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业务

怎么联系黑客,黑客联系方式,顶级黑客在线接单网站,网络黑客,黑客技术

物理北师大版第十一章知识点(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北师大版)

第七章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

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

: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

: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

: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

: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

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

,

如果不是

,

则要调零

;

(3)

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

,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

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

化却容易观察,

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

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

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

G=mg

其中

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g=10N/kg。

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

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

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

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

原来运动的物体

,

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

,

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

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

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

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

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

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说明

受平衡力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

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

读出

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

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

、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

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

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

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

F = 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

P30

9.1

3

中,

甲、

乙说明:

受力面积相同时,

压力越大,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

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

、压强:⑴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公式:

p =F/S

推导公式:

F = PS

S=F/P

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

面积S的单位:米2(m2)

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ρgh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

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压强

公式

p = ρgh

适用范围

通用公式:一般固体

一般液体

一般思路

水平面:

F = G

p=F/S

先p = ρgh

再F = PS

特殊思路

圆柱形物体

p = ρ g h

规则容器装液体

F = G

p=F/S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

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

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

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

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

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

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

液体中的深度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

测量结果偏小。

B、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 m

C、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

长。

D、标准大气压:

支持

76cm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

标准大气压

=760mmHg=76cmH

g=1.01×105Pa

3、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4、大气压的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5、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

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升高。

6、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

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

飞机前进时,

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

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

压强较小,

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

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

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施力物体:液(气)体

二、阿基米德原理

1.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

所受的重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排浮GF

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物体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方向

力的关系

V排与V物

密度关系

下沉

向下

F浮 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悬浮

静止在液体内部

F浮= G物

ρ物=ρ液

上浮

向上

F浮 G物

ρ物ρ液

漂浮

静止在液体表面

F浮= 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4.从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决定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液的体积(物体浸入

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形状、密度、质量、体积、及在液体的深度、运动状态无关。

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

1.浮力的应用

1)

轮船是采用

空心

的方法来增大浮力的。

轮船的排水量: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变大,轮船浸入水的体积会变小,所以会上浮一

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变(始终等于轮船所受的重力)

2)

潜水艇是靠

改变自身的重力

来实现上浮或下潜。

3)

气球和飞艇是靠

充入密度小于的气体

来改变浮力。

4)

密度计是

漂浮

在液面上来工作的,它的刻度是

“上小下大”。

2、浮力的计算:

1)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2)称量法:

F浮=G物-F拉

(当题目中出现弹簧测力计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3)

漂浮悬浮法:F浮=G物

4)

阿基米德法

F浮=G排=ρ液gV排

(当题目中出现体积条件时,一般选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一、功

1

、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

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

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

、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

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

×

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

W=FS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W

——

——

焦耳(

J

F

——

——

牛顿(

N

S

——

距离

——

米(

m

功的单位:焦耳(

J

1J=1N·

m

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

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

S

一定是在力

F

的方

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

F

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

·

=

焦)

,不要和力和力

臂的乘积(牛

·

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

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

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

要省距离必须费力,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

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④我们做题

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

所做的功(

FS

=

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

Gh

二、功率

1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

、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

、定义公式:

P=

t

W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

W

的单位:

J

时间

t

的单位:

s

功率

P

的单位:

W

4

、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

,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

1kW=103W

5

、推导公式:

P

=F

υ

;

公式中

P

表示功率,

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υ

表示物体在力

F

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

P

的单位:瓦(

W

,力

F

的单位:牛(

N

速度

υ

的单位:米

/

秒(

m/s

三、动能和势能

1

、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

,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

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

、动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质量相同的物体,

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

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3

、重力势能

①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

的质量越大,

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

重力势能越大。

4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

它的弹性势能就越

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单位是:

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2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

近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远地点重力势能

最大,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不一定是

棒)

、受力(动力和阻

力)和转动(绕固定点)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

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

1

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

L

2

表示。

3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

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

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写成公式:

