博的科技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有成千上万的电气公司,以前都没人想到、没有提出来”。这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都是黑色的,而彼此仿效,代代相袭,渐渐地形成了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常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思维定势。时间越长,这种定势对人们的创新思维的束缚力就越强,要摆脱它的束缚也就越困难,越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东芝公司这位小职员提出的建议,从思考方法的角度来看,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突破了“电扇只能漆成黑色”这一思维定势的束缚。
突破定势思维的关键,是要多角度思考、看问题。在你考虑得百般苦恼时,不妨放轻松,听听音乐,看看大自然,或别的产品信息,让大脑在放松状态下转换到新思路上来。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冷静而理性,极具生活智慧,对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正确判断所面临的处境,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一针见血,讲话有理有据,而且轻易不会受到个人和他人情绪、社会舆论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我把这样的人称作是聪明人。 仔细观察这些人,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充分运用理性对所接收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不断对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行验证,不断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评估、评价以及修正。用一句较为专业的话来说,就是善于进行批判性思维。在我看来,批判性思维是成为一个聪明人的基本功。 那么,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按照布鲁克·诺埃尔·摩尔和理查德·帕克所合著的《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中的定义,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是指对我们面临的断言进行评估,其主旨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和我想当然的理解不同,这种思维不是要自己如何做出断言,而是讲如何对自己的断言进行审视和反思,即是依靠个人的理性对所接收的信息和自己的断言进行再考量和再思考。其前提是要有一种对凡事质疑的态度和对事实真相的追求,其基础是要具备一种进行逻辑推理的基本能力,其关键是要养成一种凡事质疑和对个人进行反思的习惯。 我们每个人每天可能要接收海量的信息,每时每刻都要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判断,以作为自己言语行止的依据。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聪明人,总是能够排除情绪、好恶、舆论以及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对来自周遭世界的信息冷静看待、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从而采取正确的行动。他们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勇气不断的审视自己的判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验证。他们不轻信、不盲从、不排斥,也不情绪化做决定,他们不会受广告蛊惑去买一大堆包治百病的药品,他们不会听了别人一句话就暴跳如雷,他们不会道听途说,相信并传播别人毫无来由的谣言,他们不会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看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 其实,我自己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不擅长批判性思维,不但非常感性,情绪极易冲动,老是受他人意见的影响,而且看问题总是简单化、简单化,也容易受惯性思维误导信息与我的知识背景是否契合常常左右我的判断喜欢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做出断言,想当然、我以为是我的口头禅。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这方面我的惨痛教训可谓不胜枚举。所以,我也在寻找一种途径,以快速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那么,如何练好基本功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聪明人呢?读一本这方面的书算是一条捷径。手头这本《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正是这样一本专业书籍。