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点
1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总结
核心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
核心知识
一、几个基本概念
1.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
4.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失电子为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各概念间的关系为: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表示方法
①双线桥法:
例1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和结果.
线桥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上.
②单线桥法
例(上例)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线桥由还原剂失电子元素指向氧化剂的得电子元素.
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
1.置换反应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
3.复分解反应全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四、元素的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
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不能再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例如一切金属单质为O价Cl-1、S-2、O-2等,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 等不能再失去电子,只可能得到电子而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如 等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常以某一方面为主.如S、O2、Cl2以氧化性为主.
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一般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而定.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类型
1.全部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所有原子的价态物发生变化
如:2H2+O2 2H2O Zn+2HCl H2↑+ZnCl2等
2.部分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原子只有部分价态发生变化
如: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3.自身氧化还原型,同一物质中不同元素发生价态改变
如:2KClO3 2KCl+3O2↑ 2H2O 2H2↑+O2↑
4.歧化反应型: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价态的改变
如:Cl2+2NaOH NaCl+NaClO+H2O
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两个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守恒.
2.归中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可靠拢不相交”.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
核心知识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或受热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1 CaO、SO3溶于水能导电,Fe能够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
解析 CaO本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是因为它溶于水能导电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CaO+H2O=Ca(OH)2,此时为Ca(OH)2的导电;SO3本身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SO3+H2O=H2SO4,此时为H2SO4的导电.电解质实际上指的是不与水反应,通过本身电离出自由移离子而导电的一类化合物.Fe不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列.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
1.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
离子互换型 (复分解反应型)
2.类型
氧化还原型
三、离子方程式
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之间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
3.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
(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3)“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方法
必须考虑以下五条原则:
(1)依据物质反应的客观事实.
释例1: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2Fe3++3H2↑(错误),正确的是:Fe+2H+=Fe2++H2↑.
(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释例2:Cl2+I-=Cl-+I2(错误),正确的是:Cl2+2I-=2Cl-+I2.
(3)必须遵守电荷平衡原理.
释例3: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Fe2++Cl2=Fe3++2Cl-(错误),正确的是:2Fe2++Cl2=2Fe3++2Cl-.
(4)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遵守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应注意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否配平.
(5)必须遵循定组成原理(即物质中阴、阳离子组成固定).
释例4:Ba(OH)2溶液和稀H2SO4混合:Ba+OH-+H++SO42-=BaSO4↓+H2O(错误),正确的是:Ba2++2OH-+SO42-+2H+=BaSO4↓+2H2O.
五、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和OH-、OH-与Cu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O32-、S2-、SO32-、F-、ClO-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注意Fe2+与Fe3+可以共存;MnO4-与Cl-不能大量共存.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核心知识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有新的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气、生成沉淀等现象.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反应叫吸热反应.
②原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与反应物质的总能量是不相同的,反应物与新物的能量差若以能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若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吸热和放热都不明显.
③实例 燃烧:C+O2 CO2 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Zn+2HCl ZnCl2+H2↑ CaO+H2O Ca(OH)2等为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实例:C+CO2 2CO H2+CuO Cu+H2O Ba(OH)2??8H2O+2NH4Cl BaCl2+8NH3↑+10H2O等
2.燃烧
①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②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跟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③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物.
④化石燃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属非再生能源.
⑤煤的充分利用及新技术的开发:新型煤粉燃烧机;煤的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水煤气或干馏煤气.
碱金属知识点
一、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1、知识网:
钠
核心知识
一、钠原子结构
结构特点: .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e-→Na+,形成稳定结构.所以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的还原性.
二、性质
1.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
2.化学性质:强还原性,活泼金属.
与O2反应:常温→Na2O(白色固体)
点燃或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
与S反应:碾磨爆炸.
与水反应:剧烈.
现象:熔、浮、游、鸣、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
与某些熔融盐反应:可置换出某些熔融盐中的金属(如TiCl4等)
与盐溶液反应:实质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
三、钠的存在与保存
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
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
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
2.保存:
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四、钠的用途
1.K—Na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
2.制备Na2O2.
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4.冶炼稀有金属.
五、重点难点解析
1.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剖析
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 →变暗(生成Na2O) →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 →成液(NaOH潮解) →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 →最后成粉末(风化).有关反应如下:
4Na+O2 2Na2O Na2O+H2O 2NaOH
2Na+2H2O 2NaOH+H2↑ 2NaOH+CO2 Na2CO3+H2O
注意不可将碳酸钠的生成用下式表示:
Na2O+CO2 Na2CO3,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氧化钠与水结合的能力比跟二氧化碳反应的能力强得多.
2.钠与水反应现象
可概括为五个字:熔、浮、游、鸣、红.
熔——是指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浮——是指钠密度小于水,浮于水面.