F

1

L

1

=F

2

L

2

也可写成:

F

1

/ F

2

=L

2

/ L

1

4

、应用:三种杠杆:

名称

结构特征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L1

L2

F1 F2

省力、费距离

撬棒、

铡刀、

动滑轮、轮轴、羊

角锤、

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L1L2

F1

F2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

起重臂、

人的前臂、

理发剪刀、

钓鱼杆、

镊子、

船桨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L1

L2

F1

F2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1

、滑轮是变形的杠杆。

2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

F

=

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F

(或速度

v

F

=

重物移

动的距离

S

G

(或速度

v

G

3

、动滑轮: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1

2

F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

擦则,拉力

1

+

2

F

G

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F

(或

v

F

=2

倍的重物移动的

距离

S

G

(或

v

G

4

、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②特点:使用滑

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

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

所画的直线

F

2

O

F

1

L

1

L

2

1

F

G

n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1

F

G

G

n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F

(或

v

F

)=

n

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S

G

(或

v

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G

G

n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

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3

机械效率

1

、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

W

有用

Gh

(提升重物)=

W

W

=

η

W

斜面:

W

有用

Gh

2

、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

W

W

W

有用

G

h

(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

W

fL

3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

W

W

有用

W

FS

W

有用

4

、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式:

=

W

W

有用

定滑轮:

=

Gh

Gh

G

FS

Fh

F

动滑轮:

=

2

2

Gh

Gh

G

FS

F

h

F

滑轮组:

=

Gh

Gh

G

FS

Fnh

nF

5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

60%

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

60%

6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

、机械效率的测量:

1

)原理:

=

W

Gh

W

FS

有用

2

)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

G

、钩码提升的高度

h

、拉力

F

、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

)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1

一、磁通量:设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和平面面积S的乘积叫磁通量;

1、计算式:φ=BS(B⊥S)

2、推论:B不垂直S时,φ=BSsinθ

3、磁通量的国际单位:韦伯,wb;

4、磁通量与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成正比;

5、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二、电磁感应: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回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注:判断有无感应电流的方法:

1、闭合回路;

2、磁通量发生变化;

三、感应电动势: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电动势;

四、磁通量的变化率:等于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φ/t

1、磁通量的变化率是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磁通量的变化率由磁通量的变化量和时间共同决定;

3、磁通量变化率大,感应电动势就大;

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1、定义式:E=n△φ/△t(只能求平均感应电动势);

2、推论;E=BLVsinaθ(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求瞬时感应电动势,平均感应电动势)

(1)V⊥L,L⊥B,θ为V与B间的夹角;

(2)V⊥B,L⊥B,θ为V与L间的夹角

(3)V⊥B,L⊥V,θ为B与L间的夹角

3、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4、磁通量的变化量大,感应电动势不一定大;

5、有感应电流就一定有感应电动势;有感应电动势,不一定有感应电流;

六、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2

第十一章波动光学

本章内容是振动和波动理论在光学中的应用,也是一重点章节。

一、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识记)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当光传播时,波动性起主要作用,表现出干涉、衍射、偏振等特性。当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如物质发光和对光的吸收),光的粒子性起主要作用。

光的干涉既与机械波的干涉有相同的规律,但是还有其特殊的规律。

普通光源发出的光是由大量原子发光的总和,因此普通光源是非相干光源。要通过普通光源获得相关光,常用的`有以下两种装置:

1、以杨氏双缝实验(和劳埃德镜)为代表的方法:就是把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在达到某一波阵面时将其再分成两束,使它们经历不同的光程再会聚,以实现干涉,称为分波前法。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要掌握两相干光的光程差的计算:δ=x.d/D

相应干涉光的相位差的计算:Δφ=2πxd/(λD)