它从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起,就如何进行正确地思维和清晰地写作,到有效论证的规则、合理的演绎和归纳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学的论证进行了详细的、系统性的阐述,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概括指出了生活中常犯的诸如稻草人、仓促概括、诉诸人身、主观主义、相对主义等思维谬误,以及各种以修辞手法来掩盖虚假论证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确的思维基本原则、规则、要求、技巧和训练方法,走出思维的误区。特别是这本书列举了很多事例来讲解枯燥的逻辑学内容,写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以致于我看了一半的时候还没发现这竟是一本教材(后半部分还是太过专业了)!这大概是它作为一本教材能够连续出到第九版的原因吧。 如果你也有与我相同的烦恼,想要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进而成为一个聪明人,那么,这本书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给五星。
读书笔记 |《走出思维的误区》
作为一个搬砖的程序猿,一直觉得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技术知识是可以慢慢积累的,是可以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但是逻辑思维真的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很难说短时间就能形成的。所以也一直在寻找可以锻炼自己思维的书籍,正好也就刷到了这本书,就迫不及待的下单买了。
把《走出思维的误区》看完了之后,收获也是挺大的。虽然看完的时候感觉并没有什么,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其实它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说话的方式都有着很明显的变化。本着只有分享的知识才叫知识的原则, 在这把之前做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思维方式锻炼上有个帮助
1. 批判性思维
2. 思维模式
3. 强/弱批判性思维
4. 交流
5. 实践
1. 价值观
2. 批判性思考者的基本价值观
3. 个人情感
4. 保证对话继续进行
5. 避免团体迷思的危险
1. 论题
2. 论题的种类
3. 寻找论题
4. 结论
5. 寻找结论的线索
1. 理由
2. 理由+结论=论证
3. 理由的提示词
4. 理由的种类
5. 理清理由与结论
6. 先理由,后结论
1. 我们常常会误解我们听到和读到的东西,正是因为我们假定了词语的含义都是清楚明确的。
2. 找到关键词语
3. 检查歧义处
4. 确定歧义之处
5. 歧义与鼓动性语言
1. 假设
2. 价值观假设
3. 典型的价值观假设
4. 寻找价值观假设
线索
5. 描述性假设
6. 寻找描述性假设
7. 别去分析那些无关紧要的假设
1. 谬误
2. 谬误清单
1. 评价证据的线索
2. 评价研究的线索
1. 竞争性原因是可以说明某个结果为何会发生的其他合理解释
2. 关联关系或相关关系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3. 比较竞争性原因的可信度
1. 不可知的、有偏差的统计数据
2. 令人困惑的平均数
3. 移花接木
判断方法
4. 通过省略信息让统计数据具有欺骗性
5. 风险统计数据和遗漏信息
1. 不完整推理的必然性
2. 寻找几类常见重要信息的线索
1. 二元思维
2. 寻找多种结论
3. 所有结论并非同样可靠
1. 团体迷思
2. 不愿意聆听我们不喜欢的人所说的话
3. 各种谬误
4. 出卖我们的心理习惯
5. 一厢情愿
走出你的十大思维误区 2020.6.9
近日读书《事实》,用数据思考,避免情绪化决策。这本书为这个复杂世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导航工具,是消除消极和绝望的真正解药。它矫正了我们看世界的方看法,并解释了思维方式如何导致我们对世界产生误解。
用错误的信息来导航,你最终只能去到一个错误的终点。走出你的思维误区,尊重事实和实事求是的十种思维方式:
1, 一分为二
一分为二是一种强烈的思维本能。习惯于把事情一分为二:好的和坏的,非黑即白,英雄和恶棍,二元对立统一存在,会误导我们把平滑过渡当做两极分化,把求同存异当做矛盾对立,把和而不同当做分道扬镳。凡事有三,下棋博弈并非只有输赢,还有和棋。除了黑白之间,还有灰色区域,避免一分为二的错误本能,坚持寻找绝大多数,避免只比较极端的两极,还要看中间状态。人们看到半杯水会有一分为二的两种看法,一种是半满的,另一种是半空的;其时还有第三种是全满的,一半是水,一半是空气。
注意只俯视不仰视的做法,俯视会带来错觉,一切看起来都一样矮,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2, 负面思维
我们对坏事情总会比好事情更加关注。凡事总是习惯于从负面或消极思维看事物,总是考虑到困难,障碍,风险,限制等,我们总是更容易注意到坏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这种负面思维的本能提现在三个方面:1),我们对过去错误的记忆;2,)媒体对于负面新闻的选择性报道,好消息不是新闻,很少被报道,坏消息及突发的新闻更吸引人们的眼球,循序渐进的进步不是新闻;3),我们总是认为,只要有坏的事情发生,就不应该认为世界在变好。感性而非理性。
要控制我们的负面情绪,我们就要对坏消息要有思想准备。更好和不好。我们要区分状态和趋势,要认识到事情,可以是不好的,但同时也在变得更好。不好和更好是同时存在的。比如一个差等生学习成绩一直没有及过格,但用发展的眼光看,他的成绩从30分到40分,再到50分一直在变得更好。更多的坏消息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坏事情。
破坏式批评是因事否定人,建设性批评是对人不对事,着眼于未来做得更好而提出的建设性批评。
3, 直线思维
事物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的线性关系,当今社会进入到VUCA时代,复杂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易变性,诸多因素累加效应,直线思维使得我们假设,所有的事情都是按照直线的规律来发展。注意这个词“一直保持”。