游——是指由于反应剧烈放出的气体使“钠球”在水面四处游动.
鸣——一是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发出“咝咝”的声音;二是指收集到的气体点燃有爆鸣声即反应放出H2.
红——是指溶液加酚酞呈红色,即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H2O 2NaOH+H2↑
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中电离出来的H+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 2Na++2OH-+H2↑
3.钠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钠与酸反应,实质上是钠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当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的H+主要来源于酸,因此钠先与酸反应,若钠是过量的则继续与水反应.因为酸中H+浓度远大于水中H+浓度,所以钠与酸反应要比与水反应剧烈,以至发生燃烧或轻微爆炸.
钠与盐溶液反应,实质上是钠与盐溶液中的溶剂——水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在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中的某些金属阳离子或NH4+发生复分解反应.如:
2FeCl3+6Na+6H2O=2Fe(OH)3↓+6NaCl+3H2↑
2NH4Cl+2Na+2H2O=2NH3??H2O+2NaOH+H2↑
故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典型例题
例1 学生甲和乙,对金属钠的色泽发生了争议.甲说书本上讲钠是银白色的,乙说他亲眼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学生丙听到他们的争论后,从实验室取了一小块钠,用很简单的实验证明了金属钠是银白色的,并解释了通常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原因.丙怎样进行实验证明和解释的?
解析 学生丙将取出一小块钠放在玻片上,叫甲和乙两人观察,看到确是暗灰色,丙又用小刀把钠切开,里面的钠是银白色的.丙解释: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外面的钠被氧化了,因此是暗灰色的.
例2 取5.4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蒸干反应后的溶液,得8g无水晶体.
(1)通过计算判断是何种金属?(2)混合物中R和R2O的质量各是多少克?
解析 本题可采用极端假设法.即①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②假设5.4g全为氧化物,推出R的原子量范围,R的实际原子量应介于二者之间,从而推出该元素的名称.
(1)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据(R的原子量设为a1)
2R+2H2O 2ROH+H2↑
2a1 2(a1+17)
5.4g 8g a1=35.3
假设5.4g全为氧化物 据(R的原子量设为a2)
R2O+H2O 2ROH
2a2+16 2(a2+17) a2=10.7
5.4g 8g
查表知R为钠 R2O为Na2O
(2)据
2Na+2H2O 2NaOH+H2↑ Na2O+H2O 2NaOH
46 80 62 80
m(Na) m(Na2O)
得 m(Na)+m(Na2O)=5.4g m(Na)=2.3g
m(Na)+ m(Na2O)=8g m(Na2O)=3.1g
评析 ①通过计算求得原子量,由原子量确定是什么元素;②极端假设是解混合物计算题常用的方法.
例3 把一小块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以下现象:①金属钠表面逐渐变暗;②过一段时间以后又逐渐变潮湿;③再过些时候又转变成白色固体;④又过一段时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的粉末.写出以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解析 金属钠为活泼金属,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所以表面逐渐变暗且无光泽.氧化钠在空气中溶于水,表面变潮湿而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晶体,即含有10个结晶水的碳酸钠.再过一段时间,含有结晶水的晶体风化失水,变成粉末状物质.
答 ①4Na+O2 2Na2O
②Na2O+H2O 2NaOH
③2NaOH+CO2+9H2O Na2CO3??10H2O
④Na2CO3??10H2O Na2CO3+10H2O
评析 该题要求写出金属钠暴露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实际考查的是钠及钠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钠的化合物
引入:在初中学过 ,在这再学习 。
本节教学目标:
1.掌握Na氧化物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
本节教学的重点:
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
与 的反应。
钠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往往与有关计算结合在一起,考查计算和推理能力.
核心知识
一、钠的氧化物
比较
项目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 Na2O Na2O2
化合价 钠+1、氧-2 钠+1、氧-1
色、态 白色固体 浅黄色固体
类 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化
学
性
质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稳定性 Na2ONa2O2
漂白性 / 有
转化 2Na2O+O2 2Na2O2
用途 / 供氧剂、漂白剂
二、钠的碳酸盐
比较
项目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 名 纯碱、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水中) 易溶 可溶
热稳定性 加热不分解 加热易分解
与NaOH 不反应 反应:HCO3-+OH-=CO32-+H2O
与澄清石灰水 Ca2++CO32-=CaCO3↓ Ca2++OH-+HCO3-=CaCO3↓+H2O (少量)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过量)
与CO2及水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较快CO32-+2H+=CO2↑+H2O 很快HCO3-+H+=CO2↑+H2O
与CaCl2或
BaCl2溶液 Ca2++CO32-=CaCO3↓或Ba2++CO32-=BaCO3↓ 不反应(当再加氨水或NaOH溶液时,则有沉淀生成)
相互转化
用 途 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洗涤剂 发酵剂、灭火剂、医用
Na2CO3和NaHCO3都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在常温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往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会析出白色晶体.Na2CO3和NaHCO3与酸反应均放出CO2气体,前者放出气体的速度较慢.