并由此计算明条纹或暗条纹距中心的距离。即:

x=kDλ/d及x=(2k+1)Dλ/2d所以两相邻明条纹和暗条纹间的距离Δx=Dλ/d

干涉条纹是一系列等距分布的明暗相间的直条纹。根据此式子,讨论D、d、Δx,及λ变化的关系。

2、以劈尖为代表的薄膜干涉,其次还有牛顿环、增透膜等。其基本方法是将一束单色光经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后分成两束相干光在薄膜表面附近相遇而发生干涉。此法实为把原光束的振幅分成振幅相近的相干光,故称为分振幅法。

光程的概念:如果光在任意介质中,都采用真空中的波长λ来计算相应的变化,那么就必须把几何路程r乘以折射率n。这个nr就是光程。通过光程的引入,可以把单色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都折算为该单色光在真空中的传播。

在劈尖形成的光干涉中,由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的光程差δ为:

δ=2nh+λ/2(λ/2是光线由下表面反射时引起的半波损失)

相干条件:δ=kλ时,(k为正整数)产生明条纹,δ=(2k+1)λ/2时,产生暗条纹,因为这些条纹的产生都与薄膜的一定厚度相对应,所以称这些条件为等厚条纹。在劈尖的棱边处,任何光都只能产生暗条纹。

相邻明(暗)纹的厚度差为Δh=λ/2n

相邻明(暗)纹的间距为:l=λ/2nθ

根据上述干涉公式计算微小厚度,如例11、2。(简单应用)

牛顿环的暗环半径公式:r暗=√kRλ(k为正整数)

牛顿环为明暗相间,内疏外密的同心圆,但环心是亮斑还是暗斑则决定于薄膜内外的介质性质。

二、迈克尔孙干涉仪(识记)

记住迈克尔孙的名字吧,多么伟大的人儿!这种仪器主要由两个精密反射镜和一块半透半反的分光板及一块透明补偿板组成。运用迈克尔孙干涉仪可以方便地测得光的波长。Δd=Nλ/2

三、光的衍射(识记)

光的衍射也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衍射与干涉本质上都是波的相干叠加。

衍射现象的基本原理是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惠更斯子波在传播的空间某点相遇时也可以互相相干叠加产生干涉现象。

衍射类型有菲涅耳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两类:光源和观察屏或者二者之一离障碍物的距离为有限远的衍射称为菲涅耳衍射,或近场衍射。光源和观察屏离障碍物都无限远时的衍射称为夫琅禾费衍射。小孔衍射中,菲涅耳衍射中心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对于远场衍射,中心只能是亮斑,当小孔越大时,亮斑越小,小孔越小时,亮斑越大,衍射更显著。

在用半波带法讨论衍射可以得到的结果:

1、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当衍射角φ满足单缝处波面被分成偶数个半波带时,即

asinφ=±2kλ/2=±kλ(k=1,2,3……)此时形成暗纹中心。

当衍射角φ满足单缝处波面被分成奇数个半波带,即

asinφ=±(2k+1)λ/2时(k=1,2,3……)此时形成明纹中心。

上面两式中asinφ就是单缝衍射的光程差,它所满足的相干叠加明暗纹条纹公式,正好与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公式相反,在双缝干涉中:

当δ=2kλ/2=kλ时,产生明纹

当δ=(2kλ+1)/2时,产生暗纹

(k=1,±1,±2……)

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单缝衍射是缝本身波面子波的无限多束的干涉,而双光束干涉是有限光束的干涉。

中央明纹衍射角φ的宽度范围为λasinΦΛ p="" /asinΦΛ

中央明纹在屏上的线宽度:Δx=2fλ/a

衍射条纹特征:衍射条纹为明暗相间直条纹,对称于中央明纹分布,中央明纹宽度为其他明纹宽度的两倍且光强,其他明纹光强急剧减弱。

2、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由于光的衍射,光学仪器不能无限提高放大倍数。光学仪器的分辨率由瑞利判据可确定:对于两个强度相等的不相干点光源,一点光源的艾里斑中心则好和另一光源的艾里斑边缘相重合时,则两个点光源恰能被分辨。