控制直线思维本能的最佳方式,就是每当我们看到一条直线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到事物的演变有多种方式,不一定按照直线发展的。可能是S曲线的一部分,或是滑梯曲线,驼峰曲线,或者倍增曲线的规律。没有一个孩子是按照直线的规律长高的,而且也没有父母会认为孩子的身高会无效增长。
4, 恐惧思维
当我们陷入恐惧的时候,我们无法看到事实,注意力的过滤机制,我们没有人有足够的脑容量来处理全部的外部信息。问题是我们究竟接受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是如何被筛选出来的?我们忽略了什么信息?我们总是倾向于接受一些夸张的信息。人类的恐惧诸如蛇,蜘蛛,位于高处和被困于狭窄的空间。
恐惧VS危险:对真正危险的事情感到恐惧,在正常情况下,恐惧本能对我们人类是有用的,但是恐惧本能往往对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起到反作用,它误导我们的注意力去关注那些我们最害怕的事情,而不是哪些真正危险的事情。
要想克服恐惧本能,我们需要计算其真实的风险。风险=危险程度X发生的概率。在采取行动之前,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当你在恐惧中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不要在恐惧中做决定。
5, 规模错觉
人们总是容易注重局部而忽视整体,见树不见林。
如何控制规模错觉?你只需注意两点:对比和比例。不要只看单一数字,要做对比。如同比增长,环比增长,占比。1918年,西班牙流感杀死了全世界2.7%的人口。
用好20/80法则。最重要的80%在哪里?这几个数字为什么这么大?这背后意味着什么?比例背后代表的趋势是什么?
6, 以偏概全
要想控制住我们的以偏概全的本能,我们要经常质疑自己的分类方法。在同一类中寻找不同,寻找同一类别内的不同之处,在不同类别中寻找相同。寻找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性。在不同类别中寻找不同。
注意绝大多数。 大多数仅仅意味着超过一半,我们应该具体区分,大多数究竟是51%还是99%。注意极端案例。活灵活现的图片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他们有可能只是代表极端案例,而不是普遍现象。
7, 命中注定
很多事情看起来似乎保持不变,仅仅是因为改变发生得非常缓慢,并且要记住聚沙成塔。请记住缓慢的改变也是改变。注意追踪持续的提高。
8, 单一视角
你给孩子一把锤子,他就会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做钉子。多年前曾接触过一位在英国留学的兽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家禽的新城疫,在他的眼里鸡场的疫病都是新城疫。知识有时候会成为专家的障碍,以往有人说知识越多越反动,使他们看不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所有的解决方案,对于解决特定的问题都是有效的,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方案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多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
看问题总是如同自动驾驶般的思维定式,更多的是从我的单一视角看事物。单一视角会限制你的想象力,获取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得到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要想控制单一视角的本能,必须有一个工具箱百宝囊,而不仅仅是一把锤子。学会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换位思考,其他工具诸如三位置感知法,迪士尼策略,五位置感知法等。对自己未知的领域保持谦卑,同时注意到专家也有的局限性。
9, 归咎他人
推过揽功,责任都是别人的,如同美国政客的“甩锅”癖好,找替罪羊,推卸责任,简单地归咎他人只会使你把握不住问题的真正要点,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要想控制归咎他人的本能,你应该停止寻找替罪羊。
寻找原因,而不是寻找坏人。当坏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试图去责怪任何个人或群体,首先接受没有人刻意为之这个事实。然后努力去理解这一事情发生背后的系统性原因。
寻找系统,而不是寻找英雄。当有人号称自己做了什么伟大的业绩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没有这个人,是否这件事仍然可以发生?通常是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使得好的事情发生了。
10, 情急生乱
当你感觉必须做一个紧急的决定的时候,牢牢地记住,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并不是真的很紧急。
要想控制情急生乱的本能,你需要做到循序渐进。深呼吸,调整你的状态,淡定以对,处变不惊。稳扎稳打,事缓则圆,小心采取过激的行动。
总而言之: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对我们的人生很有指导意义,就像准确的GPS一样;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可以让我们活得更自在。
请将你的思维方式对号入座,你存在哪几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