(1)向Na2CO3溶液逐滴滴入盐酸,发生分步反应:
Na2CO3+HCl=NaHCO3+NaCl…………(1)
NaHCO3+HCl=NaCl+CO2↑+H2O…………(2)
把Na2CO3溶液逐滴加到盐酸中,开始时盐酸过量,则发生反应(1)、(2),即
Na2CO3+2HCl=2NaCl+H2O+CO2↑,开始就有气体放出.
若将盐酸滴到Na2CO3溶液中,开始时Na2CO3过量,只发生反应(1)
Na2CO3+HCl=NaHCO3+NaCl,无气体,只有在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滴加盐酸才有气体放出.故这一实验常用于不需外加试剂区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注:(1)Na2CO3和NaOH共存时,滴加HCl(或H+),HCl与NaOH完全中和后再与Na2CO3反应.
(2)NaHCO3与HCl的反应比Na2CO3与HCl的反应剧烈:因为NaHCO3与盐酸的反应一步放出CO2,而Na2CO3则需两步(泡沫灭火器中,用NaHCO3和Al2(SO4)3作原料).
(3)Na2CO3和NaHCO3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溶液中:NaHCO3+NaOH=Na2CO3+H2O
Na2CO3+CO2+H2O=2NaHCO3
固体中:NaOH+NaHCO3 Na2CO3+H2O
2NaHCO3 Na2CO3+CO2↑+H2O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1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酸碱中和,活泼金属与酸发生的置换反应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灼热的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C、CO、H2还原CuO
2、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公式和推论
⑴微粒数目和物质的量:n==N / NA,N==nNA NA——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目为一摩尔,约为6.02×1023个,该数目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⑵物质的量和质量:n==m / M,m==nM
⑶对于气体,有如下重要公式
a、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n==V / Vm,V==n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b、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V(A) / V(B) == n(A) / n(B) == N(A) / N(B)
c、气体密度公式:ρ==M / Vm,ρ1/ρ2==M1 / M2
⑷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关系
(对于溶液)a、物质的量浓度与物质的量 C==n / V,n==CV
b、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 C==(1000ρω) / M
3、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①计算:固体的质量或稀溶液的体积
②称量:天平称量固体,量筒或滴定管量取液体(准确量取)
③溶解:在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
④检漏: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两次)
⑤移液:冷却到室温,用玻璃棒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选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⑥洗涤:将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液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少量多次)
⑦定容:加水至叶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溶液的凹液面最低点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⑧摇匀:反复上下颠倒,摇匀,使得容量瓶中溶液浓度均匀
⑨装瓶、贴标签
必须仪器: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或滴定管(量液体体积),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规格),胶头滴管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2
Ⅰ、硅
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总是与氧结合,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硅有晶体和无定型两种。晶体硅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有脆性,常温下不活泼。晶体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成光电池等能源。
Ⅱ、硅的'化合物
①二氧化硅
a、物理性质:二氧化硅具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熔点高,硬度大。
b、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是H2SiO3的酸酐,但不溶于水
SiO2+CaO===CaSiO3,SiO2+2NaOH==Na2SiO3+H2O,SiO2+4HF==SiF4↑+2H2O
c、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德主要原料;石英制作石英玻璃、石英电子表、石英钟等;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等;石英砂常用作制玻璃和建筑材料。
②硅酸钠:硅酸钠固体俗称泡花碱,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无色粘稠的液体,常作粘合剂、防腐剂、耐火材料。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实验室可以用可溶性硅酸盐与盐酸反应制备硅酸:Na2SiO3+2HCl==2NaCl+H2SiO3↓
③硅酸盐:
a、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种类多,结构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组成。其表示方式
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如:滑石Mg3(Si4O10)(OH)2可表示为3MgO4SiO2H2O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3
一、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
结构∶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而表现出强还原性
物理∶性质质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有良好导电导热性,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熔点较低
化学性质∶与非金属单质钠在常温下切开后表面变暗:4Na+O2==2Na2O(灰白色)
钠在氯气中燃烧,黄色火焰,白烟:2Na+Cl2===2NaCl
化合物与水反应,现象:浮,游,声,球,红2Na+2H2O==2NaOH+H2↑
