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消毒知识及方法有哪些
- 2、除四害,消毒杀菌工作计划
- 3、实验室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知识及方法有哪些
1、空气清洁消毒法
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必须经常开窗通风换气,特别是春季更应注意。每次开窗15~30分钟,使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打扫房间湿扫,避免尘土飞扬。
2、日光消毒法
日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良好的天然杀菌作用,物品在日光下直接曝晒6小时,不可隔着玻璃窗,才可达到消毒的目的。所以小孩的枕头、被褥、毛毯、棉衣裤、毛衣裤、玩具等可经常在日光下曝晒,以减少细菌繁殖,避免病菌入侵体内而致病。病人的被褥、衣服、用具、家具等,可以拿到阳光下曝晒消毒。平时经常晒被褥、床垫,可以达到杀菌防病和防潮等效果,特别是高海拔多雾的高山地区效果更为显著。曝晒时应注意翻动物品,使各个面都能直接受日光照射而起到消毒作用。
3、煮沸消毒法
煮沸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消毒时间要从水沸腾后开始计算,经过20分钟便能杀灭一般病菌,小儿的食具,以及能煮沸的用具,如奶瓶、碗筷、匙、纱布、毛巾等、某些儿童玩具、病人每次用过的餐具适宜采用这种方法消毒,被消毒物品要全部浸没在水中。高山地区因为大气压低,要适当延长沸腾时间,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4、蒸笼消毒法
利用蒸笼作为消毒工具。消毒时间从水沸腾并冒出蒸汽后开始计算,经过20分钟便可达到消毒目的。这种方法适合消毒衣服和餐具、包扎伤口用的纱块等。
5、食醋消毒法
食醋中含有醋酸等多种成分,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常用作室内空气消毒。约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可用食醋100—150克,加水2倍,放瓷碗内用文火慢蒸,熏蒸时要关闭门窗。这种方法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有良好的作用。
6、酒精消毒法
酒精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凝固。因此,常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或浸泡30分钟消毒食具等。
7、喷雾消毒法
将含氯等消毒剂稀释水,装塑料喷壶进行对需消毒的地方喷雾。
8、漂白粉消毒法
漂白粉能使细菌体内的酶失去活性,使其死亡。桌、椅、床、地面等,可用1%—3%的漂白粉上清液(漂白粉沉淀后,上面的清水)擦拭消毒。
9、生石灰消毒法
用生石灰500克,加水300克,制成熟石灰,再加清水6.5公斤,制成石灰乳,浇在厕所和水沟里,也可将高锰酸钾溶液倒入厕所和水沟,除臭又可消毒。
10、药剂溶液消毒法
先将餐具、蔬菜或水果放入溶度为千分之五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一分钟,然后再用冷水冲选一遍,既可杀菌又不影响蔬菜的味道。高锰酸钾配合溶液,要随配随用,不能放置过久,防止失效。
除四害,消毒杀菌工作计划
对于园区,主要还是“除四害”,消毒工作一般在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已经发生(疑似发生)传染病时开展。平常说的“除四害”,是指杀灭蚊、蝇、蟑螂、鼠等病媒生物,对于园区来说,主要应针对蚊、蝇、鼠等病媒生物,以及相关的林业害虫。
相关的工作计划,主要应包括如下内容。
1.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2.时间安排、范围(区域)、人员分工等。
3.具体工作的内容。比如杀灭蚊虫的措施(包括清除无用积水、疏通沟渠、完善防蚊设施、定期喷洒药物……)、杀灭苍蝇的措施(包括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定期喷药……)等等。这部分是“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
4.经费预算。
5.其他相关事项。
实验室消毒灭菌方法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一、消毒技术(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
一、消毒技术
(一)明确消毒的主要对象
应具体分析引起感染的途径、涉及的媒介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针对性地使用消毒剂。
(二)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对象选择简便、有效、不损坏物品、来源丰富、价格适中的消毒方法。
医院诊疗器械按污染后可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在人体接触部位不同分为三类:
1. 高度危险的器材
穿过皮肤、粘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或与破损的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如手术器械、注射器、心脏起搏器等。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
2. 中度危险的器材
仅与皮肤、粘膜密切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如内窥镜、体温计、氧气管、呼吸机及所属器械、麻醉器械等。应选用中效消毒法,杀灭除芽胞以外的各种微生物。
3. 低度危险器材和物品
不进入人体组织,不接触粘膜,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接触,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一般并无危害,如口罩、衣被、药杯等,应选用低效消毒法或只作一般卫生处理。只要求去除一般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
(三)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许多因素会影响消毒剂的作用,而且各种消毒剂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差异很大。
1. 微生物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同,因此,进行消毒时必须区别对待。
1)细菌繁殖体
易被消毒剂消灭,一般革蓝氏阳性细菌对消毒剂较敏感,革蓝氏阴性杆菌则常有较强的抵抗力。繁殖体对热敏感,消毒方法以热力消毒为主。
(2)细菌芽胞
芽胞对消毒因子耐力最强,杀灭细菌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热力灭菌,电离辐射和环氧乙烷熏蒸法。在化学消毒剂中,戊二醛、过氧乙酸能杀灭芽胞,但可靠性不如热力灭菌法。
(3)病毒
对消毒因子的耐力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亲水病毒的耐力较亲脂病毒强。
(4)真菌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多数化学药物耐力较强,但不耐热(60℃1小时杀灭)。
2. 微生物的数量
污染的微生物数量越多需要消毒的时间就越长,剂量越大。
3. 有机物的存在
①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或延迟消毒剂的作用,以致于微生物逐渐产生对药物的适应性。②有机物和消毒剂作用,形成溶解度比原来更低或杀菌作用比原来更弱的化合物。③一部分消毒剂与有机物发生了作用,则对微生物的作用浓度降低。④有机物可中和一部分消毒剂。消毒剂中重金属类、表面活化剂等受有机物影响较大,对戊二醛影响较小。
4. 温度
随着温度的升高,杀菌作用增强,但温度的变化对各种消毒剂影响不同。如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的湿度升高1倍时,杀菌效果可增加10倍。而酚类和酒精受温度影响小。
5. PH值
从两方面影响杀菌作用。①对消毒剂的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分子结构。②pH过高或过低对微生物的生长均有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减少,阴离子型消毒剂杀菌效果好。在碱性条件下,细菌表面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型消毒剂发挥作用。
6. 处理剂量与监测
保证消毒、灭菌处理的剂量,加强效果监测,防止再污染。