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艾里斑的角半径)δθm=1.22λ/D

分辨率:R=1/δθm=D/1。22λ

四、光栅、光栅衍射(简单应用)

光栅公式:dsinφ= ±kλ k=0,1,2……明纹(主极大)应能根据给出的d、k、λ、φ等值求解其他量。

光栅条纹的特征是:在黑暗背景上出现亮、开、窄的明条纹(主极大)。有利于精确测量主极大的位置。从而对波长的测量比较精确。

干涉和衍射是同一个波动相干叠加的两种表现。通常干涉是指有限光束的相干叠加,如光栅的N缝干涉,而衍射是指无穷多子波的相干叠加,如单缝衍射是缝宽处波面上无穷子波地相干叠加。

五、光的偏振(识记)

光的偏振是光具有横波性的特征,对于纵波根本不存在偏振问题。

普通光源中大量原子发出的光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致使光源从整体上来看,光振动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是随机分布的,这类光就叫自然光。

光矢量在垂直于光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只沿一个固定方向振动的光称为线偏振光,简称偏振光。

将自然光转变为偏振光的过程叫起偏。所用的元件叫起偏器。用以检验光束是否为偏振光的过程叫检偏,所有元件叫检偏器。起偏器和检偏器可以通用。

产生偏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反射和折射,另一种是采用偏振片也就是常用的起偏器来起偏。

马吕斯定律:强度为I0的偏振光,通过检偏器后,强度变为:I=I0cos2α

布儒斯特定律:自然光在两种同性介质分界面上的入射角等于某一定值i0=arctg(n2/n1)时,反射光成为完全偏振光,它的光振动方向与入射面垂直,此时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i0称为布儒斯特角或起偏振角。此时反射光与折射光互相垂直。

物理学习方法

(一)做好章节的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且凌乱,所以做好章节总结十分有必要。学生可以在每一章老师讲完课后,系统地复习一遍课本知识,把考试要考的重点内容记录在册,可以用图表或者文字来表达。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初中物理的知识主要有:相对运动、压强、浮力、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凸透镜成像、密度测量、二力平衡、杠杆、滑轮组、欧姆定律、家庭电路、机械能和内能,比热容、电磁(发电机、电动机)等,这些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学生们都应牢牢把握。

(二)适当地多做课后习题

俗语云:“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买一本基础的练习题册,不需要多,好好研析。多做一些基础经典的老题。对一些奇奇怪怪比较偏僻的题我们可以尽量少做。我们在做题时还可以对经典例题进行改编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识点。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试的战场上百战不殆。

(三)多阅读教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审题能力,教材的阅读就显得至为重要。我们可以分课前、课中、课后三部曲走。通过课前阅读,我们可以对新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做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要边读边记。课后,我们要结合课堂笔记,进行巩固和复习。按照这三个步骤,物理的学习将不再困难。

物理学习技巧

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关于“运动的描述(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和“运动的快慢(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第二节)”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 评论列表:
  •  弦久原野
     发布于 2023-03-12 22:48:16  回复该评论
  • 个半波带,即 asinφ=±(2k+1)λ/2时(k=1,2,3……)此时形成明纹中心。 上面两式中asinφ就是单缝衍射的光程差,它所满足的相干叠加明暗纹条纹公式,正好与双缝干涉中明暗条纹公式相反,在双缝干涉中: 当δ=2kλ/2=kλ时,产生明纹 当δ=(2kλ+1)/2时,产生暗纹
  •  怎忘好怪
     发布于 2023-03-13 01:33:18  回复该评论
  • 有感应电流; 六、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伸开右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相互垂直,把右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运动方向,四指指向感应电流的方向; 物理第十一章知识点2 第十一章波动光学 本章内容是振动和波动理论在光学中的
  •  弦久朮生
     发布于 2023-03-12 22:56:56  回复该评论
  •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