与酸反应,现象与水反应相似,更剧烈,钠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再考虑NaOH与溶液中的盐反应。如:钠投入CuSO4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生成蓝色沉淀。
2Na+2H2O+CuSO4==Cu(OH)2+Na2SO4+H2↑
存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保存∶煤油,使之隔绝空气和水
用途∶制备钠的化合物,作强还原剂,作电光源
二、钠的氧化物比较
氧化钠 过氧化钠
化学式∶Na2O Na2O2
氧元素的化合价∶—2 —1
色、态∶白色,固态 淡黄色,固态
与水反应方程式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氧化性、漂白性∶无 有
用途∶制备NaOH 供氧剂,氧化剂,漂白剂等
高中常考的化学常识
1.高考化学知识清单(详细)
高考化学知识点(我的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 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
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
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7强酸,m=7中强酸,m=4~6弱酸 m=2~3两性,m=1弱酸,m=0中强碱,mSiO2 45.歧化反应 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非金属的负价的元素化合物 和最低稳定正化合价的化合物. 46.实验中胶头滴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制取Fe(OH)2,温度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乙醇的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以乙醇制取乙烯. 不能伸到液面下的有石油的分馏.47.C7H8O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3种酚,1种醇,1种醚。(记住这个结论对做选择题有帮助)48.一般情况下,酸与酸,碱与碱之间不发生反应, 但也有例外如: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HNO4+H2S)等; AgOH+NH4.OH等 49.一般情况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后面的元素不能和酸反应发出氢气; 但也有例外如:Cu+H2S==CuS(沉淀)+H2(气体)等~ 50.相同条件下通常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 但也有例外如:Na2CO3NaHCO3, 另外,Na2CO3+HCl为放热反应;NaHCO3+HCL为吸热反应51. 弱酸能制强酸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
但向 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 ,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规情况。其原因为 难溶于强酸中。
同理用 与 反应可制 ,因为 常温下难与 反应。52. 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氧化性强弱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还原产物但工业制硅反应中: 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
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但工业上可用 制K: ,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有利于K的分离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53. 氢后面的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
但Cu和Ag能发生如下反应:原因是 和 溶解度极小,有利于化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54. 锡铅活动性反常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至下逐渐增强,即 。
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原因是比较的条件不同,前者指气态原子失电子时铅比锡容易,而后者则是指在溶液中单质锡比单质铅失电子容易。
55. 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不能置换不活泼金属一般情况下,在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能置换不活泼金属。但Na、K等非常活泼的金属却不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K和CuSO4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Cu,原因为:56. 原子活泼,其单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为原子越活泼,其单质也越活泼。但对于少数非金属原子及其单质活泼性则表现出不匹配的关系。
如非金属性 ,但 分子比 分子稳定,N的非金属性比P强,但N2比磷单质稳定得多,N2甚至可代替稀有气体作用,原因是单质分子中化学键结合程度影响分子的性质。57. Hg、Ag与O2、S反应反常一般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应越强烈,条件越容易。
例如:O2、S分别与金属反应时,一般O2更容易些。但它们与Hg、Ag反应时出现反常,且硫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如下反应:58. 卤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特性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通式为: ,而F2与水的反应放出O2, 难溶于水且有感光性,而AgF溶于水无感光性, 易溶于水,而 难溶于水,F没有正价而不能形成含氧酸。
59. 硅的反常性质硅在常温下很稳定,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而只有化合态,原因是硅以化合态存在更稳定。一般只有氢前面活泼金属才能置换酸或水中的氢。
而非金属硅却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原因是硅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在碱作用下还原水电离的H+而生成H2。
60. 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常温下,铁、铝分别与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而浓硫酸或浓硝酸却能使铁铝钝化,原因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它们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61. 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一般情况下,酸性氧化物不与酸反应,但下面反应却反常:前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是生成气体 ,有利于反应进行。
62. 酸可与酸反应一般情况下,酸不与酸反应,但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能反应。例如:硝酸、浓硫酸可与氢碘酸、氢溴酸及氢硫酸等反应。
63. 碱可与碱反应一般情况下,碱与碱不反应,但络合能力较强的一些难溶性碱却可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如 溶于氨水生成 溶于氨水生成 。
64. 改变气体压强平衡不移动对于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与的可逆。
2.中考易考的化学知识点有哪些
1.在山区常见粗脖子病(甲状腺肿大),呆小病(克汀病),医生建议多吃海带,进行食物疗法。
上述病患者的病因是人体缺一种元素:碘。 2.用来制取包装香烟、糖果的金属箔(金属纸)的金属是:铝。
3.黄金的熔点是1064.4℃,比它熔点高的金属很多。其中比黄金熔点高约3倍,通常用来制白炽灯泡灯丝的金属是:钨。
4.有位妇女将6.10克的一个旧金戒指给金银匠加工成一对耳环。她怕工匠偷金或掺假,一直守在旁边不离开。
她见工匠将戒指加热、捶打,并放人一种液体中,这样多次加工,一对漂亮的耳环加工完毕了。事隔数日,将这对耳环用天平称量,只有5.20克。
那么工匠偷金时所用的液体是:王水。 5.黑白相片上的黑色物质是:银。
当然你可以报一个精锐的一对一辅导班,应该会对你的学习有帮助。
3.高考化学常考的知识点有哪些
1 概念的辨析(类似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分,电解质的区分)
2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3 微粒中质子,中子数,电子数的求算
4同位素形成分子种类的计算
5四同定义的辨析(同位素,同系物等)
6元素周期律
7电子式,核外电子排布
8晶体的定义,类型,物理性质,作用力,键的极性。
8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
9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10溶液中的平衡,导电性强弱判断,酸碱性计算
11 盐类水解规律
12离子共存,离子方程,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3 胶体
14氧化反映及产物判定,方程配平
15电化学
16一些基本常识(例如人体骨骼中主要成分之类)
17守恒法,极值法的计算,溶解度计算,分段函数类型的计算,综合计算
18实验基本操作
19离子检验
20气体的制取,干燥,收集,尾气处理
21鉴别,分离,检验物质
22实验综合
23物质性质,组成成分分析
24反映先后判断
25化工生产
26根据有机物结构式判断有机物的性质
27加聚反映产物单体的分析
28有机综合
4.有关高中化学知识的许多知识点谁能总结一下
1.十电子粒子:CH4,NH3,NH4+,NH2-,H2O,H3O+,OH-,HF,F-,Ne,Na+,Mg2+,Al3+ 分子的话就把原子个数乘以原子的序数就是电子数,如果带正点的话在减去电荷数,负电的话就减去负数(及加上负电荷的绝对值)18电子:Ca2+,K+,Ar,HCl,Cl-,H2S-,HS-,S2-,PH3,P3- 原理同上2.键角度数,甲烷的碳氢度数,氨气氮氢键度数,苯等等3.化学键的极性取决于键两端所连的原子是否相同,而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是否重合,比如:甲烷分子中的4个碳氢键都是是极性键,但由于甲烷分子正四面体的空间构型,它的正负电荷中心是重合的,所以甲烷是非极性分子第五个就自己想想把4 甲烷 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CH3-CH2-CH(CH3)2(C-C键即为非极性键,而整个分子由于电子分布不均匀而由极性)。
5.高考化学小常识
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
1、单质:水银:Hg
2、氧化物: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干冰(固体CO2)、石英和水晶(SiO2)
3、酸:醋酸(CH3COOH)、水杨酸( )、草酸(H2C2O4•2H2O)、蚁酸(HCOOH)、王水(一体积浓硝酸和三体积浓盐酸的混合物)
4、碱:烧碱(NaOH)、石灰(Ca(OH)2)、碱石灰(NaOH与CaO及少量水的混合物)
5、盐:纯碱(Na2CO3)、大理石(CaCO3)、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 、熟石膏2CaSO4•H2O、漂白粉[Ca(ClO)2与CaCl2 的混合物]
6、有机物:电木(酚醛塑料)、电石(CaC2)、电石气(乙炔)、氟里昂(氟氯烃)、福尔马林(HCHO)、甘油(丙三醇)、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甘氨酸(NH2-CH2-COOH)、谷氨酸
6.高中常考的几个化学实验和相关考点
高中化学常考实验知识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
高中化学的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
硫及其化合物
1、硫元素的存在: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化学性质较活泼,容易得到2个电子呈-2价或者与其他非金属元素结合成呈+4价、+6价化合物。硫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如火山口中的硫就以单质存在)
2、硫单质:
①物质性质:俗称硫磺,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低。
②化学性质:S+O2 ===点燃 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纯氧中蓝紫色)
3、二氧化硫(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2)SO2的制备:S+O2 ===点燃 SO2或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化学性质: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H2SO3(亚硫酸,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2为酸性氧化物,是亚硫酸(H2SO3)的酸酐,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a、与NaOH溶液反应:
SO2(少量)+2NaOH=Na2SO3+H2O (SO2+2OH-=SO32-+H2O)
SO2(过量)+NaOH=NaHSO3(SO2+OH-=HSO3-)
b、与Ca(OH)2溶液反应:
SO2(少量)+Ca(OH)2=CaSO3↓(白色)+H2O
2SO2(过量)+Ca(OH)2=Ca(HSO3) 2 (可溶)
对比CO2与碱反应:
CO2(少量)+Ca(OH)2=CaCO3↓(白色)+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 2 (可溶)
将S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消失,与CO2逐渐通入Ca(OH)2溶液实验现象相同,所以不能用石灰水来鉴别SO2和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说法是对的,因为SO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高中化学常考知识
一、氧化物
1、Al2O3的性质: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溶物,其熔点很高,可用来制造耐火材料如坩锅、耐火管、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
Al2O3+ 6HCl = 2AlCl3 + 3H2O (Al2O3+6H+=2Al3++3H2O )
Al2O3+ 2NaOH == 2NaAlO2 +H2O(Al2O3+2OH-=2AlO2-+H2O)
2、铁的氧化物的性质:FeO、Fe2O3都为碱性氧化物,能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2HCl =FeCl2 +H2O
Fe2O3+6HCl=2FeCl3+3H2O
二、氢氧化物
1、氢氧化铝 Al(OH)3
①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常温下它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Al(OH)3+3H+=A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Al(OH)3+OH-=AlO2-+2H2O)
②Al(OH)3受热易分解成Al2O3:2Al(OH)3==Al2O3+3H2O(规律:不溶性碱受热均会分解)
③Al(OH)3的制备:实验室用可溶性铝盐和氨水反应来制备Al(OH)3
Al2(SO4)3+6NH3·H2O=2 Al(OH)3↓+3(NH4)2SO4
(Al3++3NH3·H2O=Al(OH)3↓+3NH4+)
因为强碱(如NaOH)易与Al(OH)3反应,所以实验室不用强碱制备Al(OH)3,而用氨水。
2、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Fe(OH)2(白色)和氢氧化铁Fe(OH)3(红褐色)
①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Fe(OH)2+2HCl=FeCl2+2H2O(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Fe(OH)3 + 3H+ = Fe3+ + 3H2O)
②Fe(OH)2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Fe(OH)3
4Fe(OH)2+O2+2H2O=4Fe(OH)3(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
③Fe(OH)3受热易分解生成Fe2O3:2Fe(OH)3==Fe2O3+3H2O
3、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高中化学知识要点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 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 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 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 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 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 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硝酸。
⑦ 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 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硫化碳干冰。
⑨ 易升华的物质:碘的单质、干冰,还有红磷也能升华(隔绝空气情况下),但冷却后变成白磷,氯化铝也可;三氯化铁在100度左右即可升华。
⑩ 易液化的气体:NH3、Cl2 ,NH3可用作致冷剂。
4、溶解性
① 常见气体溶解性由大到小:NH3、HCl、SO2、H2S、Cl2、CO2。极易溶于水在空气中易形成白雾的气体,能做喷泉实验的气体: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气体:CO2、SO2、Cl2、Br2(g)、H2S、NO2。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尾气吸收时要用防倒吸装置。
② 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③ 卤素单质在有机溶剂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④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⑤ 苯酚微溶于水(大于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
⑥ 硫酸盐三种不溶(钙银钡),氯化物一种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高中化学各大模块重要知识点及答题策略
化学是一个很杂很乱的学科,但想要提高成绩也是不难的,只要掌握了办法,就能事半功倍下面是我整理的高中化学各大模块重要知识点及答题策略,希望大家喜欢。
选择题中的“关键词”
1、过量还是少量
2、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
3、请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两种不同要求。请注意,做的正确,填卡时却完全填反了,要十分警惕这种情况发生。
4、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5、阿佛加德罗常数题中:
①水:常温下是液态;
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
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反应转移电子数易多算。
⑨注意选项中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6、离子大量共存:
①注意酸碱性环境
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等③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7、离子方程式正误:
①看电荷是否守恒
②看物质拆分中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 其它 一律不拆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
④看原子是否守恒
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8、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分清是“====”还是“”,"△H0"、"△H0"、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等等。
解答题中的“关键词”及应注意之处:
1、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或“电极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3、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如酯化反应的水)写全。
4、填写结果时应对准物质。如写“A”的不应写成“B”的。
5、实验填空题或简答题,注意文字用语要准确:
①不用错别字:如脂与酯、铵与氨、坩与甘、蘸与粘、蓝与兰、褪与退、溶与熔、戊与戌、催与崔、苯与笨、饱和与饱合及有机官能团名称等。
②不用俗语:如a、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活塞),b、将气体通进(入)盛溴水的洗气瓶,c、酸遇石蕊变红色(酸使石蕊呈红色)等。
③用语严谨:如pH试纸不能说湿润,其它试纸均要写湿润。三对共用电子对要竖写。离子浓度要用C()表示。
6、原电池正负极不清,电解池、电镀池阴阳极不清,电极反应式写反了。
7、求气体的“体积分数”与“质量分数”不看清楚,失分。求“转化率”、“百分含量”混淆不清。
8、两种不同体积不同浓度同种溶液混和,总体积是否可以加和,要看题目情景和要求。
9、有单位的要写单位,没有单位的就不要写了。如“溶解度”单位是克,却不写出,“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无单位,却加上“g”或“g.mol-1”。摩尔质量有单位(g.mol-1)却不写单位,失分。
10、描述实验现象要全面、有序,与实验目的相联系,陆海空全方位观察。
11、气体溶解度与固体溶解度表示 方法 、计算方法混为一谈。
12、mA(s)+nB(g)pC(l)+qD(g)这种可逆反应,加压或减压,平衡移动只考虑其中的气态物质(g)的化学计量数。
13、配平任何方程式,最后都要进行“系数化简”。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必须写,而且写正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后,得失电子要相等,离子反应电荷要守恒,不搞假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未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不漏写物质的聚集状态,不漏写反应热的“+”或“-”,反应热的单位是kJ·mol-1。
14、回答简答题,一定要避免“简单化”,要涉及原理,应该有因有果,答到“根本”。
15、有机结构简式中原子间的连结方式表达正确,不要写错位。结构简式有多种,但是碳碳键、官能团不要简化,酯基、羧基的各原子顺序不要乱写,硝基、氨基写时注意碳要连接在N原子上。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COOH(少双键)等(强调:在复杂化合物中酯基、羧基最好不要简化)。中文名称不能写错别字。酯的n元环是碳原子数加O(或N)原子数。
16、解推断题,实验题。思维一定要开阔、活跃,联想性强。切不可看了后面的文字,把前面的话给忘了,不能老是只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去考虑,应该是多方位、全方位进行考虑。积极地从考题中字字、句句中寻找出“突破口”。
17、看准相对原子质量,Cu是63.5还是64,应按卷首提供的用。
18、计算题中往往出现“将样品分为两等份”(或“从1000mL溶液中取出50mL”),最后求的是“原样品中的有关的量”,你却只求了每份中的有关量。
19、化学计算常犯错误如下:
①分子式写错
②化学方程式写错或不配平或配平有错
③用关系式计算时,物质的量关系式不对,以上情况发生,全扣分
④分子量算错
⑤讨论题,缺讨论过程,扣相当多的分
⑥给出两种反应的量,不考虑一反应物过量(要有判断过程)⑦要求写出计算规范过程:解、设未知量、方程式或关系式,计算比例关系、比例式主要计算过程、答、单位、有的题目还要写出推理过程,不要省略步骤,计算过程要带单位。注意题中对有效数字的隐性要求。
20、遇到做过的类似题,一定不要得意忘形,结果反而出错,一样要镇静、认真解答,不要思维定势;碰到难题决不能一下子“蒙”了,要知道,机会是均等的,要难大家都难,应注意的是,难度大的试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你应该得到这分。
21、解题时,切莫在某一个“较难”或“难”的考题上花去大量的宝贵时间,一个10分左右的难题,用了30多分钟甚至更多时间去考虑,非常不合算,不合理。如果你觉得考虑了几分钟后还是无多少头绪,请不要紧张、心慌,暂把它放在一边,控制好心态,去解答其他能够得分的考题,先把能解决的考题先解决。再回过头来解决它,找到了感觉,思维活跃了,很可能一下子就想通了,解决了。
化学计算的七大秘诀及例题解析
1.关系式法
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概念、物质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有关物质的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利用关系式的解题,可使运算过程大为简化。
其中包括守恒法。所谓“守恒”就是以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运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在纷纭复杂的解题背景中寻找关系式,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例题解析】将纯铁丝5.21g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0.3mol/L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则KNO3被还原后的产物为()A、N2B、NO
C、NO2D、NH4NO3
解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Fe2+变为Fe3+失去电子的总数等于NO3-和MnO4-
得电子的总数
设n为KNO3的还原产物中N的化合价,则
(5.21g÷56g/moL)×(3-2)=0.012L×0.3mol/L×(7-2)+(2.53g÷101g/mol)×(5-n)解得n=3故KNO3的还原产物为NO。
答案:B
2.方程或方程组法
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3.守恒法
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
【例题解析】将5.21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mol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应填:+2。(得失电子守恒)
4.差量法
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5.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是巧解混合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有效方法。
平均值法规律: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相对原子质量、生成的某指定物质的量总是介于组份的相应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解题方法:解题时首先计算平均分子式或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再用十字交叉法计算出各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
【例题解析】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B.铁
C.铝D.镁
解析:各金属跟盐酸反应的关系式分别为:
Zn—H2↑Fe—H2↑
2Al—3H2↑Mg—H2↑
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11.2LH2(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32.5g;Fe∶28g;Al∶9g;Mg∶12g。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
答案:C
6.极值法
巧用数学极限知识进行化学计算的方法,即为极值法。
【例题解析】4个同学同时分析一个由KCl和KBr组成的混合物,他们各取2.00克样品配成水溶液,加入足够HNO3后再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沉淀完全后过滤得到干燥的卤化银沉淀的质量如下列四个选项所示,其中数据合理的是()A.3.06gB.3.36g
C.3.66gD.3.96
解析:本题如按通常解法,混合物中含KCl和KBr,可以有无限多种组成方式,则求出的数据也有多种可能性,要验证数据是否合理,必须将四个选项代入,看是否有解,也就相当于要做四题的计算题,所花时间非常多。使用极限法,设2.00克全部为KCl,根据KCl-AgCl,每74.5克KCl可生成143.5克AgCl,则可得沉淀为(2.00/74.5) 143.5=3.852克,为最大值,同样可求得当混合物全部为KBr时,每119克的KBr可得沉淀188克,所以应得沉淀为(2.00/119) 188=3.160克,为最小值,则介于两者之间的数值就符合要求,故只能选B和C。
答案:BC
7.讨论法
讨论法是一种发现思维的方法。解计算题时,若题设条件充分,则可直接计算求解;若题设条件不充分,则需采用讨论的方法,计算加推理,将题解出。
【例题解析】在30mL量筒中充满NO2和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使气体充分反应,最后剩余5mL气体,求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解析:最后5mL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此题需用讨论法解析。
解法1:最后剩余5mL气体可能是O2;也可能是NO,若是NO,则说明NO2过量15mL。
设30mL原混合气中含NO2、O2的体积分别为x、y
4NO2+O2+2H2O=4HNO3
原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可能是10mL或3mL。
解法2:设原混合气中氧气的体积为y(mL)
①设O2过量:根据4NO2+O2+2H2O=4HNO3,则O2得电子数等于NO2失电子数。(y-5)×4=(30-y)×1解得y=10(mL)②若NO2过量:4NO2+O2+2H2O=4HNO34yy
3NO2+H2O=2HNO3+NO
因为在全部(30-y)mLNO2中,有5mLNO2得电子转变为NO,其余(30-y-5)mLNO2都失电子转变为HNO3。
O2得电子数+(NO2→NO)时得电子数等于(NO2→HNO3)时失电子数。
总结
以上逐一介绍了一些主要的化学技巧。解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模式。但从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步骤看,大家应建立一定的基本思维模式。它还反映了解题的基本能力要求,所以有人称之为解题的“能力公式”。希望同学们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深化基础,活化思维,优化素质,跳起来摘取智慧的果实。
聆听并总结以下进行化学计算的基本步骤:
(1)认真审题,挖掘题示信息。
(2)灵活组合,运用基础知识。
(3)充分思维,形成解题思路。
(4)选择方法,正确将题解出。
考试前最后几天应做的事
1、回顾错题,想想如何在考试中避免类似错误。
2、回看课本,多看看平时复习未作重点的复习的部分知识,如蛋白质、胶体、新材料等。
3、手写一遍重点化学方程式,还有离子方程式、重点物质的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电解方程式、结构式、电子式,这些都是Ⅱ卷书写的重点,要保证不出错。
4、把考试不该犯的错误写下来,如“名称”写成化学式,结构式写成电子式,离子方程式写成水解方程式等,在高考前多看几遍,提醒自己考场上不应犯同样的错误。
5、休息好,调整好考试心态,要充满自信、细心审题、大胆推理、认真书写,保证该拿的分都拿到手,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来。
高中化学个人 教学总结
转眼间,一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担任化学学科教学工作的半年来,坚持 爱岗敬业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 措施 ,大力推进素养 教育 ,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所提高,现将半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结合。
二、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
半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究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 教学方法 使用力度,具体表现为:
(一) 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
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学校规定的标准的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经常的上网查阅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时常和有 经验 的教师研究教学环节。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的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内容用电脑打在屏幕上,使学生有个清晰的知识脉络。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能够和学生积极的融合在一起,教学的任务顺利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的理想。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有区别的书写评语,使学生在评语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 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整体成绩。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学生,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2、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 真诚" 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 有假" ,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 演戏" 。其次做到" 接受" ,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 理解" 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加一些开放的试题的练习。多向老教师 学习经验 。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都有更大进步。对学生加强教育,教会学生如何的做人,如何的尊敬同学,老师和家长。
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的是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 然而收获的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情感。用心去教诲学生, 用情去培育学生,无愧于心,无悔于我的教育事业。新的一年,我会继续努力,春华秋实,和学生一起收获更多的美好!
高中化学各大模块重要知识点及答题策略相关 文章 :
★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解题方法
★ 高中化学14种基本计算题解法
★ 高考化学复习计划总结
★ 高中化学解题新思维
★ 高三化学的复习计划范文
★ 2020高三化学的教学工作计划5篇
★ 化学高三的复习计划范文
★ 高三各科学习方法总结
★ 高三化学教师教学总结5篇
★ 高三化学教师个人总结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中化学需要背哪些知识点?
首先有几句话想送给正在高中的你们:努力固然重要,学习方法更重要,不管路途有多艰难,坚持下去!思考和行动,为了梦想而努力,累了就歇一下,调整自己,重新出发,不负青春不负光阴。
那么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但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的是,提高化学成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上去的。我们可以将高中的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四大部分。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好Word版的《高中化学浓缩知识点考点大全》照着考点背写,一样拿高分,涵盖整个高中三年的内容,如果你是高一、或者高二,这份资料更有利。
整理不易,点赞收藏就是你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